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里
的鱼
金波的诗歌
/
著给小时候的诗
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歌与儿童有着天然的联系。儿童与诗最亲近,因为在灵魂的深处,诗就栖居在童心里。
儿童学诗,可以无师自通,因为他们有纯真的感情,丰富的想象,这些也是诗的特质。还有诗的音乐性。诗的韵律可以直抉心灵,抚慰心灵,儿童从听觉上极易接受。
纯情,想象,美听,儿童与生俱来,只是需要给予关注和启迪,唤醒诗的声音和诗意的欣赏。
我们要努力呵护这颗诗心,在他们还不识字,还不能自主地读诗的时候,就带领他们走进“声音的诗”,让它入于耳,根于心。心中有了“声音的诗”,听觉便得到了抚慰,那也是一种艺术享受。所以,我们可以说,婴儿的审美趣味,是从声音开始的;具体地说,是从诵读诗歌(童谣)开始的。那歌谣既可以协调动作,增添游戏的兴致,也可以用作摇篮曲,催促孩子静静地入眠。“声音的诗”是人生初始审美享受的第一课。诗的韵律节奏是和诗天然地融合在一起的。不讲韵律的诗,难以记忆,难以流传。
当儿童可以自主地阅读时,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读神话,读童话,读探险故事,读寓言,但此时读诗很重要。诗中的情趣、韵味、哲思,以及精微的语言表达,可以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文学的纯正趣味,要靠读诗,欣赏诗。
我们常说,诗是文学中的文学。还说,文学是多种艺术的基础。从这些论述中,诗的价值就明显展示出来了。我曾经表述过这样的意思:“读诗不是一般的消遣,它可以让读者在纯正的文学趣味中,获得阅读的快乐和滋养。那种属于音乐拨动心弦般的感动,那种属于绘画情景交融的感受,
寻美·向善·求真
—《给小时候的诗》总序
那种如歌如舞让情感陶陶然的共鸣,都会让我们体验到读诗有别于读其他的文学样式。”
我们有重视诗教的传统。诗教永远伴随着感动,并由此提升为心灵的感悟。
诗给我们敏锐的目光,这是一双寻美的眼睛。寻美,就是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他人。当寻到美的时候,内心的世界会更丰富,更充实。诗可以引领我们带着新鲜感、好奇心,去不断地探寻美的意境,诗的意境。
诗给我们向善的境界。读诗就是和世界交流,和他人交流,和自己交流,就是感知和谐、真诚,感知温柔敦厚,也感知凛然正气。优秀的诗是向善的向导。
诗给我们求真的智慧。读诗是感动,也是思考。诗不仅有审美的趣味,还有思辨的力量。那些精美的诗行有的优美巧思,有的明敏坚致,特别是那些隽语警句式的表达,更能启思进智,给人追求真理的力量和勇气。
总之,读诗可以让我们宁静:深情地感受生活,热爱生活,激发建设生活的热情。读诗让我们心灵飞翔:丰富的想象力比智慧更有力量。诗的素养会使一个人的童年聪颖,敏锐,更有灵性。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诗丛读本,融合了我上述诗美的特质,融合了美的诗歌,美的绘画,美的声音,是当下我国儿童诗坛的一次精心打造的展示。
希望广大读者喜欢这套诗丛。
二〇一七年四月七日
06  流萤
08  天绿
12  春的消息  14  雨
18  小鹿
20  小树谣曲
22  信
24  星星和花
25  叶笛
26  记忆
30  白天鹅
32  黑蝴蝶
34  羽化
40  不应当只记得
42  痴想
44  合欢树
46  校园故事
48  林中月夜
49  愿站成一棵树
50  山
51  小溪
52  飞翔从这里开始
54  学会倾听
56  远去的小船
58  雨中的树林
59  其实没有风吹过
60  又见榴花似火  目录
61  有一片绿叶沉默不语
62  微风无意
63  蝉
64  呢喃
65  马蹄铁
66  榆钱
67  撑伞的日子
68  读自己的影子
69  鸟巢
70  为三月谱曲
72  鸟声洗净了早晨
73  深秋也有亮丽的颜  74  烛光里的鱼
76  晚风藏在花丛里
77  雨天,我和一只白鸟相遇
78  黑蚂蚁
79  倒下的树
80  洁白的云
81  风从我指间穿过
82  带我回家
84  一只猫引领着夜散步
86  闭上眼睛看见我
88  让我变小
90  我是一只蝴蝶
92  会思考的石头
94  揣一块石头回家
96
平凡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