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新装》教案【4篇】
皇帝的新装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思路
    2.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对文学的“真实性”有感性认识。
    3.通过人物的心理和语言体会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教学重点、难点〗
    关于“真实”的理解及对于童话寓意的理解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虽是首次见面,但我想大家肯定都是文学有自己远大的理想。。如果一次机遇,使你成为一国之君,那么,你会怎样实现你的雄才大略?……不过在很多年以前,有一个
皇帝却不如此。大家一定想了解吧?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笔下的皇帝。
    板书:《皇帝的新装》
    二 学习课文
    本文是一篇童话,它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学生浏览课文,看一看,作家是如何安排故事情节来展示它们的丑行。
    ※在括号内分别补充一个字,使故事情节合理完整。
    新装— 新装— 新装— 新装
    (四)整个故事情节中,以骗开始,以骗结束,在不存在的“新装”面前,哪些人不敢说真话? 讨论;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浏览课文,思考讨论,然后回答)
    ※贯穿故事始终的主线: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细读他们的语言和心理,思考讨论: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皇帝: 维护他独断专行的统治
    大臣、诚实的官员、骑士们: 保住他们的地位、职务
    老百姓: 怕别人说自己太愚蠢,怕招来杀身之祸
    (六)故事最后为什么要让一个小孩来揭开黄的新装的奥秘,来戳穿游行大典的?(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回答)
    教师提示:因为孩子总是无所顾忌、直言不讳。既天真大胆,又率直肯定。
    指导学生思考讨论
    ※本文分别讽刺鞭挞赞扬了谁的什么特点?(提示:可选用下列词语)
    至高无上、 道貌岸然、 愚蠢、虚伪、自欺欺人、 天真烂漫、无私无畏
    三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课堂讨论。课文中有些情节是荒唐可笑的,如结尾处,大臣手里托着并不存在的后裙,皇帝光着身子在大街上游行等。这些夸张想象,并非生活中有,但又能令人信服,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效果?
    (提示:它们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有生活的真实)
    四 了解它的体裁——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五 作 文:
    看完《皇帝的新装》这则故事,试想:皇帝对老百姓会怎样?对小孩子会怎样?对骗子会怎样?反过来,老百姓会怎样看待皇帝?大臣们会怎样看待皇帝?假设皇太子已经成年,他会怎么样?假设当时由人民起义军,情形又 会怎么样?
    同学们,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海阔天空地漫谈,为《皇帝的新装》写一个续篇。
    六作业
    展开联想
    讨 论 你读了这篇童话故事,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有什么联想? 提示:
    1说假话的人大多有私心,头脑里有杂念。
    2昏庸无能的人常会任用阿谀逢迎、说假话的人。
    3骗子总是投其所好,满足被骗人的私欲和虚荣心。
    4 要做一个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的人。
    板书设计
    爱 愚蠢 语言
    做 虚伪 1皇帝 动作
    16皇帝的新装 穿 自欺欺人 心理
    安徒生 展
    对比
    诚实 小孩
《皇帝的新装》教案 篇二
    程玉芹
    教学背景
    这是一篇童话,人物形象鲜明,语言通俗易懂,且联想想象丰富,非常符合初一学生阅读。应发散学生思维,引导他们感受形象寓意,体味联想想象的特点。还应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放飞思想,去描画现实生活。本篇文章思路清晰,故事性强,又有很浓厚的趣味性,适宜学生自主阅读,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还应该让学生讲故事接龙比赛,以锻炼学生说话能力和合作能力。初一学生天真活泼,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所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合
作探究文章寓意,欣赏人物形象是最为 有力的方法。学习寓言,要让学生明白这种体裁的特点,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要真正“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教学目的
    1、领悟作品的丰富内蕴
    2、学习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主导课型:品读课
    教学仪器:摄录机 大屏幕
    主导教法:品读结合法
    教学设计:教学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丑小鸭教案    一、自主学习,感知内容
    二、合作探究,赏析人物,品味寓意
    三、拓展练习,发散思维
    由于初一学生的人生阅历及知识面的限制,对本文人物的代表性及文章寓意不能有深刻的理解。教师多点拨,多鼓励,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联系实际体察。本课的拓展练习,会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也给他们带来一种学习的趣味,营造一种乐境氛围,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师:同学们,相信你们一定喜欢儿童文学,而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的童话,你们一定也读过不少,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这些童话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童话”的定义并让学生齐读)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讽刺童话《皇帝的新装》,共同来领略一下童话的神奇魅力。
    二 、作者简介:
    师:下面,让我们共同来认识一下本文作者,世界著名的艺术大师安徒生。(出示“你知道吗”安徒生简介及照片,指一学生读)
    师:了解了童话。作者,那么,在这篇童话中,作者是怎样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来构思情节,塑造人物的呢?这节课我们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出示目标)
    三 、教学板块一:自主学习,感知内容
    1.师:下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边读边完成两个任务:第一 标出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理解的句子;第二 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情节,为下面故事接龙比赛做准备。
    2.师生共同订正第一个问题。
    3.师:咱们先听老师讲故事:从前,有一个皇帝特别爱穿新衣服,以致不管他的国家和军队,于是——(依次出示情节图片,让学生展开故事接龙比赛)
    4.师:其实故事内容并不复杂,围绕着“新装”这一线索,同学们猜一猜有哪几个情节呢?
(学生回答后出示“故事情节”的内容)
    四、 教学板快二: 合作探究,赏析人物,品味寓意
    师:故事情节简单清晰,但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同学们说其中刻画的最精彩又最可笑的人物是谁呢?(生答师板“皇帝”)
    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你为什么认为皇帝最可笑?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刻画皇帝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呢?皇帝又是怎样上当受骗的呢?
    (订正:皇帝是最愚蠢的,他为了穿得漂亮些,不惜花掉所有的金钱,用尽所有的心思,且作者用了夸张的手法写他换衣次数之多。夸张手法突出了皇帝的愚蠢。由皇帝受骗导出布料特点,并让学生齐读布料特点一句。从而得出皇帝的特点“昏庸 愚蠢 不称职”并板书。)
    2、皇帝不仅受骗,他还说谎骗了别人。那么他为什么说谎,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出21段中心理描写并朗读,老师指导后再读。)
    3、皇帝为了保住皇位,上当受骗又说谎,且表演了一出裸体游行的丑剧,令人捧腹大笑。那么其他的官员又是为什么说谎呢?
    (学生分角朗读6—17段,而后讨论分析。可见他们的“自私,虚伪”的丑恶嘴脸。板书“自私 虚伪” )
    4、诺大一个王国里,为什么只有一个孩子敢说真话?
    (表现孩子的天真,无邪。板书)
    5、师:同学们,在短短的故事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形象,他们荒唐可笑,愚蠢虚伪,自私无耻。这样典型的形象作者有无见过?用什么方法塑造出来的?
    (引导学生分析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6、故事的结局:光天化日之下,皇帝裸体游行,你对这个丑剧作何评价?
    (学生分析后作补充:的确,现实中赤身裸体的皇帝不一定有,但皇帝挥霍无度,大臣们投机钻营钻营,献媚取宠却比比皆是,如中国的和绅,李莲英。可见,本篇童话就是在真实
的生活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合乎逻辑的想象和夸张不仅不会让人感到虚假,反而感到更真实,更动人,而且更吸引读者。)
    7、理解寓意
    作者创作这篇童话,仅想告诉人们一个可笑的故事吗,有无更深的寓意?
    (借童话讽刺了统治者的虚伪自私,同时也赞扬了儿童的天真无邪,愿人人保持一颗童心)
    师:同学们,童话讲完了,可故事并没结束。让我们携起手,去做勇敢诚实的人吧,因为虚伪,谎言不会长久,而唯有真理才会永存!
    五、教学板块三: 拓展练习,发散思维
    1、师:下面,我们来个添枝加叶比赛:展开想象的翅膀,设想游行结束后,皇帝回到皇宫会怎么办?
    (三分钟后,学生口头作文)
    2、播放一段“皇帝悔过”的动画片来拓展学生想象。
    3、师生一起总结。(略)
    4、布置作业:课下继续读一些安徒生的童话,真正体会童话特点
    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不称职    虚伪 自私——讽刺
    愚蠢    天真 无邪——赞扬
    想象  夸张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实行课改后所上的一节示范研讨课,由于听课人员比较多,学生有点拘束,所以开始上课时气氛有点沉闷。我及时引导调整,使学生很快投入课堂。童话这种体裁比较适合
初一学生口味,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因而整堂课学生都积极发言,真正达到了让学生在乐中学的目的。我让学生自主学习以理清情节,合作探究以赏析人物理解寓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为了发散学生思维,我放了一段“皇帝悔过” 的动画片。学生非常感兴趣。我及时让学生口头作文:“想一想皇帝回宫后会怎么办?” 虽然由于时间比较紧,学生的作文不太尽人意,但联想想象是非常丰富的,这是难能可贵的。就是在理解寓意时,我总感觉学生有些疑惑。我自己认为这是由于初一学生社会阅历不深,对故事背景了解甚少的缘故。我还觉得如果有时间让学生表演一段皇帝回宫后的情景会更好。
皇帝的新装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领会童话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