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1、身边的材料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定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本组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能区分常见的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能举例说明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预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
  一些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进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二、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分阶段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2、按金属、塑料、纸、布
  3、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4、课本第二页图中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
  三、活动二:熟悉人造材料与自然材料
  1、观察画面
  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材料是自然材料。
  2、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自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四、活动三:一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学生比一比,哪个小组到的最多,把小组到的材料写在书上
  五、拓展: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 1、身边的材料
  熟悉材料
  材料的分类:自然材料
  人造材料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把原本是两节课的知识放在一节课讲,并且做了相关知识的延伸,时间比较紧迫,我想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加上我的课件引导会很顺利的认识我们周围的材料。但是效果不太理想,原因是我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估计的不够准确,我想对于我自己的学生来说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由于内容过多,并且出现了不必要的重复,所以整节课显得条理不太清晰,重难点不能突出。另外,用杯子贯穿其中的时候没能做到彻底的从头到尾,显得有点凌乱。
2、塑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题目,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题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城楼而不断地研究开发新材料。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题目。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2、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3、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
材料的性质有关。
  教学预备: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
  教学过程: 
  一、引进
  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一我们身边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
  二、活动一: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在书中的表中记录两种尺子的特性。
  讨论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同组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同学记录
  全班交流
  三、活动二:塑料杯碰到热水会怎样?
  提示:分别向塑料杯或矿泉水瓶内装进冷水和热水,观察它们的变化。
  学生自己猜测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学生交流
  四、活动三:戴手套
  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实验
  学生交流
  五、学习科学在线——活动四:熟悉新材料
  1、熟悉书中先容的新材料
  2、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
  3、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新材料?
  六、拓展
  1、上学期我们曾经做过埋垃圾的实验,想一想埋的垃圾哪些没有腐烂?
  板书设计: 2、塑
  塑料的用途
  塑料的性质
  新材料
教学反思: 
从生活中认识了塑料,体会到塑料的巨大作用,最后又回到生活中去,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减少“白污染”。                                                                              预设近乎完美的,
但生成却有些遗憾,原因有两点:一是课堂上的我还不够投入,还没有将课堂当作一种生活;二是每个活动的开展都还不够深入,和孩子们的对话、交流还都浮在上面。希望自己在今后的课堂中学会灵活机制,学会取舍,要关注生成,要努力发挥自身 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使生成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