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与人民币有关的实际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与人民币有关的知识解决购物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购物活动中,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体会“罗列”和“尝试——调整”这两个解决问题的策略。
3.沟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所学过的与人民币有关的知识解决购物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并理解“罗列”和“尝试——调整”这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趣引入
最近,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人民币的知识。这节课,就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去购物,看看在那里会遇到哪些数学问题,再试一试,用我们学到的知识能不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来到了杂志区,有你喜欢的杂志吗?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信息,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问题:
预设1:买一本《数学天地》和一本《画刊》,一共多少元钱?
预设2:《卡通世界》比《连环画》,贵多少元钱?
预设3:四种杂志每种买一本,一共多少元钱?
预设4:最贵的杂志比最便宜的杂志,贵多少元钱? 数学天地
预设5:我有10元钱,买一本《卡通世界》,回多少元钱?
……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有求一共多少元钱的;有我们在第二单元中,刚刚学过的“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还有求回多少钱的,这些都是我们比较熟悉并经常见到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复习旧知
小红提出了一个不同的问题“用13元钱可以买下面哪两本杂志?”
学生作品1:直接买最便宜的两本,5元+6元=11元,11元<13元,所以买《数学天地》和《画刊》肯定没问题。
学生作品2:这个同学喜欢《画刊》和《卡通世界》,8元+6元=14元,14元>13元,所以13元不可以买这两本杂志。
小结:题目中问的是“用13元钱可以买哪两本杂志?”那么就需要先算一算两本杂志的总价,如果你买的两本杂志的总价等于13元,或者比13元低,就可以!如果总价比13元高,就不可以了。同学们真会总结啊!
三、解决新问题,探究新策略
如果问题换一下:“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本杂志?”
(一)读懂信息
这个问题多了一个词“正好”。什么意思?就是两本杂志价格的总和等于13元,不多也不少。
(二)探究方法
1.直接计算。
6+7=13,《画刊》和《连环画》正好是13元。
2.尝试——调整。
前边算过了,《数学天地》和《画刊》这两本杂志,才11元,比13元少,调整一下。
把6元的《画刊》换成8元的《卡通世界》。5元+8元=13元,13元正好买一本《数学天地》和一本《卡通世界》。
还可以把5元的《数学天地》换成7元的《连环画》,6元+7元=13元,也是正好13元。买一本《连环画》和一本《画刊》也是可以的!
小结:看来在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题目要求、计算的结果和已知的信息进行调整,如果试算的结果大了,我们可以调整成小一些的;如果试算的结果小了,我们还可以再调整成大一些的,直到出正确答案为止。这种“先尝试-再调整”的方法你学会了吗?
3.有序罗列。
(1)读懂罗列法。
学生作品:
他写了这样一些数,你能看懂吗?下边为什么画三条线?
我们一起读懂了这种方法,并且从这样的方法中到了答案。13元正好可以买一本5元的《数学天地》和一本8元的《卡通世界》。
(2)尝试罗列法。
用5元的《数学天地》和其它的三本杂志一本一本地试,到了答案。那用6元的《画刊》也试一试,还会有不同的答案。
小结:先选择一本杂志,然后再和其他杂志,按照顺序一本一本地进行尝试,这种方法就叫做罗列法。我们用这种有序罗列的方法,也解决了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哪两本杂志的问题。
(3)观察罗列法。
请你仔细观察,你能发现用这种方法,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吗?
看来这种方法还能解决很多问题!
小结: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又感受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帮助我们到答案,还能到更多的答案!不过,我们不要求大家出所有的答案,只要能到一种,就可以了!快试一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