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精卫填海》一等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精卫填海》一等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会写“帝、曰”等5个生字,读准“少”这个多音字。
2.读顺句子,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读通课文
3.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5.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讲故事。
重点
1.读顺句子,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1.感受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2.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讲故事。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词较少,而且识记起来较为容易。要求会写的生字有5个,在识字教学中,注意提示生字的写法,如“帝”中间的部分是“冖”,不是“宀”;“曰”和“日”相仿,但是“曰”要扁而宽。
2.阅读理解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古文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可通过老师范读、学生自读、指名读等方式,让学生能读通句子,并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意。
3.学会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外,还要锻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意思。学会用“这个故事讲的是……”这样的句式进行表达。
【学前准备】
1.课前预习
(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认读、理解生字。
(2)借助拼音读课文,把课文读熟。
(3)查阅资料书或上网搜集有关《山海经》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帝、曰”等5个生字,读准“少”这个多音字。
2.读顺句子,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把课文读通、读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请看一下这幅图(课件出示精卫鸟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
你们想知道这只鸟儿的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一下吧。
课件出示:
(板书:精卫填海)
2.课件出示《山海经》的相关信息,并与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课件出示: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现存18篇,保存了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还是我国第一部描绘山川与物产、风俗与民情的大部头地理著作,具有非凡的文
献价值。其中有关矿物的记录,更是世界上这一类文献中最古老的类设计意图:用生动的图片、动画片及其他相关资料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神话故事
1.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学生初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词。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自主识记,并与同桌交流这些生字书写上的易错点。教师相机点拨。
课件出示:
帝曰溺返衔
预设:“帝”,中间的部分是“冖”,不是“宀”;“曰”和“日”相仿,但是“曰”要扁而宽。写的时候要注意看清字形。学生当堂识记生字。同桌互相听写,互相纠错。
2.读通课文。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断句,并把握节奏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顺,在读顺句子的基础上读通文章。
(3)教师指导朗读难读的句子,教学生正确断句并让学生多读几遍,直至熟练。
课件出示:
炎帝之/少女 溺/而不返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指名读,看谁读得通顺。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5)大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设计意图:
四年级的学生读古文,有些难度。可通过老师的范读让学生对读古文有初步的了解,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得以读通句子、读熟课文,为理解课文内容
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做准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把握人物形象,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下面就请两位同学来展示一下,看谁读得好。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2.上节课我们读熟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篇简短的古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设计意图: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开门见山,明确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二、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内容
1.请同学们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课件出示:
炎帝名曰溺水返回衔接
生读课文,并疏通文义。
教师引导:在疏通文义的时候,要注意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