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历史名人作文
我最喜欢的历史名人作文(通用11篇)
我最喜欢的历史名人作文1
他曾在少年时立下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他曾经呕心沥血救穷苦百姓于水火之中;他工作日理万机,兢兢业业,对待百姓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就是咱们新中国杰出的领导人、人民的好总理——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周总理。
周恩来一生好学,熟练掌握六国语言,精通英语和俄语,其次是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
周恩来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官,他的随机应变令人折服。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桌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的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对美作战的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这支钢笔。”美国记者听后顿时哑口无言。本来这位
记者的本意是想好好的羞辱一番的,结果却自欺欺辱,丢尽颜面。从中让我们感受到周恩来的外交智慧。
周恩来更是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好总理。一天晚上,总理听说北京公交车很拥挤,便与自己的秘书和卫士来到汽车站,人确实很多,等大家都上车后,总理才最后上去,车上人很挤,总理拉着吊环站了几站之后,卫士劝说总理下车,可总理还是坚持。下车后,总理又上了无轨电车,在寒冷的夜晚走了大半个北京城。之后,立即调集有关部门研究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他还提出了许多可行的具体建议,使交通状况大大好转。他是一位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心坎上,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的平民总理。
周恩来一生廉洁自律,日常生活更是简朴。1976年1月8日去世后,工作人员整理了总理夫妇的工资收入和支出账目。收入只有单一的工资和工资结余存入银行所得的利息,别无其他进账。在人们的印象中总理总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殊不知,他仅有的几套料子服装,大都穿了几十年,补了又补,只是面上光鲜而已。饮食更是粗茶淡饭,掉在桌上的饭粒都要重新拣到嘴里。
正是由于他出的人格魅力使得在与他国外交中拔得头筹,得到了联合国的尊重,在他逝世
后联合国破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降半旗,表示哀悼。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周总理高尚品格不仅国人熟知,更是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尽管他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的精神永存,他永远活在拥护他爱戴他怀念他的人民心中。我们应该以他为学习的榜样,将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强!
我最喜欢的历史名人作文2
摄人心魄的眼睛,灿若桃花的面容,在历史上如惊鸿掠影一般飞快闪过,作为女子的一生仅化为那史书或浓或淡的只言片语。但——你的绝世容颜,你的大义之举没有被历史忘记,没有被我们忘记。王昭君,我记住了你,记住了你远出边塞的身影。
艳绝汉宫无人知
一重门,又一重门,宫门迭开,翠柳掩映着华丽的宫殿,你从一顶小轿上走下,略施粉黛,倾国倾城。众嫔妃皆贿赂画师,唯独你冷眼旁观。画师将一张画像呈在你面前——面枯黄,眼神呆滞。你不解其意,画师说:“无钱财也可,你瞧,屋内仅你我二人”你用高傲的眼
神看了他一眼,向屋外走去,你感受到他的目光如蠕虫般粘在你身上,你剪下一缕青丝,掷在地上:“我愿孤独终老。”
王昭君,我喜欢你,喜欢你的高贵贞洁。
深明大义远出塞
长安城在清晨的光晕中显得亲切祥和,平日的喧嚣化为宁静,连空气也变得沉静。蜿蜒的队伍拖着沉重的步伐,义无反顾的向前走去。你的眸子中盛满了忧伤,你婀娜的身影嵌在阳光里。忽而一曲琵琶声起,悠扬的曲子中满溢着不舍和留恋。一阵清风拂过,空气中满是思念的芳香。“一曲昭君怨,诉己异乡情。”你的生活要在边塞异邦拉开新的大幕。你突然扬起嘴角,脸上漾起一缕秋阳般的笑:和亲之后,大汉百姓将免受匈奴骚扰,多好,多好!多好——我想,即使你知道你将客死他乡,即使你知道你的婚姻是个交易,你也会毅然出塞。牡丹花拉了拉你的裙摆,没能阻挡你的步伐。历史定格在那一瞬间,定格在你坚定而不舍的背影上。
王昭君,我喜欢你,喜欢你敢于牺牲的精神。
一缕香魂永不散
岁月无情的剥落了古殿的浮华,历史磨损了楼阁的琉璃,昭君出塞的身影还荡涤着我们的灵魂。大爱,牺牲,奉献,和平,昭君留下了什么?赞扬,美誉,思念,惆怅,昭君带走了什么?那和平的重任落在一个弱女子身上,昭君将它承担了下来。她饱含着大爱牺牲,成全万民,书写和平。我吟咏她的美丽,我赞叹她的高贵,我歌颂她的大爱。
倾国倾城,博爱万民。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王昭君。
我最喜欢的历史名人作文3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在心头”,李煜可是一位多才的皇帝,可偏偏做了回“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虽然李煜是一个亡国皇帝,但也不失一番赞赏!他爱词,更爱作词,但这却要了他的性命。这位南唐后主在被俘期间,曾做过一首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虽然传唱了千古,流芳百世,可却让这位君主折送了性命——被宋太宗赐酒毒
死了,真是可怜了这位君王!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位君主的愁绪频频出现在我的眼中:只见他独自站在池边,身子倚着栏杆,看惯了那秋风萧索,晚来风急,心中是何等的忧愁?那即将到来的亡国之痛正一步一步销蚀他的心。这位才人和必要当上这君主呢?到头来,仍不过是一位“薄命郎”!直叫人伤悲啦!
“古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可见这位才子又在追忆往事了,可梦中越是欢乐,醒来则越是痛苦。可又有什么法子?他生来就没得选择,只能登上那皇位,可他又有什么能力去挽回那个沦落的家国?他何曾不是悲痛伤心!他只有多那么几番诗意,将这发泄出来!
“笛在明月楼”,这位亡国君王已处在了死亡前线,他战俘在作的词带着他那哀思的心情,于情于景。理所当然。估计他的泪水已滴在花上,而他的心永远含在那笛声之中!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一生可谓坎坷,刚登上皇位几年便被俘去,虽然封了个侯,实则是被囚禁了。可又因为那首词的缘故,被那宋太宗赐酒毒死了,真乃“天公不作美”啊!难怪他的词中皆是“吴山点点愁”呀!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可怜了那个“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为什么这位后主如此的用情呢?还不是惹得后人“双袖龙钟”吗?
李后主他虽是一个千古难得的奇才,但他最大的遗憾便是做了皇帝。啊,伤心事总锁在眉头,伤心事总锁在笔中!
若真是“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也未曾不好,但却可怜了这位后主!
我最喜欢的历史名人作文4
所有的悲伤,总会留下一丝欢乐,所有的遗憾,总会留下一处完美,在历史的长海中,史册的记载下,总有耀眼的银星闪烁着炫目的光彩。
岁月的痕迹,历史的沉淀,闪烁着永远的记忆。
而他,则是历史铜镜中泛起闪烁夺目的一缕金光。
他遨游过浩瀚大海,怀抱过巫山云雨。一直有这样一条不屈的河在他心中尽情的流淌,带着
无数的独出怨愤,奔向生命的尽头。或许,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悲怆的长诗,却字字渗透出他的高洁、忠直。
他的悲剧,是一个正义与邪恶的悲剧,在暗无天日的年代,举世皆浊,只有他,睁着悲愤的双眼看鸿哀遍野,西风残照,他宁折不弯,最终选择葬身江底,才结束那种惨象,心怀远志却无能为力的折磨。
所以,当他以死言志,他所悲愤的景象仍在上演。
他的一生,一直沿着“忠君爱国”向前延伸。当被流放,他所牵念的是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哪怕是在投江的瞬间,他的信念,始终对楚国不离不弃,他的忠贞给他带来的不是嘉奖与荣誉,反而是一生的悲怆,在他的心中,品行高洁是鲜花香草,而他,在我心中是香草,万世景仰,他的《离骚》此起彼伏,一唱三叹,可是思想终归是思想,黄昏已至,深夜不远了,他感叹,一步一步地走着,看着迫近的黑夜,世间的荒芜,他投身汨罗江,最后交灵魂变成傲立的梅花。
理想、信念、生命与诗歌,象巨石激起千层浪花,可他却不知是否会有人会因此觉醒,无论
结果如何,他已经被这个他曾经生活过的大地上的人们永远地铭记,历史的水声幽幽地朗读着他的诗,我的眼前浮现的是他看夕阳在天边沉落的景象,画卷中的他,永远那么飘远,那么凛然,仿佛只有我能读出他的悲伤!
无论时光流逝多少年,他也一直占据着我心中一块叫做“尊敬”的领域,在这,他的品行,他的精神让我的血液有了更为强劲的力量,又在我年轻蓬勃的身体中流淌不息,直至永远。
不知用什么语言才有资格来表达我对他的尊敬,只有在心里,默默地怀念他,他是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屈原。
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
古人不远,历史铜镜中最闪烁的亮点是屈原
我最喜欢的历史名人作文5
易安,一代才女。游弋沉醉于她的诗词中,你不出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纵酒狂歌,不出苏轼“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豁达,更不出孟浩然“气蒸云梦泽”的雄浑气势。但,易安却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泛舟藕花深处,游戏莲叶之间,易安心中荡起的快乐、闲适流露无疑。那时,她的天空,多么风轻云淡、宁静和谐。可是,命运弄人,金军入侵的战火让她的天空支离破碎,让她流离失所与丈夫离散。从此,她不再是那个快乐天真的少女了。饱尝相思之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似这般凄婉哀怨的词句淡淡滑过嘴唇,化作晶莹剔透的泪珠,于眼角滑落。多少个不眠之夜,她徘徊于清冷的月光下,览尽那萤火点点。独上西楼,纤纤玉手抚过杆栏,抚出“云中谁寄锦书来”的一抹渴望
易安,她灵魂深处挥之不去的愁伤挤压于读者心头,让人掩卷长叹。她的才情,她的词风宛若一枝清新淡雅之兰,芳之艳亦黯然失精神?毅然傲雪之梅
有人说她,整日为情所困,哭哭啼啼,作儿女情长之态。而我笑道:不,是你们不了解她。
后来,易安选择了改嫁。可天无情,改嫁并没有让她摆脱梦魇。相反,历经无数痛苦折磨之后她毅然选择了告发丈夫。在当时的封建思想下,这是多么的不易啊。尽管被人指指点点,成为庸人的笑柄,易安没有低头,她是不会屈于封建礼教的。我恍然看到,易安立于瑟瑟西风之中,坚毅地昂起头,任西风把青丝吹得更加凌乱。不仅如此,她看着摇摇欲坠的大宋河山,恨不能像辛弃疾那样驰骋沙场,像岳飞那样仰天长啸怒发冲冠。但她怀着一颗爱国之心,
道出“欲将血泪寄河山”报国之意力透纸背,她的炽热之心与“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以及千千万万保家卫国的男儿有何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