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习作:多彩的活动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课文片段,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2.通过“击鼓传花”游戏,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既关注整个场景,又注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性格鲜明。
3.通过观察和亲自参与活动,能写出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或感悟。
4.通过对习作的互批互改,能较好地修改完善习作。
评价任务:
1.阅读文段,认知场面描写;品读文段,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2.开展“击鼓传花”游戏,进一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并学会由点到面的观察描写,在叙事中真实、具体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同桌或组内自由口头习作。对动作、表情的描写做引导,帮助学生完成由形象到文字的转化。
4.同桌交流,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制定出评价标准,开展互批互改活动,出自己习作中的问题,并用修改符号对习作进行修改。
课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认真朗读《狼牙山五壮士》里的五壮士英勇跳崖段落和《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段落,熟悉场面描写的基本方法。
(2)和同学开展一次活动,了解活动的过程。
(3)同学之间交流活动的过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欣赏课文片段,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2.通过“击鼓传花”游戏,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既关注整个场景,又注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性格鲜明。
3.通过观察和亲自参与活动,能说出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或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拓展写作思路
亲爱的同学们,打开你记忆的阀门,回忆一下,生活中我们经历了哪些活动?
1.学生交流。
2.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习作《多彩的活动》。(板书课题)用你手中的笔,把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让它成为你记忆中永不褪的珍藏。
【设计意图】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让学生有创作的激情,一定要写他们生活中经历的活动,使他们想写,愿意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阅读文段,认知场面描写
通过本单元学习,我们了解了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场面描写。今天我们就继续探讨场面的描写。(板书:场面描写)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上天空。天上五颜六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万岁!”“万岁!”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思考:一个场面中包含哪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活动)小结:场面描写就是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对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也就是说场面描写包含两个方面——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换句话说,把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融为一体就是场面描写。(板书:环境描写、人物描写)
三、品读文段,探讨写作方法
读《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众等待总理灵车到来的场面。
课件出示: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1)师:请同学们读读这个场面,看看这个场面写了些什么?是怎样写的?
(2)学生交流。
(3)师:你觉得这段场面描写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
预设:
①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活动。
②在这个场面描写的片段中,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③你看,“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此处的环境描写衬托了人们沉浸在失去总理悲痛气氛之中,表现出人民的心情沉重。
④“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这是“面”的描写。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这是“点”的描写。从中展现了人民众对总理的爱戴和怀念——反映文章的思想主题。
⑤小结:通过对这个场面的分析,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和认识了场面描写的方法,要写好一个场面,就必须要做到:多彩的活动
课件出示:
写好场面,要做到:
①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活动。
②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在点的描写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把场景写具体、生动。
③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反映一定气氛。
④突出人物性格,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题,以及深刻的感受。
1.要有三要素;
2.要点面结合;
3.要渲染气氛;
4.要突出人物;
5.要围绕中心。【设计意图】
写法的指导对学生的习作起着引领的作用,它使学生在习作中能够有法可循。本环节旨在通过具体的场面描写片段,让学生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为接下来的习作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运用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过渡:同学们,《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面描写,让今天的我们再一次感受了几十年
前首都百万众自发地在长安街两侧,等待着总理的灵车,含着巨大的悲痛与总理最后告别。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会接触或看到一些场面,随之会产生深刻的感受,相信大家仍然记忆犹新,感受深刻,甚至一辈子也忘不了。
1.提出任务。我们现在就来玩一个经典的活动吧!这个活动的名字就叫“击鼓传花”。
2.说明活动规则:先选出一名击鼓手,鼓声开始就传花,鼓声停时,花落谁家,谁就要按老师纸条上的要求表演节目。
3.活动开始。
老师用谈话法对学生进行写作的启发引导。
师:现在我要暂时充当一名记者,来采访几位同学。
预设:
(1)你刚把花扔给他鼓声就停了,当时你心情如何呢?你想对大家说什么话吗?
(2)问接到传花的同学,心情怎样?
(3)同学前后表情的变化?
(4)学生交流。
(5)老师引导学生具体、细致、清楚地说出人物的心情,表情变化。
4.活动继续进行,老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注意观察和体验:
(1)细心观察别人传花时、表演节目时的动作、语言、神态。
(2)留心体会自己传花前、传花时、传花后的感受和心理活动。
(3)还要注意关注整个场景。
(4)记印象深刻的部分(有趣的、典型的镜头)。
5.停止活动,教师进行片段作文的指导。
(1)师:如果我们要把刚才的游戏写下来,写成一段话,那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说出写清游戏的名称和规则,还要把游戏写得有趣。)
(2)师:在写游戏的时候要抓住一两个情节重点写。还要把所写的人的表情、语言、动作、神态等等写出来,这样写出来的那段话就不会是流水账了,更便于把事情写清楚,突出这个游戏真有趣。
(3)师:为了更突出这个游戏的有趣、好玩,除了把人写进去之外,还可以写什么呢?(有趣的游戏作文教学环境描写,如鼓声、叫声等这些热闹的场面。)
【设计意图】
“活动作文”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观察游戏,体验游戏。口头表达时,教师要对动作、表情的描写做引导,帮助学生完成由形象到文字的转化。
五、口头习作,同桌交流评议
1、描写同学反应的词语
迫不及待胸有成竹忐忑不安满脸通红小心翼翼
不慌不忙精神抖擞伸长脖子坐立不安焦急万分
哈哈大笑怦怦直跳开怀大笑捧腹大笑欣喜若狂
又蹦又跳心弦紧绷无可奈何
2、描写教室气氛的词语
欢呼雀跃热闹非凡一片欢腾吵吵闹闹紧张激烈
安安静静鸦雀无声纷纷站起大声嚷嚷异口同声
【设计意图】
这样做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集思广益,有助于帮助他们把语句表达通顺,进而达到生动具体。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列提纲的方式梳理“击鼓传花”活动过程,梳理习作思路。
2.通过对习作的互批互改,能较好地修改完善自己习作。
教学过程
一、当堂习作,随机指导
1.列提纲。
回顾上节课游戏中的场面,引导学生将活动的过程用提纲的形式列出来,梳理习作思路,并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写作。
2.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作文情况,做到心中有底。
【设计意图】
习作教学应给予学生在言语内容以及言语形式选择上的“自由”,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言为心声”,写好自己想说的话。
二、交流评议,自主修改
1.组内或同桌交流。
2.评价学生的作文片段。
(1)指名作文写得较好的学生上台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