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A市某旅行社委派导游员小张接待来自上海的旅游团一行共30人。前两天行程顺利,接待和游览均按计划进行。第三天结束游览返回酒店途中,小张以本地旅游局规定地接必须向外地游客介绍家乡土特产为由,提出要带大家参观当地的一家玉石专卖店。有游客当时就提出,他们在与上海的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时,注明了自己参加的是“高品质纯玩团”,全程不进店。小张对此置之不理,一个劲说这个店是上海人开的,请游客们绝对放心。在店里,小张和商店老板一直强调该店对上海游客最优惠,老板还展示不少他与上海游客的合影照片。见此情景,不少游客购买了翡翠、玛瑙和其他珠宝玉石。最后一天送团途中,小张在车上回顾了行程后,又以捐助贫困山区希望工程为由,请游客认购他带来的由当地孩童制作的手工艺品。这么一说,游客纷纷购买,小张共收入现金近千元。回到上海后,有游客将买来的玉石珠宝等送至相关权威部门检测,结果全部为假冒伪劣商品。该团游客随即联名向有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一是投诉旅行社违背合同,二是投诉导游员小张有欺诈行为,要求赔偿。
请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分析说明:
(1)该团游客投诉上海的旅行社违背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如果成立,按照《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的规定,旅行社应对游客怎样进行赔偿?
(2)导游员小张的行为违反了哪些相关规定?根据法律法规,导游员小张及委派小张的A市某旅行社将受到如何处罚?
1.答:该团游客投诉旅行社违反合同成立。(1分)因为游客事先与旅行社签订的合同中已经明确全程不进店购物,但是导游员违反了这一约定。(1分)按照《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的规定,导游违反旅行社与旅游者的合同约定,损害旅游者进行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旅行社应对旅游者进行赔偿:(1分)违反合同计划,擅自增加购物次数,每次应退还旅游者购物价款的20%;(1分)擅自安排旅游者到非旅游部门指定商店购物,所购商品为假冒伪劣商品,应赔偿旅游者的全部损失;(1分)私自兜售商品,应全额退还旅游者购物价款。(1分)P43-44掌握
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1分)小张违反了以下规定:一是不得向旅游者兜售物品;(1分)二是在进行导游活动时,不得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1分)旅游管理部门可对小张采取以下处罚;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1分)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1分)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公告;(1分)对委派该导游人员的旅行社给予警告直至责令停业整顿;(1分)P67-68掌
1、2006年7月底,某市旅游局质监所收到旅游者张某等11人的投诉,称经导游员王某的介绍,于本月初参加了某旅行社组织的海南环岛观光5日游,每人缴纳旅游费2100元,由王某担任该团导游员;但在海南住地安排的宾馆及餐饮标准与原协议约定的不相符合。原定的三星级宾馆实为二星级宾馆,且地理位置偏僻,餐饮标准也低于原定标准。经市质监所核查,该“旅行社”是由某旅行社两名工作人员与某公司
业务员拼凑的,未获得主管部门批准和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无证旅行社。王某为另一旅行社的合法导游员,因担任该团全陪而获取导游费1000元。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
(1)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该“旅行社”责任人应怎样处罚?
(2)依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导游员王某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2、2006年10月,某国内旅行社组织接待了从外地某市旅游的一行34人的团队,在参加游览过程中,作为地陪的高某为了节省时间并增加计划以外的游览项目,私自减少了两个计划景点,并一再对客人说,大家到某市来一次不容易,既然来了就应多看一些景点。在征得大多数客人同意并对每位客人加收了50元钱的基础上,增加了四个景点(包括高某私自从计划中减去的两个景点)。在团队活动期间,高某还向客人兜
售了纪念邮票册8套。由于夏天气候炎热,加上团队老人较多,故此,许多客人感到在计划景点的参观时间太少、太仓促,并对高某额外增加景点的行为表示不满。旅游结束后,该团客人集体签名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并要求对导游高某进行处罚。
请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
(1)导游员高某的行为违反了哪些规定?
(2)应给予该导游员及委派的旅行社怎样的处罚?
参考答案
七、案例分析
1、答:(1)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经营旅游业务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其停业整顿,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人民币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
(2)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导游人员未经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揽或者以其他方式直接承揽导游业务,进行导游活动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根据这一规定,导游员王某虽为另一旅行社的合法导游员,但其未经合法旅行社委派,视同私自承揽导游业务,应责令王某改正,并处相应,同时没收其1000元的非法所得。
2、答:(1)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导游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旅行社确定的接待计划安排旅游者的旅行、游览活动,不得擅自增加、减少旅游项目或者中止导游活动。导游人员在进行导游活动中,不得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购买旅游者的物品,以上两项均属于导游人员应尽的义务。
(2)《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导游人员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旅游项目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3—6个月,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该《条例》还规定,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向旅游者兜售物品,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对委派该导游人员的旅行社给予警告直至责令停业整顿
34、2001年暑假,刚满12周岁的神州某中学初一学生黄某和他的同学张某。李某商量一起去武夷山玩,想一家旅行社跟团旅游。他们背着父母从家里拿了钱来到T旅行社欲跟团旅游,T旅行社以未成年人不能自己报名,须由其父母陪同方可办理为由予以拒绝。黄某等人又来到H旅行社,当时H社职员田某接待他们,得知来意后,热情推荐了武夷山三日游,并拿出一份格式合同交给他们。黄某等人即按报价每人550元交清团费,并和H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黄某的父亲得知此事后,认为H旅行社在未征得父母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和黄某签订旅游合同的做法是错误的,孩子外出旅游,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安全无法得以切实保障,绝不同意旅行社私自和黄某签订的旅游合同。试问:
(1)什么是格式合同?格式合同提供者的责任有哪些?
(2)黄某和H旅行社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35、张先生夫妇报名参加海南七日游旅游团,在导游的带领下,一行人被亚热带美丽的风光所陶醉,玩的很开心。回来的路上,导游开始向旅游者讨论起小费来,开始还比较含蓄,老说自己挣钱不容易。看到大家没有领会,导游继续向大家说,在国外,人们有给小费的习惯,现在旅游就要结束,希望大家给予小费。导游人员的行为引起游客的不满,旅游结束后向旅游投诉机关投诉,要求旅行社承担赔偿责任。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我国法律法规对上述问题是怎样规定的?本案导游人员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2)张先生等人的损失能否用质量保证金赔偿,为什么?
36、2006年10月,某甲旅行社在电视上发布了一则广告,称其组织的内蒙古草原五日游条件优越,服务周到,于是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报名。成团后,甲旅行社即委托本社导游员冯某为该旅游团全程陪同。在旅
游过程中,游客并未得到广告中所称的服务条件,引起游客投诉。经查:某甲旅行社根本没有能力提供广告上所称的服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什么是知悉真情权?《旅行社管理条例》对与上述案例有关的内容是如何规定的?
(2)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本案中旅游者的利益应如何得到保障?
37、刘先生一家三口参加了某旅行社组织的“西域之光”新疆喀纳斯湖旅游团。9月26日旅游团来到了新疆阿勒泰,然后前往喀纳斯湖。但是在距喀纳斯100公里的途中,导游告诉游客,由于喀纳斯地区从前一天起就开始下大雪,如果继续旅行安全就无法保证,于是旅游团中途返回机场。到达机场后,刘先生等少数游客对于地接社安排的航班不满意面拒绝乘机,旅游团被迫在机场停留了24小时。旅游结束后,游客纷纷要求组团社给个就法,而组团社以此次旅行终止的原因是天气突变引起的,属于不可抗力,拒绝赔偿。游客遂向旅游质监所投诉,经调查核实,喀纳斯下雪时游客还没有从乌鲁木齐出发。试用旅游法律责任构成要件分析本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旅行社认为不可抗力造成此次行程终止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本案中谁应当承担责任?为什么?
1、1999年2月,某旅行社接待香港某旅行社组织的内地观光团,按照合同约定,该旅游在北京游览4天,其中2月22日是游览长城。该旅行社委派关某担任该团陪同。关某未经旅行社同意,擅自将游览长城的日期改为2月14日,即离京的前一天,而将2月11日改为购物。旅游团的团员对此变更曾表示异议,但关某称此变更是旅行社的安排。不料,2月13日晚天降大雪,2月14日晨该旅游团赴长城时,“雪拥居庸车不前”,积雪封路,只得返回。翠日,该旅游团离京返港后书面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称该旅行社委派的导游未征得旅游者的同意,擅自改变旅游行程,经了合同约定,造成旅游团未能游览长城,旅
行社应承担赔偿责任。该旅行社则辩称。该旅游行程,属导游个人行为,与旅行社无关,而导游关某则辩称,造成长城未能游览,是由于大雪封路的原因,属于不可抗力,依据法律规定,不承担赔偿责任。
旅游合同(1)导游员的辩解是否成立?为什么?什么是不可抗力?
(2)旅行社的辩解是否成立?为什么,旅行社应否承担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