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期中阅读理解经典题型(含解析)
期中阅读理解经典题型-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
    1.阅读《蟋蟀的住宅》课文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蟋蟀的住宅》节选
    ①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②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1)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        。
    (2)用“      "画出①段中描写蟋蟀建造住宅时动作的单字词语。
    (3)选填正确答案的序号。
    ①用前足扒土”的“扒"的意思是___________
    A.抓住,把着。
    B.刨开,挖。
    C.拨动。
    D.脱掉。
    ②下列说法中对选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表现出他对蟋蟀的喜爱之深。
    B.作者能写得这么生动,主要是因为他非常喜爱蟋蟀。
    C.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才写得这么生动、详细。
    ③你从②段中划“      ”的句子中体会到        (多选)
    A.蟋蟀不辞劳苦挖它的住宅,非常勤劳。
    B.“我"是个非常热爱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C.“我”看蟋蟀时间太长了,看得不耐烦了。
    (4)联系全文,回答问题。
    ①蟋蟀的住宅本来是一个小小的洞穴,作者为什么写得如此生动? ___ 
    ②课文在写法上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 
    2.阅读回答。
    最有意义的生活
    小青石得意地想:“我就要到都市里去了!说不定会跟水晶和玛瑙碰头呢。我将会成为发簪还是纽扣呢?不管成为什么都一样,总之是姑娘和哥儿的朋友了。喂,快把我也铲起来吧!"
    果然,小青石和小黑石跟别的小石头一起,被铁铲铲起来了。在投进小车的时候,不知怎么的,小黑石掉了下来,滚进了草丛里。小青石大声喊:“怎么啦,我的朋友?你怎么不一同去呀?”
    可是一点儿回音也没有。小青石非常可怜小黑石,大家都要到城市里去了,只有它一个仍旧留在这里。一会儿,小车动起来了。小青石满心欢喜,小车很颠簸,它却觉得异样的舒服。
    第三天早上,小青石和许多同伴被卸在一条宽阔的道路边上。一把大铁铲把它们铲起来,跟沙和水泥混在一起,加上水,翻来覆去地搅拌。
    小青石浑身沾着湿漉漉的水泥,被搅得头都晕了。它不免生气地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样蛮不讲理的,把我们翻来覆去搅拌。为什么不把我们送到珠宝铺子里去呢?"
    大铁铲更加使劲地搅拌。小青石浑身涂满了沙和水泥,连气都透不过来了。最后它跟沙和水泥在一起,被铺在道路上,压得平平的,盖上了一张草席。
    小青石累极了,它一声不响,忽然觉得它跟周围一同变硬了。它原先是坚硬的石块,这时
候好像比先前硬了许多倍,跟先前大不相同了。过了些时候,草席被揭掉了,一只草鞋正好踏在小青石上。
    “奇怪,我变成什么东西了?”小青石想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它已经成为水门汀的一小部分了。
    ……
    “小黑石说得很对,咱们石头的天性就是老待着不动的。不过,要像我现在这样老待着不动才有意义呢!"小青石这样想着,看着在它身上跺过的脚。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颠簸:      。
    ②翻来覆去: ___ 。
    (2)“小青石得意地想:‘我就要到都市里去了!……喂!快把我也铲起来吧!’”这一自然段是对小青石的        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3)“小青石累极了,它一声不响,忽然觉得它跟周围一同变硬了"这时的小青石变得        ,它的身体周围全是       。
经典短文
    (4)读完小青石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___ 。
    (5)读短文时,你产生了哪些疑问?请你试着提出一个问题,并尝试解答。
    提问角度:       
    问题:       
    回答: ___ 
    3.阅读。
    爬山虎的脚(节选)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      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       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不要瞧不起那些灰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第一自然段写明了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在       ,它的样子是         ,它的颜是        。
    (4)第二自然段中具体写出了爬山虎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动态。请你将其爬墙的过程按顺序写下来。(填序号)
    ①拉一把 ②巴住墙 ③触墙 ④紧贴在墙上
         
    (5)文中画线句子中的“逐渐"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 
    4.课内片段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1)“终于”“反复"这两个词语说明了:       
    (2)蝙蝠嘴里发出的声音叫作         ,请用“      ”在文中画出它的特点。
    (3)根据以上文段把下面相关联的事物连起来。
    蝙蝠发出的超声波 雷达的天线
    蝙蝠的嘴巴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
    蝙蝠的耳朵 雷达的荧光屏
    (4)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呢?
     ___ 
    5.课外阅读。
    田螺姑娘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原野上有些微风。快乐的孩子们在小溪中嬉戏,他们把打捞上来的田螺放在草丛中,又追逐一游鱼。离开了水的小田螺干渴难耐,它努力地朝岸边的方向挪
去,太遥远了,正午的阳光(炙烤  烧烤)        着大地,一阵阵的灼热令它昏死过去……一双大手托起了它,在宽大的掌心中睁开微弱的眼睛,他正(怜爱  怜悯)        地凝视着它,徐徐放入水中,然后离去。
    这是个锄归的路人。
    获得生命的小田螺心怀感激,但它只是一只田螺而已,它不懂得表达,但懂得铭记。因那一刻深情的凝视,从此,它不再是一只简单的田螺,它听见了自己的心跳,那里有一个深刻的愿望。
    于是,历经千辛万苦的田螺来到了神灵的面前,它祈求,愿用所有的来生换取与恩人相守相望的缘分,尽管他们的(相遇  遭遇)        是在遥远的未来。神答应了。
    水中的岁月并不安宁,大雨冲刷,干涸龟裂。小田螺一次次迁徙。它保存了一个完整的生命,静待日月,静待真情。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缤纷的花朵点亮了原野,依旧是一个无比炎热的午后,他踏着阳光树影而来,掬一捧清冽的溪水送入口中,他终于看见水里的田螺。他把它带回去,放在水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