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课文教学分析
    《乡愁》把情绪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教材分析:
    《乡愁》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诗歌《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乡愁教案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由于很少接触诗歌,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六大模块,即“导课—介绍作者—朗读吟诵——品味欣赏——拓展迁移总结”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
    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
    教学难点:
    是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诗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欣赏、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便激发学生“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乡愁是思念家乡的忧伤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乡愁的诗句
    生1:我搜集的诗句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2:我搜集的诗句是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生3:我搜集的诗句是王湾的“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
    生4:我搜集的诗句是杜甫的“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
    师: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对故乡的眷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乡愁》
    二、作者简介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第98页,先来了解作者书上的介绍非常简单,哪位同学能介绍得更详细些?
    生1:余光中,1949年去香港,1950年去台湾,1958年赴美进修,1959年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1974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生2:我补充一下,余光中着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的羽毛》、《白玉苦瓜》
    三、朗读吟诵
    师:在二00四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余光中亲自朗诵了这首诗,那么,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笔下的《乡愁》抒发的是怎样的浓愁呢?我们来听一下。
    (播放春节晚会片段)
    师: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生:思念家乡
    师:那么你看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忧郁深沉
    师:通过听你觉得读时语速应该是什么样呢?
    生:稍慢
    师:对,忧郁深沉的感情基调决定了我们所选择的应该是稍慢且舒缓。
    师:要读好一首诗,不公要注意感情基调,还要把握什么朗读技巧?
    生纷纷:语速,节奏,轻重音
    师:下面老师划分了第一节,同学们来读一下
    (课件展示第一节的节奏及轻重音)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明确:节奏:按音节或意义单位来划分,重音:能突出对象的特点,能体现中心、突出主题,是段中的关键、句意的重点或情感强烈的地方,如“小小”这一个词应读得很重,它能体现邮票的特点,且“小小”能更衬托出浓浓的乡愁,我在这头语气应提高,后一句应降低以体现思母之情
    师:请同学们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小组讨论:以第一节为例,划分节奏并标出重读音让学生注意以下地方的正确读法:
    (课件展示:)
    1)后来啊(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
    2)大陆/在那头(“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越慷慨之感)
    生按要求做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下他划的诗,节奏停顿要夸张些,让大家听出你的节奏处理
    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节奏划分大家听出来了么?(听出来了)和你的一样么?(一样)
    师:和老师的节奏划分方式也是一样的请同学们按照以下要求自由读一下(演示文稿展示朗读诗歌方法)
    1)把握朗读基调(语气、语调);
    2)讲究朗读节奏;
    3)注意朗读重音;
    4)调节朗读速度;
    5)投入朗读感情(用心去读)
    生各自抑扬顿挫地吟读
    师:通过朗读,我想大家对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领悟得更深刻了谁能给我们读一读呢?
    生读
    师:她们读得好么?
    生纷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