【六年级上册语文】
各单元日积月累及翻译赏析
第一单元日积月累
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黄米饭和鸡肉,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打开窗子,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端起酒杯,畅谈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重阳节,我还要再来与你欣赏菊花。
【赏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和农家的劳动生活,真切地抒发了朋友间的情谊,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隐逸之情。
第二单元日积月累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
【句意】: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句意】:为了国家解除危难奋勇献身,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李纲
【句意】: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应当誓死守卫,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
(4)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
【句意】: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不敢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第三单元日积月累
春日 作者:朱熹 (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我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来到泗水河边观花赏草,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就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齐放的美丽景致。
【赏析】这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生机勃勃的春天景,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的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喜爱之情。
【作者】朱熹(1130- 1200),字元晦,世称朱文公。南宋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他的诗歌善于说理,富有生活气息。
第四单元日积月累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稀疏变少。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作者】贺知章(约659-约744),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其诗以绝句见长,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主要作品有《咏柳》《回乡偶书》等。
第六单元日积月累
五行:金、木、水、火、土
【译文】五种物质,我国古代思想家试图用这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是道教教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中医用五行来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迷信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
五谷:粟、豆、麻、麦、稻
【译文】稻、麦、黍、菽、稷是五种农作物,俗称“五谷”。反映了我国古代重视农耕、以食
为天的思想。
五音:宫、商、角、徵、羽
【译文】我国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
五彩:青、黄、赤、黑、白
【译文】五彩原指黄、青赤、白、黑五种颜,后泛指各种颜。成语“五彩缤纷”形容彩繁多而艳丽,其中的“五彩”泛指各种颜。
第七单元日积月累
鸡黍之约【高山流水】:现指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天籁之音】:形容声音十分悦耳动听。天籁: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
【余音绕梁】:歌唱停止后,余音好像还在绕着屋梁回旋,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
【黄钟大吕】: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或文辞。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行云流水】:飘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妙笔生花】:传说李白年少时梦见笔头生花,从此才华横溢,名闻天下。形容文笔好,善于写作。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第八单元日积月累
(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译文】:冷酷无情的未必就是真正的豪杰志士,有怜爱之心的未必就没有大丈夫的气概。
【赏析】:鲁迅这两句诗不仅回答了别人对他爱孩子的讥讽,还体现他对孩子深厚的感情以及对革命后代的殷切期望。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赏析】:这句话含蓄、深刻,鲁迅以此启发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开创美好未来。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学界三魂》
【赏析】:“民魂”即民族精神。鲁迅认为民族精神是最宝贵的,只有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中国才有进步。
(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赏析】:“中国的脊梁”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这句话表明我国自古以
来就不乏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为了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人,他们是国家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