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2.通过实验探究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影子产生的条件表现出探究兴趣。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1.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2.通过实验探究使物体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皮影戏导入
1.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我们来看一个他大闹天宫前的片段。同学们,你知道怎们刚才看的这个叫什么吗?是皮影戏,皮影戏也叫影子戏,你知道皮影戏是怎样表演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影子的知识,了解了影子的秘密,你也就揭开了皮影戏的神秘面纱。
2.谈一谈对“影子”的认识。关于影子,你知道哪些?谁能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一哪里有影子。1.在生活中,你观察过哪些事物的影子?
学生自由发言。
3.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影子的图片,大家来看一下,他们是哪些物体的影子?怎样产生的?有什么特点?影子与光线分别在物体的两侧;影子的底端与物体相连;影子是灰黑的......
活动二: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1.制造影子(1)提出问题:影子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同学们你能自己制造出影子吗?(
2)可以用什么物品?什么方法?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实验方案。(3)4人小组,分组完成实验,1人手电,1人纸屏,1人吊橡皮,1人记录。(3)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2.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1)思维导航:关闭手电筒,白纸上还会有影子吗?拿走橡皮,白纸上还会有影子吗?如果手电照射的是透明的玻璃片呢?(2)学生动手实验:依次移开橡皮、手电筒,观察现象并记录。(3)展示记录结果,组内交流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影子形成的条件。现象:如果没有橡皮,纸屏上不会出现物体的影子。没有手电筒,纸屏上也不会出现物体的影子。手电照射透明物体,也不出现影子。当橡皮挡住手电筒的光时,纸屏上就形成了橡皮的影子。
结论:当光照射不透明物体时,会产生影子。要想产生影子,要有三要素:光,不透明物体,屏。
活动三: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改变?刚才我们知道了影子形成的条件,要有光还有要有不透明物体和投放影子的屏幕,下面我们来一个做个手影小游戏,老师先来做一个,你猜猜是啥?你来挑战我,看谁做得更逼真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形状和清晰度发生改变。游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和体会?光照射的角度不同,产生的影子形状也不同。手的形状变了,影子的形状也会变。光离物体越近,产生的影子越清晰。
2.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可以发生变化吗?下面让我们通过手电筒照射笔的活动去寻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些变化和什么有关系?学生实验并交流。
3.汇报结论:影子的方向随着光源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在背光的一面。影子的长短随着光照射角度改变,直射最短,光越倾斜,影子越长。改变光照的角度和方向、改变物体的形状和位置等方法,都能使影子发生变化。
三、拓展活动: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同学们今天的影子的知识我们就学习到这里,你都有哪些收获?现在你知道皮影戏是怎么演出来的吗?影子真是一个有趣又调皮的小精灵。他虽然和我们形影不离,但有的时候我们也不需要影子,比如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时,为了安全准确,就要无影灯,灯光从各个位置向同一点照射,把影子赶跑了。同样我们在台灯下写作业时,为了避免影子影响我们的视力,
通常我们都把台灯放在左前方。当然,更多的是影子有用的一面,我们古人的灵巧和智慧真是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他们还利用影子发明了计时的工具,一个叫做圭表,圭是平卧的尺,表是直立的竿,根据影子的长短可以知道到了什么季节。日影最长的那一天是冬至,最短的那一天是夏至。还有一个叫做日晷。它能根据影子的位置,显示一天之内的时刻,还能显示节气和月份。我们伟大的诗人李白,还给他的好朋友领子写了一首诗呢!现在的我们,不但利用影子乘凉,太阳伞,斗笠......还可以实行自动化生产,和安全生产,减少事故比如在高速运转的机器旁发射一束红外光,投在光电管上,当操作工人伸到危险部位时,就不必担心轧断手,因为当手一伸进危险区时,“影子”好遮住红外光,光电流立即断路,机器就像有知觉一样,立即停车了。同学们还记得6月份的日环食吗?他也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影子
有关系呢,不但我们和影子是好朋友,太阳和影子也是形影不离,他们两个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小秘密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