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童话之《水晶梨》教案
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教案针对幼儿园的科学童话教学,选取经典科学童话《水晶梨》为教学内容。该故事灵活妙趣横生,情节简单却趣味盎然,内容生动有趣,具有很好的启迪意义。通过本故事的教学,可以让幼儿们探索植物生长的过程,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并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通过教师朗读和讲解的方式,认识和理解《水晶梨》故事的情节和内容,明确故事的主题和内涵。
2. 能够进一步认识植物生长的过程,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感受季节变化带来的影响。
3. 能够理解水的循环过程,了解水的重要性,探究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4. 能够通过故事的情节和探究实践的方式,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想象力,促进幼儿自主探究和交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准备
1. 《水晶梨》科学童话故事书。
2. 种植水晶梨的盆栽。
3. 显微镜、透明杯子、饮用水、食盐。
4. 课件、视频、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
5. 贴纸、颜料、笔、纸等带来幼儿们喜爱的素材。
四、教学流程
1. 想象故事情节(15分钟)
教师用简洁晓畅的语言讲述《水晶梨》故事,通过语言和图形并横现的方式带领幼儿们认识
故事人物和环境背景,了解植物生长和水循环过程中的奥秘。同时,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性提问,引导幼儿们参与探究、思考与想象,创造更加生动的故事情节。
2. 观察盆栽种植的水晶梨(15分钟)
教师指引幼儿们集体走近在教学现场准备好的盆栽,让幼儿们借助显微镜等观察工具,参与观察水晶梨的各个生长环节,让幼儿们更直接地感受、理解并究其原理。让幼儿们通过肉眼和显微镜的联合观察发现,水晶梨种子是从什么地方发芽的,根是如何长出来的,叶子上的小水珠是什么,等等。教师引导幼儿们科学探究的同时,注意帮助幼儿们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探究中出现的问题。
3. 制作小型水循环实验(20分钟)
教师在课堂上让幼儿们参与制作小型水循环实验,通过饮用水、盐,透明杯子等简单的材料,让孩子们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教师操作透明杯子,倒入一小杯饮用水,然后放入适量的食盐。教师指导幼儿们掌握好放盐的比例和食盐溶解的情况。最后,教师和幼儿们一起加入水晶梨的小叶子,观察水晶梨的小
叶子内部是否会有雾气的产生。这个实验可以让幼儿们自己精细化比较水的循环过程。
4. 图形化呈现故事情节(20分钟)
教师根据幼儿们的特点和课堂表现,采取多媒体或模型等方式,呈现故事的主要情节或关键环节。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故事情节中科学现象的发生和一些词汇的表述。教师可以借助相应课件让幼儿看到水晶梨生长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特征,让幼儿们在图像和文字中留下科学萌芽。
5. 制作毛毛虫小人(30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们用手工制作毛毛虫小人。教师先向幼儿展示粘贴毛毛虫的方法和步骤,并让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创意制作自己的毛毛虫。教师还可以在制作裙褶,点缀鞋子,以及用贴纸加上季节环节等。
6. 总结回顾(10分钟)
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回顾故事情节中的重点,让幼儿们在反思中更好的掌握课堂所学。教师
也向孩子们简单介绍回家可以进行的家园扩展,以便于家长的支持也可以让孩子们自发性的在家自己动手探究,进一步达到教育触角扩展的目的。
五、教学亮点
科学童话1. 情境教学:本教案利用幼儿园室内教学资源和自然环境,结合幼儿自身的经验和生活,让幼儿们在情境中学习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奥秘。
2. 多元化教学: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故事讲述、观察实践、图形化呈现、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调动幼儿多个感官活动,提高幼儿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探究:本教案鼓励幼儿园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探究,通过小组讨论、互帮互助,提高幼儿们的协作能力和探究思维。
4. 全面思维:本教案注重幼儿能力全面发展,兼顾幼儿的认知、情感、智能和语言等方面的熏陶,提高幼儿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同时教师的辅导也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好奇心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自主思维。
六、课后复习
1. 家园扩展:教师可通过亲子活动的方式,让幼儿与家长一起探讨植物生长的奥秘,提高家长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