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慈城,往往是从她众多历史遗迹开始的。
2009年岁末,慈城迎来联合国贵宾卡贝丝女士一行,贵宾们兴致勃勃地冒雨参观了明清古建筑,并在气势恢宏的孔庙,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颁给慈城镇,这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建筑。在这座始于唐朝的古县城里,文脉隽永的孔庙、书院、校士馆,彪炳史册的举人、进士、状元和官宦的宅第、祠堂和牌坊,熠熠生辉的历代忠君爱国、志士仁人的墓葬、碑刻,星罗棋布,难以尽述。
一个孝子受到的礼遇
按照时序,第一个光耀千秋的慈城人,是一个道地的平民———距今近两千年的东汉孝子董黯。传说董黯与母亲相依为命,不想董母大病卧床不起,粒米不进,只能喝水。董黯寻思,30
里外的大隐溪水甘洌清甜,于是隔三差五翻山越岭到大隐取水,烧茶奉母。喝了热茶,老母病情减轻,神清气爽。为让母亲长饮大隐溪水,董黯索性把家迁至大隐溪边。在董黯的悉心照料下,董母终于康复。与众多炫目的“国家级”名人相比,董黯的事迹算不上惊天动地,但他却受到英雄般的礼遇,人们建造董孝子庙,把大隐溪改名为慈溪,慈城也因此得名,并成为“慈孝之乡”,被历代皇帝旌表的孝子孝女就有30余名,纪念他们的慈孝馆、三娘教子井、董孝子井、水上坟等,无不体现浓郁的慈孝文化。董黯母慈子孝的
故事流传千古,时至今日依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道德魅力。为弘扬慈孝文化,慈城所在的江北区,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华慈孝节”。“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人们受到儒风雅俗的熏陶,对古往今来乡贤的景仰、推崇和效法,彰显出当地百姓追求高尚卓越、传统美德、公序良俗的价值取向,也成为众多人才成长的厚实沃土。
星辉映古县城
黄明
095
ghts Reserved.
文学港
2013年9月号
慈湖中学总第178期
两位先贤做出的选择
慈城北门,是荟萃三国、唐、宋、清等朝代的古迹于一园、有着许多美好传说的慈湖中学,校园东北角,有一座背山面水的木结构平房,平房之后有巨石砌成的围墙,灌木、藤条倒悬于石墙上,湿润而清凉,古朴而幽静,好一处做学问的地方。相传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大臣阚泽,两次上演挽东吴于既倒的历史活剧,先是曹操挥师南征,东吴危如累卵,阚泽运筹帷幄,玩奸雄曹操于股掌之间,助周瑜、黄盖火烧赤壁,大败曹军。后来,刘备伐吴所向披靡,孙权朝不保夕,阚泽力排众议,以身家性命保举陆逊为都督,陆逊不负重托,火烧刘备八百里连营,使东吴化险为夷。
“两把火”烧出壮丽人生后,阚泽隐居慈
城,建“德润书院”筑堂讲学,开一方文风。宋代大儒杨简,学问以尊德性为宗旨,著述丰硕,传象山心学,成为浙东学派先导。晚年告老返乡,设慈湖书院、建“谈妙书屋”讲学,学者因此称“慈湖先生”。阚泽、杨简在风头正劲之时不约而同地急流勇退、辞官从教,表明教书育人在他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先贤“重教”,百姓“尊师”,将附近的山、湖称为“阚峰”、“阚湖”,在慈湖长堤建“师古亭”,以表达对先辈遗韵的顶礼膜拜。从此,阚峰之下、慈湖之畔,成为读书治学的胜地,历宋元明清,屡经兴废,1934年成立“慈溪省立中学”,迄今已度过80个春秋,虽屡遭劫难仍“弦颂不辍”,3万学子从这里走向社会,其中一些人还成为政界、商界、文化界等领域的知名人士:近代名人陈布雷,两院院士李庆逵、朱祖祥、庄辉,著名实业家应昌期,解放军少将楼志斌、应祥烈,航天功臣、
“神一”到“神五”副总设计师、副总指挥施金苗……
三个“状元”顽强的拼搏
慈城有着深厚的进士文化和状元文化。如果
剔除官本位、形式主义、扼杀知识分子创新思想
等糟粕,客观地说,摘取状元桂冠,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最高荣誉和毕生追求。从隋至清,历经1300多
年,无数学子卧薪尝胆、悬梁刺股、勇跳龙门,但全国名留史册的状元不过六七百人,而慈城竟有进士519人,其中状元5名、榜眼1名、探花3名,被誉为“天下第一进士城”,有“满朝朱紫贵,尽是慈城人”,“鼎甲相望、进士辈出、举人比肩、秀才盈城”之誉。在慈城,深谙状元文化精髓的并不局限于读书人,近现代众多名流巨星在社会竞争中不畏强手,脱颖而出,独占鳌头。杰出的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幼年从艺,唱作绝佳,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而是立足传统,博采众长,锐意创新,创立了刚健豪放、独树一帜的麒派艺术,不仅成为京剧老生的重要流派,对其他行当及戏曲剧种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金融巨子秦润卿,家世贫寒,幼年丧父,15岁进上海豫源钱庄学业,“终日服务,行有余力,晨则习字,晚则学算,不稍怠忽,凡有辛苦职务,皆乐承其乏”,在上海银钱界打拼半个世纪,虽因时局动荡,经受多次打击,但始终兢兢业业,由经纪资方钱庄业务发轫,最终“领袖伦”,执金融界牛耳。当代著名作家、画家冯骥才,以其“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出版作品集近百种,作品被译成英、法、德、俄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种,其中《啊》、
《神鞭》、《三寸金莲》等获中外国家文学奖。如今虽年逾花甲,仍然一天掰成两天用,白天处理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保护文化遗产等大量社会事务,下班到家略为小睡后,就像进入另一个早晨,进行“奢侈享受”———写作和绘画。这些慈城人的经历向世人昭示,人生虽无法杜绝挫折,但却可以拒绝平庸,成为所在领域翘楚。
“温故而知新”。浓厚的文化氛围,教育者的倾情奉献,普遍向善、向上的社会追求,有志者的孜孜求索…
…这,也许就是这座古县城人才辈出
的奥秘。
096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