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理解
3.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进一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自主创造,引出负数。
1.解释课题。
2.在生活中听说过负数吗?
3.在从大到小的连续自然数依次减去1的过程中,逐步展露出一些新的数——负数。
二、初识负数,学会读写。
1.讲故事引出相反意义的量,然后用加“+”或“-”的方法来表示。
交流汇报。
2.通过对温度计、电梯的研究,理解负数的意义、负数的表示方法以及负数与正数的关系。
三、沟通联系,丰富理解。
1.出示数轴,出正数和负数、0。
提问:正数在哪里?负数在哪里?0在哪里?
出示集合图,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2.男女生对抗赛
(1)男生说一个数,女生说出与它意义相反的那个对应的数。
(2)女生说一个数,男生说出比它小2的数。
3.男女生共同研究平均数
(1)1与5的平均数是()
(2)-2与2的平均数是()
(3)-2与-4的平均数是()
(4)-5与1的平均数是()
(5)()与()的平均数是-1
4.(课件出示吐鲁番盆地)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是-155米。(课件介绍海平面)
(课件出示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米?
5.出示灯塔的三个高度,理解标准的重要。
6.出示3道题,巩固练习。
我的信用卡上原有98元,买电影票用去100元,还剩()元。
买冰红茶又刷去10元,还剩()元。
一个月后,给银行卡转账100元,现在卡里还剩()元。
四、链结生活,内化理解。
正能量与负能量
正增长与负增长、零增长
正迁移与负迁移
负数的认识
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