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与天空试比高
——汪国真《山高路远》赏析
 
语文组  徐学凤
山高路远  □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不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选自《与汪国真对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1年版)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席慕容的诗歌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赏析】
汪国真,1956年生于北京。80年代初开始发表诗作,已陆续出版诗集《年轻的潮》、《年轻的思绪》、《年轻的风》、《与汪国真对白》、《汪国真抒情诗自选集》,以及自传《汪国真独白》等。汪国真的诗以广大青年为读者,曾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汪国真热”,人称“汪国真现象”。对于这一现象,评论界意见不一,但其人其诗一度征服青年读者却是事实。汪国真的诗写得清纯、洒脱、优雅,且带哲理意味和思辨彩。这在朦胧诗风给文坛带来滞钝和衰微的气候下,不啻是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
《山高路远》,堪称汪国真诗歌的代表作。这首诗抒发了一种进取、执着、乐观、自信的情感,表现了当代青年搏击、奋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那些无病呻吟式的靡靡之音,还有那些空洞乏味的豪言壮语式的诗作划清了界限。它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健康向上的精神引导,因而博得广大青年的喜爱。在抒情方式上,它不像“朦胧诗”靠含义艰涩的词句,甚至
夸张变形的意象寄托情感,而主要是靠形象的议论抒发感情。议论在这里是抒情的主要手段,但它不同于那些干巴巴的说教。它将抽象的思考化作新颖而美好的形象,在形象的议论中暗示情感。比如“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这是写奋斗过程中遇到的磨难和曲折。双脚磨破,血洒小路;双手划烂,血染荆棘,这是奋斗者的写照。但作者将痛苦甚至苦难化作美好的形象——灿烂的夕阳和美丽的杜鹃,如此表达出蔑视苦难,以乐观战胜苦难的态度。比如,虽然“山高路远”,但“如果远方呼唤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上大山”,说是“欲与天空试比高”,也未尝不可。想“跨越自己”,“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在写法上,它不同于“朦胧诗”让人们像猜谜一样去解读诗意,而是用浅显平易的语言使诗作明白易懂,易于被广大读者所接受。平易不是平淡,正像作者在人生追求上厌弃平淡、讲求奋发、有为,不虚度人生一样,写作中也力避平淡的写法。这首诗借“双脚,夕阳,小路;双手,荆棘,杜鹃”这些富于美丽彩的意象表现了一个奋斗者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磨难和坎坷,并表达出我们对于磨难和坎坷的不屑,将一种乐观的昂扬的奋斗姿态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特别讲究炼字炼句,寻“诗眼”。本诗的主旨全都凝聚在最后两句:“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山高,路远,但人都可以达到,十分形象、含蓄地揭示了人的主观能动作
用。它其实也是在强调一种精神,一种乐观、进取、执着、自信的生活态度。诗歌语言凝炼精警,富有哲理意味——诗不在通篇华丽光彩,要的就是这样的精警;这种精警的句子不在多,一首诗有一处这样的句子也就足够了。

【作者简介】
汪国真,祖籍福建省厦门市,1956622日生于北京,他中学毕业以后进入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当工人,1982年毕业于广东暨南大学中文系,在学校时,喜读、写诗歌,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从20世纪80年代走红,创作的大量烩炙人口的诗歌,曾让无数大学生、中学生和广大青少年为之动情。1990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年青的潮》引起轰动。据北京零点调查公司19977月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厦门等城市18岁以上居民完成的人们所欣赏的当代中国诗人调查结果表明,在建国后出生的诗人中,他名列第一。 
汪国真自称其创作得益于四个人: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狄金森(美国)。追求普的抒情、狄的凝炼、李的警策、清的清丽。毕业后,分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后任《中国文艺年鉴》编辑部副主任。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
栏撰稿人。 


进入新世纪以来,汪国真开始从事词曲创作。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正大综艺》、《综艺大观》、《十二演播室》等栏目都对他作过介绍。目前中国出版的研究和赏析汪国真作品的专著已有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年轻的风采——专访汪国真》,华侨出版社出版的《汪国真风潮》,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年轻的潇洒——与汪国真对白》,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汪国真其其诗》,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汪国真——年轻的诗与思》,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论汪国真的诗》等16部。 著有诗集《年轻的潮》、《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等。 
诗作《年轻的思绪》获1991年全国图书金钥匙奖,《汪国真爱情诗精品赏析》获1992年全国图书金钥匙奖,《汪国真哲思短语》获1993年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赏析】
汪国真的诗作,强调意象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对安抚痴迷者的心灵起过很大的作用。 
《热爱生命》,可以说是汪国真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四个肯定的回答表达出为何要热爱生命的哲理。四个段落,看似相似,却各有其趣。四个段落分别以成功爱情奋斗历程未来为意象进行分析和回答。这四个意象可以说是包括汪国真、席慕容在内的一些清新哲理派诗人惯用的几个意象,不晦涩,不故弄玄虚,不生僻难解,可以说是完全区别于朦胧诗的特点,也是汪国真的诗歌取得成功之原因所在。 
中国的诗歌,从最早开始,就大多承载着歌唱功能的,但是朦胧诗却背弃了这个主要功能。尽管朦胧诗在八十年代受到读者的极大关注和追捧,但它毕竟是残缺的、先天不足的。我个人虽然非常欣赏朦胧诗,但对这一缺陷却深感遗憾。 
-
朦胧诗多半孤傲,这帮助诗歌成功,也促使它衰败。相反,汪国真的诗歌背弃孤傲,甚至在韵律的营造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的诗歌基本上都是可以直接拿来谱曲歌唱的,热衷于流行音乐的年青人,自然也较容易接受这种诗歌形式了。 
在意境上,汪国真似乎不如朦胧派。汪国真惯用爱情成功等意象,他的大量作品都采用了这些基本意象,这也许是汪国真本人的偏好,也可能是为了迎合意识形态的一种妥协吧。 
其实,汪国真的诗歌不是单纯的说教,他说既然已经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他没
有呼喊口号非要你去这么做,而是娓娓吟唱建议你去这么做,对九十年代的诗歌读者来说,这是非常明智的一种教化手段。 
汪国真的诗歌总是体现出一种鲜明的教化功能,因此他的诗歌甚至可以进入语文教材。汪国真的诗歌,曾经掀起过一个热潮,使他成为诗歌界的新秀,成为年青人的朋友和老师。我不知道,这一切是否得助于他的诗歌的富有热情的教化作用? 
还是来说《热爱生命》。在我读来,汪诗热爱的不是最终的成功和未来的美好结局,不是爱情的获得和奋斗目标的实现。诗作里溢出的热爱,其实是一个过程、是一种追求,风雨兼程吐露真诚”……这些都是体现热爱的种种表现。热爱生命,不是因为想要获得而去热爱,而是因为热爱而最终获得。这样,诗歌的主题就升华了。 
《热爱生命》,是一首非常适合朗读的抒情诗歌,也可以作为励志的诗歌来读。我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有着对生命的一种热爱,一切美好的结果也就在意料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