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教学计划(精选10篇) 护理专业介绍
护理学教学计划 篇1
  一、培养目标
  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二、培养标准
  以护理岗位需求为标准,通过3年学习,毕业生应具有以下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服务态度,并能顺利通过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
  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保健知识。
  2、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3、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评估,具有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4、具有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
  5、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病情变化、心理反应和药物疗效的观察能力。
  6、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的应急处理和抢救配合能力。
  7、具有初步的病室和病人管理能力。
  9、具有运用卫生保健知识,进行基本健康指导的能力。
  9、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伦理意识、法律意识、医疗安全意识,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有健康的体魄。
  10、具有良好的医疗服务文化品质、心理调节能力,以及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11、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
  12、具有初步获取专业领域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三、招生对象、学制与时间分配
  1、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
  2、专业学制 3年。
  3、时间分配 第1学期入学教育和军训l周,教学16周,复习考试1周;第2-3学期教学19周,复习考试1周;第4学期教学15周,临床见习4周;第3学年43周,其中毕业实习39周,长假2周,毕业教育1周,技能考证训练1周。
  4、学时安排 每个教学周为5天,每天教学时数为6学时,每学时45分钟。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计算
  1、课程设置 由5种课程模块构成: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专项实践课模块、选修课模块、毕业实习模块。
  2、学分计算
  (1)必修课程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实践课程、毕业实习。必修课程(毕业实习另计)17-20学时计1学分。
  (2)选修课程为校定选修,每门选修课程计2学分,共计10学分。
  (3)毕业实习(含见习)以总学时的三分之一计学分,共计56学分。
  五、教学见习与毕业实习
  (一)时间分配
  第四学期安排4周教学见习。第五、六学期毕业实习共39周,根据专业方向不同具体安排如下:
  医院实习39周:包括内科12周,外科12周,妇产科5周(病房4周,分娩婴儿1周),儿科2周,传染科2周,五官科1周,急诊室2周,手术室2周,供应室1周。
  医院实习原则上选择二级甲等以上医院。
  (二)目标要求
  1、树立整体护理理念,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养成护理程序的工作习惯,具有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初步护理评估的能力。
  2、具有正确、规范、熟练地进行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本操作的能力。
  3、具有对临床常见疾病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4、具有对临床常用药物的疗效与反应进行观察和处理的基本能力。
  5、初步掌握急、危、重病人的急救原则和常用方法。能说出抢救仪器及监护仪的使用常规,并能进行操作。
  6、具有巡回和配合中、小型手术的能力。
  7、了解一般病室的布局和急诊室、手术室、产房、婴儿室、儿科病房、ICU病房和CCU病房的布局特点。
  8、具有对人、出院病人进行一般卫生宣教和必要的健康指导的能力。
  9、掌握护理文件中的书写格式与规范要求,熟悉医疗档案的管理。
  10、掌握基本的护患沟通、交流技巧,在护理工作中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友好合作。
  11、能初步运用预防保健知识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并能初步进行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