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古诗词排序题
例1:①总为浮云能蔽日②凤去台空江自流③吴宫花草埋幽径④三山半落青天外⑤晋代衣冠成古丘⑥长安不见使人愁⑦凤凰台上凤凰游⑧一水中分白鹭洲
带国字的成语A、②⑦①⑥⑤③④⑧   B、⑦②③⑤④⑧①⑥
C、⑦②④⑧⑤③①⑥   D、①⑥③⑤⑧④⑦②
诗词格律这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从所给诗句中,我们可以出五个韵脚:游、流、丘、洲、愁,根据律诗的押韵规律,不押韵的诗句不能作偶句,所以①③④等句不能作偶句,据此,ACD三句都是错误的,只有B句是正确的。
例2:①长使英雄泪满襟②三顾频烦天下计③两朝开济老臣心④丞相祠堂何处寻⑤隔叶黄鹂空好音⑥出师未捷身先死⑦锦官城外柏森森⑧映阶碧草自春
A、④⑦⑧⑤②③⑥①   B、④⑦⑥①②③⑧⑤
C、④⑦⑧⑤②③⑥①   D、⑧⑤⑥①④⑦②③
这是杜甫的《蜀相》一诗。从押韵的角度看,偶句都是押韵的,无法正确排序,如果分析其对仗的情况,我们就可以发现,④⑦句和⑥①句都不是对仗的,因此,这两联是不能放在颔联和颈联的位置的,由此,可以断定,答案只能是A项。
例3:①莲动下鱼舟②天气晚来秋③明月松间照④王孙自可留⑤竹喧归浣女⑥空山新雨后⑦随意春芳歇⑧清泉石上流
A、⑧③⑤①⑦④⑥②   B、⑥②⑤①③⑧⑦④
C、⑥②③⑧⑤①⑦④   D、⑤①⑥②③⑧④⑦
这是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根据押韵和对仗的要求,我们可以轻易地排除A和D项,而B和C项都是偶句押韵,并且颔联和颈联都对仗,到底该选哪一项呢?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分析判断了。首联⑥②句是起始破题,交代了时间、季节,按规律,颔联应该是“承”,描摹景物,而③⑧句正是写秋天雨后清新自然的山中景,然后是“转”,由⑤①句可以看出颈联由对自然景的描摹转入写人的活动,最后⑦④两句作者水到渠成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表达了过隐居生活的愿望。如此一分析,我们就可以断定答案是C项。
当下
例4:下面以打乱次序的王禹偁的《村竹》为例,作排序说明:
①马穿山径菊初黄②万壑有声含晚籁③荞麦花开白雪香④棠梨叶落胭脂⑤数峰无语立斜阳⑥何事吟余忽惆怅⑦村桥原树似吾乡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排列这首诗的顺序可按上述步骤:
  第一步,定韵脚。从律诗的押平声韵可看出,①句的“黄”、③句的“香”、⑤句的“阳”、⑦句的“乡”、⑧句的“长”是韵脚,且首句入韵。(⑥句的“怅”不是,因是仄声)
  第二步,对仗的两联。从词类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可看出:②与⑤相对,属一联;④与③相对,属一联。
  第三步,确定首、尾联。从意义上看,①“马穿山径”句是写景的开始,⑧句的“信马悠悠”是穿径时人马的情态,是意思上的承接。⑥与⑦是一问一答,带有总结性质,因此断定①⑧是首联,⑥⑦是尾联。
  第四步,确定颔联和颈联。利用相黏规则,首联的对句⑧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为“仄
平仄”,而④句相同部分是“平仄平”,②句相同部分是“仄平仄”,由此可断定②⑤是颔联,④③是颈联。
心痛签名  因此,此诗的正确顺序是①⑧②⑤④③⑥⑦
例5:排列下边四句诗的顺序,把句前的字母填在方格里。
  □→□→□→□
A、杨柳青青着地垂B、借问行人归不归
C、杨花漫漫搅天飞D、柳条折尽花飞尽梦见妈妈生孩子
忝为  解题步骤:
  (1)韵脚。这首绝句的韵脚分别是“垂”“飞”“归”,只有D句不押韵,因此确定D句第三句。
  (2)确定第二句。D句的二、四、六字平仄是“平仄平”,与A、B、C句的相同部分分别比较,A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是“仄平仄”,B句是“仄平仄”,C句是“平仄平”,根据平仄相黏可判定C句是第二句。
  (3)确定首尾句。从内容看A句是写景的开始,可知A句是首句。
由此可知,此诗的正确顺序是A—C—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