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背诵李白的诗,了解作者 及其诗的风格。
2、理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
3、了解 李白的友情诗及借月抒情诗。
二、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刚升入初中,对初中的学习生活还不适应,加之语文综合能力还不够高,对诗词学习感悟力比较弱,课外知识积累较少。因此,本节课除了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外,还专门为学生安排了拓展阅读,激发兴趣,加强积累。
三、重点难点
理解李白诗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课前预习
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背诵李白诗,准备课堂展示。
组长负责给组员讲解诗歌。
活动2【导入】导入新课
《尚书》中说“诗言志”,我们也经常说诗如其人,就是说从一个人的诗可以看出他的思想、
情怀、个性、才华等,李白的诗也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所以,我们要了解李白,就要从他的诗入手,而要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诗,又不能不从了解李白的人开始。
活动3【讲授】李白简介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 称“李杜”, 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李白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 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天宝初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后蒙冤入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大量采用夸张、拟人和生动的比喻,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活动4【活动】导学自学
1、从诗的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反复读,理解内容:
诗人在首句中写了哪些景物,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杨花漂泊不定,给人以流落之感,子规暗含悲痛之情。诗人取这两样景物,既点明了时令,也渲染了悲凉哀伤的氛围。
请赏析诗的最后两句(温馨提示:可从写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
这两句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明月人 格化,希望明月捎去自己的愁思,表达了对朋友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活动5【活动】拓展阅读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⑴
客自长安来⑵,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⑶。
此情不可道⑷,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⑸。
作品注释
(1)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韦八:李白的友人。西京:即长安。
⑵客:指韦八。 ⑶咸阳:指长安。
⑷不可道:无法用语言表达。 ⑸望望:瞻望,盼望。
活动6【活动】赏读李白
其诗今存九百多首,内容丰富多彩。
1、送别诗、友情诗:《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送友人》《金陵酒肆留别》《客中作》《山中与幽人对酌》《沙丘城下寄杜甫》等,感情深挚,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2、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山中问答》《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登金陵凤凰台》《峨眉山月歌》《夜宿山寺》《越女词耶溪采莲女》《蜀道难》,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表现了他的豪情
壮志和开阔胸襟。
3、描写渴望建功立业,仕途艰难,内心苦闷的:《秋浦歌》《南陵别儿童入京》《把酒问月》《将进酒》《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古朗月行》《行路难》《月下独酌》等。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朝廷重用,为国效劳,却怀 才不遇,诗人内心悲愤,常借酒、借月抒怀,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负。
4、边塞诗、宫怨诗:《关山月》《塞下曲》《劳劳亭歌》《玉阶怨》《怨情》《长门怨》《子夜吴歌——秋歌》,表 现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反映妇女的生活及其痛苦。
活动7【活动】秀我风采
师生共读《将进酒》
活动8【活动】赏读李白
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我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古诗词的美,我们和王维一起“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和杜甫一起”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和李商隐一样“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和苏轼一样“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活动9【作业】课下作业
自由阅读,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友情诗,背下来,下节课背给小组的同学听。2、自己尝试着写一首小诗,发到梦想花开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篇2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阅读诗的方法,熟读背诵。
2、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知诗人 解诗题 诵诗句 懂诗意 悟诗情 重累积(记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情感,懂得同情和关切不幸中的人。
重点与难点:理解诗并熟读背诵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词学习法: 知诗人 解诗题 诵诗句 懂诗意 悟诗情 重累积
二、自主学习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知诗人(查阅资料)
1、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之后最具个性特、最伟大的 。有“ ”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 》30卷。
2、创作背景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言绝句。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天宝初年,李白在都城长安供奉翰林时,二人便有密切的交往。大约在唐玄宗天宝十二年,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从天宝三年就离京漫游的李白,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写下了此诗。
(二)、解诗题
1、闻: 。 2、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3、左迁:见书。 4、龙标:诗中有两处。①诗题中指地名,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蛮荒之地。②诗句中指代 。
解题:体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就是 。
(三)、诵诗句
1、范读或者听录音。
2、划分并读准节奏——诗句节奏,可从音节(完整词语)或者意义上(意思不可分割)把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四)懂诗意 补充注释:
1、杨花:柳絮。 2、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啼声哀婉凄切。
3、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泛指遥远的西南边地。。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要字词落实到位,句子通顺,翻译准确。(信、达、雅)
(五)悟诗情
1句: 写景,为什么专写杨花和子规啼叫? 。
山中答问2句:叙述作诗 。“闻道”,表达了一种闻知朋友讯息 的心情。“过五溪”,足见迁谪之 ,道路之 。
明确:1、2句未写悲痛之情,但已显示悲痛之情。这是诗句背后的东西,是读出来的。
3、4句:从表达上看,运用了 ;从修辞手法看,运用 ,寄情与月,托月传情,写得深切,动人心脾。
小结:通过 ,表达了诗人 。 (主题)
,使 人格化(具有人的情感和行为动作)。 (艺术特)
(六)重累积
1、背诵默写 。
2、收集古诗词中有关月的诗句。
三、练习巩固,拓展迁移
1、背诵并抄写诗及注释.
2、理解性练习。
A、点明诗人闻讯并交代时节的一句诗:
B、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句: , 。
C、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借助月亮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本诗中将明月人格化,托月送情,表达对友人的关切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