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全册古诗、名言警句积累
六年级上册
第三课  古诗三首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z h ǔ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翻译
第一二句: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第三四句: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注释: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翻译
第一二句: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第三四句: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注释: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翻译
上阕: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
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
积累的名言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下阕: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
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
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注释: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
第五课  长征.七律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翻译
第一二句: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
客。
第三四句: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
隐隐横斜。
第五六句: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
第七八句: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注释:
【具】准备,置办
【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 【邀】邀请    【至】到    【合】环绕
【斜】倾斜 xi é,旧时读xi á
【开】打开,开启  【轩】窗户  【面】面对
【还】返,来 【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翻译
第一二句: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第三四句: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第五六句: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第七八句: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注释:
【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
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难】艰难险阻    【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日积月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译:不辞劳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译: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李纲
译: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译: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四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s ì水滨b īn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翻译
第一二句: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第三四句: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等闲】平常、轻易 【东风】春风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b ìn 毛衰shu āi
。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翻译
第一二句: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第三四句: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 注释:
【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衰】shu āi,旧时读cu ī 【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第十七课  古诗三首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q ū
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b ǒ
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翻译
第一二句: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第三四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注释: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簸】掀翻,上下簸动 【自天涯】来自天边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翻译
第一二句: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第三四句: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朦胧烟雨之中。 注释:
【莺啼】即莺啼燕语    【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百八十寺】虚数
【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翻译
第一二句:茅舍庭院由于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自栽种的。
第三四句:庭院外一条小河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两座山峰仿佛要推开门,给主人送上满山的青翠。 注释:
【书】书写,题诗【湖阴先生】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成畦】成垄成行
【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排闼】推开门 【闼】小门
【送青来】送来绿
语文园地六
日积月累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谷:稻、麦、黍sh ǔ
、菽sh ū
、稷j ì
五音:宫、商、角ju é
、徵zh ǐ
、羽 五彩:黄、青、赤、白、黑
第二十一课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伯牙鼓①
琴,锺zh ōng
子期听②之。方鼓琴而志③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
乎鼓琴,巍w ēi
巍乎若太山⑤
。”少sh ǎo
选⑥
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sh āng
汤乎若流水⑦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w èi
鼓琴者⑧
注释:①【鼓】弹奏;②【听】倾听;③【志】心志,情态;④【善哉】好啊;⑤【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峻;⑥【少选】一会儿,不久;⑦【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⑧【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这个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翻译: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