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结构赏析
古诗词结构赏析
一、时间空间结构
溪上遇雨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晴。
注:这首诗是纯粹写雨的,它从一种自然现象的观察玩味中发现了奇特的情趣。
问题:1、诗中描写的雨有什么特点?
答:“坐看黑云衔猛雨”形容雨来势凶猛,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喷洒山前此独晴”既写出了雨的迅即而至,还写出了雨的猛烈,如瓢泼喷洒一般,还写出了雨脚的飘忽不定,不远处急雨下得如浇
如注,此山却晴朗明丽,真可谓“东边日出西边雨”。三四句表明了雨的瞬息万变和难以预料,所以总得说来这首诗写出了夏雨的来去迅疾,势头凶猛,雨脚飘忽的特点。
2、这首诗在描写的过程中,有哪些空间变化?
答:这首诗既写了溪上的雨况,又写了前山雨时的情景,这就不但表现了景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而且形成了空间的对比,使得结构奇异独特。
二、前后文形成转折
踏莎(suo)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候馆:旅舍。熏,香草。征,远行。寸寸柔肠:指人很伤心。粉泪,指女人的泪水。平芜:平阔的草地。
问题:1、这首词的上下片在结构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答:这首词上片,是写行人在旅途中的离愁别绪,下片是写家中亲人对行人的苦苦思念,反衬自己的离别之苦。两地相思,一种情怀,写家人思念他,也是为了表达离愁,这样的结构,避免了平淡,而使整首词看起来跌宕有致,委婉含蓄。
2、出词中描写离愁的句子,做一下简要的分析?
答:①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这是说诗人越走越远,而离愁随着距离的延长而越来越重,就像那不断东流的河水一样,永不枯竭。
②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说因自己远行在外,所以留在家中的亲人因为思念自己而痛苦的柔肠寸断,泪流满面。
爱情诗集③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写人已经走的太远了望不见了,能望到的只是一片长满青草的平原,即使是望到了草地的尽头,还有春山挡住了实现,而行人已在春山之外,根本望不到了,衬托出亲人的思念之情。
3、出词中最能表达主旨的句子,并说明其修辞手法?
答:主旨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三、首尾呼应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合,应当。须,应。
作者:韦庄 (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年轻时生活放荡,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建为前蜀皇帝,遂任命他为宰相。其诗词都很有名,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多有诋毁。
问题:为什么说这首词首尾呼应?
答:这首词开头两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作者一开篇便强调对江南的赞美。说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人不说江南好的,凡是到江南游览的人,都觉得江南风景宜人,流连忘返,不想再回自己的家乡了,本来人人都不愿忍受羁旅之苦,但是这里却说人人都不愿返乡,这是用衬托手法,对江南好作进一步渲染。 
这首词的后两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是回应开头两句,其中“未老莫还乡”一句进一步申述“游人只合江南老”的含义,说明人人都愿意在江南长住下去;“还乡需断肠”是说江南太迷人了,如果你要早早回去,就会日夜思念江南的,这里作者用衬托的手法,从侧面说明老于江南的乐趣,进一步补充说明江南的好,回应了开头。
2、这首词中描写了江南哪些美好的方面?
答:这首词中描写了江南的风景之美和人物之美。“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是说春天晴天的视乎,煦暖的阳光照耀这山川大地,江南水乡处处春水碧绿清澈,比湛蓝的天空还要美丽明净,而当春雨来临时,如果游人躺在装饰的游船中,伴随着船外沙沙的细雨声,出没于绿水碧波之中,那又是另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这两句是写江南春天的风景之美。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酒家卖酒的少女,脸庞像月光一般,明镜圆润,一双玉手像霜一样洁白,这里是描写江南女子的美貌迷人,表现了她们的魅力所在,这两句是描写人物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