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小班音乐游戏蜗牛黄鹂鸟,小班教案(许甜甜
老师)
小班音乐游戏:蜗牛与黄鹂鸟
设计意图
运用故事还原策略在游戏中,利用三段情景性故事再现音乐,帮助幼儿区分角及各自的动作,同时增加了一些蜗牛和黄鹂鸟的动作,如:蜗牛怎样爬上葡萄树的;黄鹂鸟“赶”的动作;黄鹂鸟四个拍点啄蜗牛至最后一个拍点和蜗牛晕倒的场景设计,使整个音乐游戏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在这个音乐活动中,更强调倾听音乐,使幼儿在倾听的过程中对故事情景有一定的感受,同时利用有效提问,帮助幼儿解决在同一个音乐中两个动物同时表演的难题。在感受音乐中快乐地游戏,在游戏中不断深入地理解音乐,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融入到音乐中,喜欢音乐、享受音乐。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段落与故事情节的匹配,尝试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玩音乐游戏。
3.体验游戏中蜗牛“爬”与黄鹂鸟“赶”等有趣逗乐情绪。
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游戏中体验蜗牛“爬”与黄鹂鸟“赶”等有趣逗乐情绪难点:感受音乐段落与故事情节的匹配
活动准备
剪切过的音乐,蜗牛、黄鹂鸟胸饰,第一课时故事与动作的铺垫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快乐引题。
合着音乐学蜗牛进场(第一段音乐)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做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合着音乐的节奏,开心的出发吧。”
二、基于故事的动作还原,在音乐中体验做蜗牛与黄鹂鸟的快乐。
师:蜗牛是怎么爬的?怎么躲的?(请个别幼儿学习)
快乐音乐师:黄鹂鸟是怎么飞出去玩的?怎么赶蜗牛的?(请个别幼儿学习)
三、游戏:在动作还原的基础上扮演角,快乐游戏
(一)引出游戏
蜗牛与黄鹂鸟的故事很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玩这个有趣的游戏,在这个音乐故事中黄鹂鸟飞出去玩了几次?(3次)回来“赶”了蜗牛几次?(3次)让我们来听听。
(二)分段欣赏,理清角动作
1.播放第一段音乐,老师与配班老师随着音乐表演,幼儿欣赏观察。
师:第一次爬出来了,它是听到什么声音躲到壳里的?黄鹂鸟赶蜗牛时啄了几下?(播放蜗牛躲,黄鹂鸟啄的音乐)
师:你们觉得要爬到黄鹂鸟的身边吃葡萄而不被它发现,应该要怎么爬?(重点学习蜗牛爬和缩回壳里的俏皮动作以及黄鹂鸟啄的动作)
2.播放第二段音乐,老师与配班老师随着音乐表演,幼儿欣赏观察。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蜗牛第二次爬上去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第二段音乐和第一段音乐是一模一样的。)
3. 播放第三段音乐,老师与配班老师随着音乐表演,幼儿欣赏观察。
师:最后我们来听一听第三次蜗牛继续爬出来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在这段音乐中蜗牛做的事情有变化吗?黄鹂鸟又会怎么做呢?
师:黄鹂鸟还在干什么?(玩)等黄鹂鸟醒来发现葡萄被蜗牛吃了很生气,发出了很响的声音,把蜗牛啄了下去,啄了几次,蜗牛才掉到地上,什么时候晕倒在地上呢?(黄鹂鸟发出“哼”的声音以后)
(三)选择角,快乐游戏
1.现在我们已经把蜗牛与黄鹂鸟的游戏都学会了,你们想来玩一玩吗?(幼儿自主选择角,教师带领幼儿玩)
2.全体幼儿游戏一次,教师参与其中做黄鹂鸟,配班教师退场。
3.幼儿交换角再次游戏一次,教师完全退出。
四、活动延伸
《蜗牛与黄鹂鸟》还有一首好听的歌,我们回去听听歌里的《蜗牛与黄鹂鸟》是怎样的?
反思:活动中由于有部分孩子没有接触过第一课时,所以导致后面的动作就无法进行,这是我课前准备的不够充分,在第一段音乐中,我应该让孩子们区分蜗牛与黄鹂鸟动作的区别,特别是在游戏中蜗牛躲,黄鹂鸟啄的音乐中着重让孩子们我音乐与动作的匹配。还有第二段音乐其实可以省略,因为第二段与第一段是一样的,没有必要再听一遍,问孩子有什么区别,直接可以省略,然后重点在第一段让孩子明白动作与音乐的匹配,同时让孩子明白,什么音乐应该做什么动作。第三段音乐,我应该让孩子们倾听跟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