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六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六单元知识点
  1、《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被收在《朝花夕拾》里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教学认真。
  关心实习——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记叙线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
  “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暗线)。
  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思想腐朽。
  “实在标致极了”: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讥讽和轻视。
  日暮里:勾起了鲁迅家国之愁思。
  水户:这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的抗清志士朱舜水的客死之地。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鲁迅作为弱国子民的辛酸,也是他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体现。
  刺耳:“万岁”欢呼,极大地刺伤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
  2、《我的母亲》作者是学者胡适*选自《胡适自传》。
  *回忆了作者童年、青少年时期,母亲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赞美了母亲优秀的品格。
  母亲为人:仁慈温和,严父慈母,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很有刚气。
  3、《我的第一本书》选自《文化名人忆学生时代》(下),作者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指的是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又表明这第一本书在我人生中的分量这人生中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我的第一本书”也是*的叙事线索。
  作者写“第一本书”的态度:崇敬,珍爱。
  父亲:知书识理,关心孩子的学业,温和善良,理解孩子,乐于助人,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
  4、《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小说家,传记作家*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无限崇敬与赞美之情。
  5、《再塑生命》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叙述了莎利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
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利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6、《雪》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喜欢,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7、《雷电颂》选自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这部历史剧是郭沫若同志于1942年在重庆写的部历史剧,它借古讽今,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抨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传达了人民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真实意愿课文选的《雷电颂》是第五幕第二场屈原的一段独白这篇独自,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浪之歌  1)、风雷电:象征变革社会现实的力量。
  2)、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了国家和人民。
  3)、有形的及无形的剑:屈原的佩剑(陆离),斗争的精神,坚定的信念。
  4)、土偶木梗的像:无德无能,昏庸腐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
  5)、小岛:象征一个理想的社会。
  8、《短文两篇》中的《日》和《月》选自散文集《龙?虎?狗》,作者巴金,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日》通过“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两个事例,赞美了他们为追求光和热而英勇献身的精神,表达了自己宁可轰轰烈烈地战死,也不愿寒冷寂寞地偷生的战斗决心。
  《月》通过“我”对寒冷月光入侵的感受,写现实世界的寒冷和毫无生机,赞颂了像姮娥一样为改变现状而不惜牺牲的献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