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幼儿园病毒性胃肠炎防控工作应急预案(详细版)
    病毒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恶心和腹痛,为增强幼儿园疾病防控意识,提高教师和幼儿防病能力,保证教师和幼儿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结合幼儿园实际,特制订病毒性肠胃炎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一、成立病毒性胃肠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园长
    副组长:分园区副园长  保健医生
    成  员:办公室主任  安全管理部  保健医生  餐饮部  各班级班主任  保育员  各班教师
    二、分工及职责
    园  长:第一责任人,领导全园的防控工作。
    分园区副园长:具体负责落实全园病毒性胃肠炎防控工作,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
    保健医生:幼儿园专职保健人员和幼儿园指定的防病专业人员,指导并做好健康教育;指导保育员进行预防性和应急性消毒;负责巡检全园的晨检、午检落实情况,了解每日每个班级生病人员的动态;作为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发生疫情时积极配合疾控中心等部门的工作。
    办公室主任:协调具体工作的实施,做好后勤保障。
    安全管理部:全园安全总负责,加强检查,负责来宾登记工作,排除隐患保证全园安全。
    餐饮部:负责留样餐的封存,严把食品安全关。
    保  安:严把进出幼儿园人员情况,提示来宾登记。
    各班级班主任:与家长沟通,追踪了解幼儿病情变化,做好幼儿家长的沟通工作。
    三、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方案
①普及卫生知识。利用、QQ等各种形式做好病毒性胃肠炎的宣传,使大家正确认识,做好防范;进行教师培训,加强有关预防病毒性胃肠炎知识的培训;教会教师和幼儿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
②由于幼儿园是人员高度聚集的场所,室内活动较多,为进一步预防病毒性胃肠炎,幼儿园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环境通风换气,活动室和睡眠室应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他们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在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便后洗手;
每日按卫生消毒制度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注意为幼儿增减衣物和均衡营养,使幼儿加强户外锻炼,保证休息,增强体质;
幼儿若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马上报告保健医生,并及时通知家长,接走就医,教师有上述症状也应及时就医;
幼儿园活动室按照规定定期消毒的同时,增加消毒次数。
    四、应急处理
①如班内有3名以上(含3名)幼儿同时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教师要第一时间报告保健医生,并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迅速疏散周围人员至通风处,切忌围观。
切忌马上用拖把清理,没有按要求消毒而直接用拖把清理产生的气溶胶将加速病毒扩散,形成“拖到哪里感染到哪里”的现象。
应及时掩闭覆盖呕吐物,并严格掌握时间和浓度,先将蘸有浓度为15000mg/L的有效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布或卫生纸覆盖在呕吐物上,30min后,将覆盖物包裹呕吐物一起丢弃到待进一步消毒的容器中。
从外向里擦拭消毒,以呕吐物为中心,从外围2m处,由外向内使用蘸有浓度为1000mg/L有效含氯消毒剂溶液的抹布擦拭各类污染场所和物体表面,如桌椅、墙面及地面等,30min后,再用清水清洗;如果呕吐物处于洗手盆中,则以洗手盆为中心,从外围1m处,由外向内使用蘸有浓度为1000mg/L有效含氯消毒剂溶液的抹布擦拭各类物体表面,如水池、水龙头、墙面及地面,30min后,再用清水清洗。
各班应落实专人处理排泄物、呕吐物,处理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橡胶手套,穿隔离衣等,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②班内有3名以上(含3名)幼儿同时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的上报流程:
班级教师→保健医生     
幼儿园应急预案                        →医院120
                        →XX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