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一流本科护理学专业建设——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例魏娜景建玲杨睿博赵珊臧小英林梅王春梅赵岳
[摘要]为全面振兴护理学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积极探索
护理本科教育培养模式,于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文重点阐述了天津医
科大学护理学院在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的建设理念与基本原则、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方案改
革与课程建设,提出建设过程中的建设要点,并指出未来建设的着力点与主要方向,供同行
借鉴。
[关键词]教育,护理;师资培训;培养方案;课程建设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first-class nursing specialty:taking Tianjin Medical Uni­
versity as an example/WEI Na,JING Jian-ling,YANG Rui-bo,ZHAO Shan,ZANG Xiao-ying,LIN Mei,WANG Chun-mei,ZHAO Yue
[Abstract]For a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本文作者:魏娜improve the ability of
护理专业介绍training,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School of Nursing actively explored nurs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In2019, the school was approved to be one of the national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settings.This paper showed the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School of Nursing construction idea and principle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m,training scheme reform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Key points were proposed.Besides,the focus and main direction for future construction was also mentioned.
[Key words]Education,Nursing;Teacher Training;Training plan;Curriculum construction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曳⑴,全面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从严格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潜心育人、加强组织保障4个方面提岀明确要求[2]遥本着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护理学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原则,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积极探索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于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文针对我院一流本科护理学专业建设过程中的建设理念与原则、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方案改革与课程建设等方面重点解决的难点与具体做法进行介绍,以期能够对其他院D0I:10.3761/j.issn.l672-9234.2021.05.003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DIA180392)
作者单位:300070天津市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魏娜,景建玲,杨睿博,赵珊,臧小英,王春梅,赵岳);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林梅)魏娜:女,硕士(博士在读),讲师,E-mail:******************
通信作者:赵岳,E-mail:*********************
2020-11-15收稿校的护理学专业建设提供借鉴,共同推进护理学本科教育的发展。
1建设理念与基本原则
在深化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坚持“以本为本”、实现医学教育的新作为和新发展的引领推动下,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以《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基础,对接国际标准,坚持德高医粹,立足天津、辐射京津冀、面向全国,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岀,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较高人文素养,能够从事护理、助产和预防保健、护理科研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全面实施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培育一流的师资,制订一流的培养方案,建设一流的课程,努力培养护理创新人才。
2师资队伍建设
一流本科教育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内容,一流的师资是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保障。我院以 师德培养为根基,以学科交叉、激励机制建设为重
Chin J Nurs Educ,May2021,Vol18,No.5
点,建设一流专业优秀师资队伍。
2.1以“育人先育已”理念为基础,培养教师高尚师德
在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师资队伍时首要任务是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的培养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院全体教师利用每周二固定学习日将“十三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讲话、陈宝生部长讲话、吴岩司长医学教育大讲堂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精神等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重要精神深入学习、认真贯彻执行。为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独立于业务研讨之外的困境,我院将“中国制度面对面”、学习“四史”、学习“抗疫精神”“党风廉政教育活动”等一系列理想信念教育与教师日常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加强全体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以培养教师成为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教师。
学院聘请具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三八红旗手”“杰出护理工作者”“教学名师”“天津市好护士”等称号的临床兼职教师为学院师生进行讲座与授课,为专职教师的师德建设提供实践经验,将师德培养的理论教育内化到每名教师的思想意识形态中。在“育人先育己”的理念下,护理学专业教师坚决抵制师德、师风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护理学院临床护理学教学团队获天津市“在抗击疫情工作中课程思政优秀团队”荣誉称号,成为唯一一支获该奖项的学院和医院融合、教师专兼职结合的一线教学团队。
2.2打造学科交叉师资培养平台
护理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在理论上相互促进,在方法上相互启迪,在技术上相互借鉴。要培养护理拔尖人才,首先要打造护理拔尖教师。我院护理学团队作为天津市级教学团队,是一支基础与临床结合、医护结合、专兼职结合的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复合型师资队伍,但是由于学科特点,学院专职教师中博士比例不高。为提升教师学历水平,学院通过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瑞典延雪平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校内基础医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等合作,为教师建立攻读博士(后)学位桥梁,为青年教师打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文科学、公共卫生学、教育学等多学科交叉平台。学校利用医护融合、护教协同育人的发展机遇,聘请临床护理部
Chin J Nurs Educ,May2021,Vol18,No.5主任兼任护理学院副院长,同时兼聘临床优秀医生、护士300余人承担本科生课堂教学、临床实习等工作;科研训练实行“双导师制”,学院与临床教师共同指导本科生,形成更紧密的协同机制,为国家级一流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在积极打造学科交叉平台的基础上,我院在近5年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省部级科研课题近20项,发明专利1项;有天津市“131人才”3名,国家留学基金委访问学者3名,天津市科技特派员4名,中瑞合作培养博士6名。
2.3教学激励机制促进师资培养
为鼓励教师重视本科教学,杜绝“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发生,学校实施卓越教师发展支持计划,建立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教学特别推荐制度,学院修订教学奖励办法,完善落实教师激励机制,设立院聘重点岗,将教师参与本科生教学、科研训练指导及教学改革作为学院重点岗申请与考核的必备条件。学校和学院组织讲课大赛、教学设计大赛、板书大赛、教案书写大赛、“课程思政”示范课大赛等各项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比赛结果与教学奖励绩效对接,激励教师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
学院强化教师教学培训,每年度举办教学培训6次,培训主题和题目由全体教师推荐,内容涉及教学基本环节规范讲座(如考试命题规范讲座),护理学专业教育专家讲座、教学交流研讨会或外校交流访问经验介绍、各级教学改革项目经验交流,培训形式以“讲座+讨论”为主,使每名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改革前沿,每次培训教师全员参与,计入继续教育学分。
“重教学、促改革,重学术、促管理”双途径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激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项目遥近5年,学院教师主编教材3部,参编教材30余部;全国教育规划课题1项,省部级教学课题20余项,省部级教学奖励10余项;天津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获奖4名,天津市教育系统劳动示范岗1名,卓越教师培养计划5名。
3培养方案改革与课程建设
3.1基于“大健康”理念,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不同专业模块
吴岩司长指出,面对护理职业社会认同度低、流失率高、招生总体学习层次偏低的现状,要加快培养
适应健康新需求的护理人才,要优化结构,健全体系。针对这一困境,学院基于“大健康”理念,在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临床护理、健康管理和口腔护理3个专业模块,以学生自愿申报、择优录取为原则,分模块进行培养。
临床护理模块着重临床危急重症护理,以神经科护理学、高级急救护理理论、重症护理等为特课程;在多年社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健康管理模块的改革与实践,以社区预防与保健、康复护理学、健康管理学等为特课程;口腔护理模块是学院与口腔学院联合制订的培养模块,以口腔外科护理学、口腔内科护理学、口腔修复与正畸护理学等为特课程。
在完成《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础上,不同模块需额外完成具备模块特的定向实习,临床护理模块定向实习包括专科监护室(内科、呼吸科、外科、神经科等)或重症医学科等;健康管理模块定向实习包括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消化内科、内分泌代谢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健康管理中心等;口腔护理模块定向实习包括颌面外科门诊、牙体牙髓科、修复科、正畸科、牙周科、种植科、综合科等。定向实习时学生选取其中的科室进行实习,并不包含所有。
学院在“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培养模式下,以模块课程结合定向实习的方式,完成学生护理学专业通识培养与分方向特培养的目标,实现教学与实践内容覆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遥
3.2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学分
3.2.1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以本为本”,构建与专业人文教育紧密结合的思政教育模式。在培养方案必修学分中增设4学分思想教育实践学分,学生可通过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诚信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思想教育活动,或寒暑假、课余时间到乡镇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调查、“新时代实践行”实践活动、见习锻炼、技术帮扶等社会实践活动;或自愿奉献,服务社会,参与开展普及文明风尚、送温暖献爱心、公共秩序和赛会保障志愿服务以及应急救援、面向特殊体等志愿服务活动;或担任学生干部职务、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和各类学生科技活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获得思想教育实践学分。
面对护理职业社会认同度低、流失率高的现状,在设置思想教育实践学分基础上,学院加强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每名教师每学期选择适当课程内容开展课程思政授课;同时学院教学督导组进行督导听课,以评价课程中思政元素的体现程度、与课程内容融合点的自然性、学生课堂的吸收效果;在学院教学活动中,教师与督导专家共同分享与探讨课程思政授课经验,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授课技巧。经过不断尝试与改进,人际沟通(公共选修课)入选“100堂天津市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护理研究、临床应用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护理管理学4门课程立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在5门课程引领下,护理专业课程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增强学生职业道德意识,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
3.2.2设立劳动教育学分,将艺术实践纳入培养方案
根据学校统一安排,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2学分),将艺术实践纳入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人际沟通与礼仪必修课程(1学分);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可申请获得创新创业学分。
目前学校与学院立足时代要求,更新教育理念,以教学改革项目立项为抓手,助力“五育均衡”发展。各教研室根据专业课程内涵特点,以一门专业课程为核心,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结合教学内容实际,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美育、劳育等内容开展课程设计与实践,补齐短板,丰富与提升专业课程的素质教育内涵,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3.2.3设立创新创业学分,与科研类课程、科研训练结合
在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护理研究等必修课程,并在专业选修课中设置科研与信息素养模块,课程包括质性研究、医学综述写作、医学论文写作、医学科研设计与分析方法、医学文献检索,上述课程与全英文授课的护理科研与实践的专业选修课程共同构成护理科研类课程,为学生开展科研创新奠定理论基础。
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立创新创业4学分,教师通过指导非毕业年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
生科研创新实践能力。近3年,学生立项各级别创新创业项目160余项。为加强学生科研创新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学院每年组织本科生学术年会,并选拔
Chin J Nurs Educ,May2021,Vol18,No.5
优秀学生参加京津冀护理学专业学生创新论坛,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此外,学院每年举行创新设计大赛,学生可组队参赛,自主创新或改良临床护理操作用物等。通过学习科研类课程、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实践与创新设计大赛,近3年,学生科研创新成果丰硕,科研获奖20余项,发明专利1项,发表文章20余篇,国内外交流近30人次。
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设置科研训练0.5分。毕业年级学生实习期间,在学院与医院双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科研训练,从选题、综述撰写、开题报告到论文撰写与答辩,使每名学生进行完整的科研训练,实现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3.2.4设立专业选修模块学分,与公共选修课程结合
根据麦克思教学质量与改进分析,学院针对用人单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建议,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在专业选修课中增设基础医学与导论、人文与健康素养、专业英语、医学拓展等模块,与学校公共选修课中的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创新创业与科学素养模块,国际视野与文化交流、沟通技巧与能力提升模
块,健康教育与预防医学模块和文学修养与艺术鉴赏模块相结合,使学生在加强基础医学和护理专业课程学习的前提下,拓展主动学习、创新创业、沟通交流、艺术鉴赏等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3.3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课程建设与改革3.3.1借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经验,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
我院借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一临床应用护理学的建设经验,加强在线课程建设,投入自助式多功能微课设计系统,录制微课,打造“金课”应用于教学遥2020年,护理学院11门课程立项校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其中2门课程成功获批天津市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以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基础,学院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网络化平台,以康复护理学为试点,不断更新信息化设备、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实验教学系统,利用典型案例开发虚拟仿真专业实验教学系统及软件,通过“互联网+”实验室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院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部专业必修课程已建立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拓展知识,教师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此外,学院13门课程已建立网络试题库,
Chin J Nurs Educ,May2021,Vol18,No.5改变传统纸质考核方式的同时,实现了试题、试卷、成绩和在线考试的信息化管理。
3.3.2全面实施课程改革
学院临床护理学教研室将传统的内科护理学与外科护理学整合,形成内外科护理学的特整合课程,将疾病按照人体系统进行划分,使学生对疾病的认知更加完整。
学院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改革,通过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等教学方法的实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市级教学改革项目医护融合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在外科手术学、内外科护理学、临床医护操作技术等课程中展现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康复等专业的医护合作过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共享,发表教学类论文3篇。3.3.3尝试实践教学改革
在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培养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一直是教学难点。学院以早期接触护理专业课程(实验课与课间见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类课程为主线,以操作技能大赛、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为辅助,从课内、外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从入校到毕业不间断接受实践训练,提高实践能力遥
借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以病例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综合护理能力实践考核评价体系,4门课程应用标准化病人进行OSCE考核。借助3个国家级临床重点护理专科建设项目,带动21个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制订临床教师遴选标准,选拔优秀指导教师从事临床教学指导。拓展与基层医疗和老年护理机构的合作,完善学生专业实践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近3年,学生立项实施社会实践项目150余
项,参与国际护士节活动、国际助产士日主题实践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天津西站第一时间抢救心脏病突发旅客等充分展现了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4未来建设方向
未来一段时间内,师资队伍素质的提升、思政、劳动、艺术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结合、培养方案与课程优化改革、科研创新培养体系改革等方面将是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而这些改革与实践是否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职业道德,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需
国家级一流本科护理学专业建设——以大连大学为例
安力彬李文涛
[摘要]该文分享了大连大学护理学专业作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实践及
体会。护理学专业团队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建设原则,在建设全国一流地
方大学护理学专业目标的指引下,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秉持教师尽职教书育人、学生健
康成长成才的理念,通过实施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思政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深化了教学综
合改革,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产出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为我国护理学本科专业建设提供
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教育,护理;教育改革;一流专业建设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first-class nursing specialty:taking Dali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AN Li-bin,LI Wen-tao
本文作者:安力彬[Abstract]This paper shared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nursing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n Dalian University which is selected as the first team to build a national first-class specialty for undergraduates.The nursing professional team adhered to the principles of野student-centered,output oriented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Under the objectives'guidance,the team deepened the teaching reform,improved students'quality,and had multiple valuable achievements by implementing discipline system,teaching system,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and support system.During this process,the team made good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and held the philosophy of野cultivating students with high responsibility and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All these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pecialty in China.
[Key words]Education,Nursing;Educational Reform;First-class specialty construction
2019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1](以下简称《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发布,计划在2019—2021年,建设10000个D0I:10.3761/j.issn.1672-9234.2021.05.004
基金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8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2018B-N21004)
作者单位:116001大连市大连大学护理学院
安力彬:女,博士,教授,E-mail:anlibin2001@163
通信作者:李文涛,E-mail:j ilinlwt@163
2020-10-27收稿
要从政府、学校、专家、三方评价机构和学生等多视角综合评价,学院也将通过不同渠道进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保证教育教学投入与产岀的正向效益,使学生的“得”与院校的“给”实现无缝对接,努力实现培养护理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
02-23).www.xinhuanet/politics/2019-02/23/c_1124154-392.htm.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tate 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约20%的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是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建设一批“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示范引领基地的重要内容。2019年底,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作为有着70年史、曾获国家级特专业建设点和辽宁省示范性专业的大连大学护理学专业入选“地方赛道”一流本科专业。现将5年来专业建设实践探索加以总结,供国内同类
Council issued China's Education Modernization2035[EB/OL].
(2019-02-23).www.xinhuanet/politics/2019-02/23/c_ 1124154392.htm.
[2]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
意见[EB/OL].(2019-10-08).http://v/srcsite/A08/ s7056/201910/t20191011_402759.html.
Ministry of Education,PRC.Opinions o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s training in an all-round way[EB/0L].(2019­10-08).http://v/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11_ 402759.html.
(本文编辑王玉静) Chin J Nurs Educ,May2021,Vol18,N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