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两首》课文精讲
望海潮(东南形胜)
【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北宋仁宗时人,仕宦不得意,致力于词的创作,多与歌伎为伍。词作艺术成就很高。《四库提要》说:“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柳永在词的发展史上有两大功绩,一是词体上,创作慢词,使小令走向长调;二是写作内容,由文人学士的闲情逸致扩展到下层市民生活,尤其是伎女们的不幸。
此词据说是柳永写给驻节杭州的两浙转运使孙何的,词作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杭州的美好风物,并以得体的言词赞誉了孙何的显赫如意。
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yan3)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誇。
【语意结构】
上阕概写杭州的形胜繁华。首三句从时空两个角度着笔。烟柳三句概写城内风物人烟。云树三句,概写城外风景形势。市列三句概写杭州的富庶豪奢。 下阕重点写人民的游乐及孙何的吟赏,并预祝其高升凤池。重湖三句,突出写西湖美景。羌管三句,写人民的游乐,透露官吏的政绩。千骑三句,写孙何的显贵及与民同乐。异日二句,得体地预祝孙何入朝高升,而又不离杭州“好景”二字。
雨霖铃(寒蝉凄切)
(一)柳永
在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自古以来,表现男女离别之情的诗词曲赋层出不穷,而独有柳永的慢词《雨霖铃》经久不衰, 下面具体学习欣赏。
(二)朗读课文: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三)分析鉴赏
1. 总体把握: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2. 鉴赏上阕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雨霖铃 柳永词的起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事件是与自己心爱的人饯别。晚上,阵雨才停,知了发出凄切的鸣叫,长亭送别,叫人如何能够忍受这离别的痛苦!这蝉鸣助添悲凉,而一开始即道出“凄切”,为这首词定了调子。这一层展开了一个凄凉的氛围。
“都门帐饮无绪”两句是实写不忍别又不能不别的情况。 “无绪”是当时心绪非常不安,不知所措的表现,这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 这里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和典型心理。一方面:留恋情浓,难舍难分,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一方面大雨已停,正好开船,一面是依依之恋,一面是声声之催。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
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写宝玉受贾政鞭笞之后黛玉去看他时,有这样一段描写:“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厉害。听了宝玉这些话,心中提起万句言语,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半天才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虽然后来黛玉终于说出了一句话,但这段描写正可以说明为什么会“无语凝噎”的道理。 这里作者抓住一对情人特有的表情与动作,深入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念”字一直贯注到下半片别后心情的描写。“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烟波”是波面象轻烟笼罩着,和“金波”相反,是愁人的景象。“暮霭”是傍晚的云气。“沉沉”是重重下压,极深邃的样子。从汴河南下是古代楚国的地方,所以说“楚天阔”。 时间接近黄昏,景模糊了,而离别的情绪也是黯淡的。作者在这种景中,那暗淡的情绪就变得越发黯淡了,更何况渺茫的前程?于是就把所有的景都涂上了更加黯淡的彩,复加以必要的扩张,说“千里”,说“沉沉楚天阔”。这么一来,给予读者的感觉就不光是自然的景,更深刻的是这种景中充塞着茫无边际的离愁别恨。
3. 鉴赏下阕
下半片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是特提,是说道理,是把一时的、特殊的情况说成永恒的、普遍的情况。
“伤离别”点明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句又将共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冷落清秋的时节呢,这是多么难以忍受啊!这是把江淹《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和宋玉悲秋的情思两者结合起来,提炼出这两句。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句中,更赋予以新的意义。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历来为人所称诵的句子。就词义看,是承接上面“念去去千里烟波”两句而来,是深一层的想念,想到今夜酒醒的时候,不见心爱的人,只对着岸上的杨柳,晓风轻拂,残月微明,这情景是多么难受。这也是情景交融的写法。为什么特别为人们所爱赏,甚至有人拿这两句词来代表柳词呢?这两句的好处怕还是在于集中了许多触动离愁的东西来表现他这次的愁怀。怎么说呢?离人饮酒,是作为麻醉剂来削减愁怀的,酒醒就无异愁醒。经过麻醉后再醒过来的愁,就越发使人感到无法排遣了。这是一。“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别凄清,难以感受。古代要赶远程的行人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动身,因而也常常在这个时候送别。如温庭筠《菩萨蛮》的“江上柳如烟,雁
飞残月天”, 都是把别情和这时候的景象联系起来说的 。这是二。至于杨柳和别情有关,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历来都是这样看法,“年年柳,霸陵伤别”,杨柳和离别似乎已成为具有必然性的联系了。这是三。两句词里集中写了那么多最能触动离愁的东西,又写的异常鲜明生动。应该说,这是它感动了许多人的主要原因。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是更深一层推想到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情况。只从“良辰好景”和“千种风情”这种特别美好的场合中来说明光景等于虚设,风情与谁共语,那平常日子的难捱就更不消说了。 在意(内容)不在笔(字句)。“良辰好景”是值得欣赏流连的,离开了相爱的人,也就没有心情去欣赏流连,这“良辰美景”不是等于虚设吗?前两句从客观环境不能解愁的角度来写分别之痛楚,后两句从主观感情无人倾诉角度写分别之孤苦,把这种离情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4. 总结:
内容:
《雨霖铃》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表达和情人难舍难分的离愁别恨。仕途失意的抑郁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情调凄恻哀婉。
写法:
词情凄婉,落笔大方。词的开头“寒蝉凄切”就定下凄婉的调子。此后的几句“帐饮无绪”“相看泪眼”“无语凝噎”更给人缠绵之感。而且,在表现这种情感时落笔大方。词人直接把情人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动作与情态毫不掩饰的写出来,这种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更逼真地刻画出离别时的情和景。
景情叠现,情景相生。词的上阕先写景、又写情、复写景,以凄清苍凉的秋景烘托伤离苦别。词的开头用“寒蝉凄切”暗寓别离,再抒别情,再用浓密深沉的烟霭比喻离愁之深。下阕先写情、复写景、又写情,“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想象中的景是词人真情的折射,反过来又增添了真情的浓厚。
补充写离愁别绪的诗句: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南北朝·梁]江淹《别赋》
苏幕遮 [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北宋]苏轼《水调歌头》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白居易《琵琶行》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年年柳,霸陵伤别。——[唐]李白《忆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