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经典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中华文化经典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品尝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整理的中华文化经典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中华文化经典读后感1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绚烂文化中,精髓莫过于国学;在岁月的长河中,国学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珍宝。为了使我们感受到国学的博大精深,学校给我们每位同学送了一份“礼物”——一本《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
  六班级的《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主要收录了《新古文观止》和《古体诗词》中的名篇。其中我最宠爱的莫过于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
  《爱莲说》主要表达了无意于隐逸,也不贪图荣华富贵,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君子的操守,既抒发了感情,又讽刺了世态。
  当我读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时,我可以感受到不赞同当一个用隐逸来躲避社会责任的隐士,也不赞同当一个贪图荣华富贵的世俗小人,只想当一个正直、清高的君子。
  当我读到“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时,我可以感受到在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贪图荣华富贵,只有少数像周敦颐那样的人,“出淤泥而不染”,不阿世俗。贪图荣华富贵的人,就是宠爱“牡丹”的人,他们为了名利,成了世俗之人。而像周敦颐那样的人,即为“爱莲者”,他们为人潇洒,仙风道骨,多数都是思想家、理学家,他们为世俗者所不能了解,算是人中的圣人,这多么可叹啊!
  《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中像《爱莲说》这样的名篇比比皆是,这些名篇潜移默化使人变得知书达理、和善聪慧和乐观坚决。《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当之无愧的经典阅读。
  从品读学习中我知道了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气。感谢《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由于有了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让我的心灵受到洗礼,它真是一碗“心灵鸡汤”!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中华文化经典读后感2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而中华文化的传播媒介丰富,尤其在书中到处能看到中华文化的缩影。
  文体中涵中华文化。从古代到近代的中国文学著作,其文体大多为文言文形式,而这种形式至今仍被人们关注。文言文的文章在教材中增多,而文言文也成为了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方面。书的这一文体,包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无论是《论语》、《史记》还是《红楼梦》、《聊斋志异》都从中渗透出一股源远流长的文化精髓。诗歌也是一个很平常的文体,但中国的古诗另有一番文化的内涵。无论是《诗经》、《楚辞》中的古体诗,还是《唐诗三百首》中的近体诗,都有一股浓浓的中国味道,文化也随之呈现于世人眼前。中国的文体多样,在书中,则能尽收眼底,从书中,使人不禁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书中艺术涵中华文化。艺术是一个反映文化的重要方式,而其载体之一,就是书。《天工开物》,让人感叹年味的奇异;《衣装秘语》揭开了中国装饰的奥妙。或许,在这些书中,艺术是主体,但不行否认的是,中华文化暗藏其中,工艺美术是中华文化,年画是中华文化,服饰也是中华文化。不久前,听到一则新闻:一位上海女士,想将其设计的旗袍以及旗袍表演团队带到欧洲、美洲等地区。但她没有考虑到旗袍早已在世界各地传播,唐人街上到处可
以看到穿旗袍的蓝眼睛金发女郎。而这一切不仅在于海外华侨的贡献,更多的在于书的作用。书的传播使中华文化的传播更进一步,而中华文化的艺术魅力也会永藏于书中。
  文化人传播中华文化。读到文化人,很简洁使人联想到中国历史上许多出名的诗人作家。从《小说老子》、《说李白》到《鲁迅评传》、《余秋雨人生哲言》都可领悟一代代文化人所折射出的中华文化。人是一个国家的代表,绚烂的中华文化也像这些文化人一样不断进展完善。
  中华文化,一个底蕴深厚的名词,而从书中,我们可以不断吸取文化的.养料,懂得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修养自己,增加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从书中,我们感受中华文化,我们理解中华文化,我们为中华文化而傲慢。
  中华文化经典读后感3
  文化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浓缩着民族的才智。中华文化其浩瀚的典籍记录了悠久的历史,铸就了中华民族知书达礼的品德,其传统伦理连续了几千年,奠定了中华的分散力和向心性。
  其独特的思维方法影响了世世代代,构成了东方思维的模式,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及和谐性,从而使中国成为了一个能包涵多种文化及融合数十个民族组成的泱泱大国。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发端,其文化名人、文化典籍、伦理思想皆曾经对东方文化的进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全人类的。弘扬中华文化、中华精神,无疑对人类文明有着深远的意义。在这个漫长的暑假,同时也是最闲适、最轻松的暑假我重新捡起《弟子规》细细品读,感受良多。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绚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待人恳切……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道当中。
  《弟子规》的首篇总序告知我: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它从人之根本动身,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假如一个人连父母都不懂得孝顺,那么他便丢失做人的根本。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懂得孝敬的人是不行能懂得如何善待身边的亲人、伴侣、同事,所以也就更谈不上回馈社会。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公正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
习的根本,非做不行。假如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学问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特长,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养和修养。《弟子规》是依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密。
  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虚心敬重慈祥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弟子规》以朴实、精炼、易懂的语言让我更加深刻地懂得做人的道理,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德,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