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垂直》优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收看或收听天气预报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天气变化会影响人类的正常户外活动,北方的冬天比较冷,最低温度一般在零摄氏度以下,利用学生身边现实的课程资源,开始新学期的数学学习,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真正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愉快生活的一部分。
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教材选择学生比较熟悉且地理位置比较典型的哈尔滨、北京、昆明、海口这四个城市冬天的景物图,并在图上用天气预报的形式和符号标出某年春节这天四个城市的天气情况。介绍负数、负号及负数的读法。
【学情分析】
现实生活中许多地方用到负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
的基础。如冬天人们每天看的天气预报、包装袋上的质量范围、电梯楼层显示牌上地下室的表示等,这些内容都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生也经常接触到这些内容,所以负数对学生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教材选择学生身边有趣的生活情境和富有提哦啊占星的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用复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是能够理解的,不会增加学习负担。
【教法建议】
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在教学中要尽量营造用正、负数来表示数的环境,多举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进行描述、说明,不让学生抽象的去认识负数。
【学法建议】
本课时的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学习中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通过交流、讨论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天气预报中的知识,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认识负数。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经历从天气预报中理解信息、表达信息并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
(2)了解天气预报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2.能力与方法目标
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天气预报中的数学信息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省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负数的认识【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及参与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教材第一页的表格。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本地当天的气温,让学生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情况、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各是多少。
预设:
师:同学们,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我想不少同学昨天都听了今天的天气预报,谁能说说今天的天气预报?
2.指名学生说说今天的天气情况,最好能说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设计意图:从交流天气开始,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了解学生是否关心天气情况。)
二、探索新知
(一)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1.与学生一起回忆今年春节那天的天气情况。
学生如果说出春节那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要给予表扬。
2.请学生们打开教材第一页,说明图片显示的是某年春节这一天我们国家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情况。请学生们仔细阅读,看一看能在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自主观察图片,教师个别指导。
3.请学生说一说北京春节那天的天气情况,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
学生根据图片说出北京春节那天的天气是多云,最高气温是5摄氏度,最低气温是零下3摄氏度。
学生如果能说出最低气温是负3摄氏度,应给予肯定,然后指出负3摄氏度也表示零下3摄氏度。
4.教师完成板书:
城市     天气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北京     多云       5          -3
5.教师提问5℃和-3℃之间的“~”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并回答,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可参与交流并指导。
让学生汇报其它三个城市的天气和气温。
学生说,教师完成板书。
让学生说明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天气预报,引入负数,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只是经验,建构负数这一概念。)
(二)比较负数的大小关系
教师提问:比较哈尔滨和北京的最高气温,-10℃和5℃,那一个温度高?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