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班主任沟通艺术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
读班主任沟通艺术心得体会(通用8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班主任沟通艺术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班主任沟通艺术心得体会 篇1
一.爱心是基础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我非常欣赏这句名言,在教育工作中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心能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潜能,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
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上。
二.师生沟通中的口语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往、沟通的工具。师生沟通的艺术实际上也就是师生间的语言交流艺术。为了适应师生沟通中的不同情景和学生的各种差异,教师除了要重视语言的表达内容外,还要重视表达语言的技巧。
(1)幽默
幽默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和幽默的话语。具有幽默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通畅了。
(2)委婉
在师生的沟通中,教师的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为碍于情感而感到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效果一般就不好了。如果把话语磨去一些“棱角”,使对方在听话时仍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也许就能既从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意见了。
(3)含蓄
如一为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一位因犯错误逃学刚来报到的学生时说:“由于大家都知道原因,某同学终于在今天回到了自己班级……”这种说法既不伤同学的面子也没有被全班同学误解为包庇,还可以采用“反语”,“模糊”,“沉默”等说话艺术。
三、积极聆听
听学生讲话时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师生沟通失败的重要原因。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的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要避免当学生在讲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反应,后注意力不集中在对方的讲话上,打断学生的讲话等。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例子:学生:数学对我而言太难了。老师:数学并不难学,你的问题是,第一次遇到困难你就放弃努力了,现在再试试看。这是教师与学生在沟通时不愿意先聆听,急于将学生本来自己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归结到自己马上要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上,这就导致了师生沟通的败笔。
四.教师体态语的应用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无意识的做着体态语的沟通,而平时大部分的时间教师与学生。
交往接触瞬时,他们的体态语也是无意识的。一个年轻的女教师容貌秀美,声音柔和,会增强她对学生的亲和力;而身材高大,留着小平头的中青年男教师很容易让学生畏惧;一些白发苍苍的老教师也许受到学生更大的敬重。当然教师的体貌特征主要是天生的,教师博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最根本的一点还于内在的学识修养。在体态语的应用中,最常用的是眼神的运用和面部表情。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是思想的启迪者,是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师。教师不仅要传授什么知识,而且还要知道怎样传授,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有技巧性、艺术性的师生沟通方式,是每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
读班主任沟通艺术心得体会 篇2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如何与学生良好的沟通,依然是我最想了解和学习的教学技巧之一。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一切教学活动展开的核心。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虽然课程进
行的还算顺利,却依旧有着很多的不足,我很想通过优质的教学技巧和高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读了《师生沟通的艺术》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从这本书中,我了解了师生有效沟通的基本理论,知道了这一系列的师生沟通模式及沟通技巧。这一切不但可以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而且可以应用于与单位同事的人际关系,以及与子女的亲子沟通等各个领域。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教育对学生发生效能是通过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有效程序来决定的。教师首先要有能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教师要有这样的一种意识:学校里所设计的所有工作,都是在这种师生关系中进行的。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书中第二章: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基本条件,提到了一个“同理心”的问题。同理心是师生之间沟通的一个基本条件,它的意思是说要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要懂得换位思考,只有教师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并有效地把这些感受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理解和尊重,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这样才能唤起师生之间的相互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与学生同心,成为“战友”。“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信任教师的时候,他在愿意倾吐自己内
心的故事。而当教师也成为学生“同理心”的交流范围时,教师对于学生心理的把握会更加准确,也更容易判断学生行为及心理的变化特点。其次,真诚的态度。教师,有爱才是真。当教师真心真意的为了学生,学生是能够感受的到的。教师的真诚会在学生的内心中放大,让他对于教师的关心感受的真切而实际。那么,教师对于他而言,就是安全的,可以完全信任的。同样的,学生会用自己的真诚回报学生。再次,接纳与尊重。学生正处于心理的不稳定期,他们丰富的认识会让他们出现多变的心理特质。而教师,以良好的方式接纳这样的特质,尊重学生的心理变化和特点,会成为学生心中最愿意接触和沟通的人。
在这一章中另外还提到的一个重点,就是真诚,确实真诚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是人与人维持交往的必要条件。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就需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尊重接纳学生,不会因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就讨厌他们,教师必须承认学生是一个有潜力,有价值的人,不管这种潜力与价值的体现需要多长时间,教师都必须始终无条件地相信学生自己有着朝向好的方向去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其实这是教师对学生爱的表现。书中还提到了老师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自己内心世界软弱薄弱的一面,要有分寸地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
书中有一个桥的故事,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教师要建立的是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之桥,也是一
座心灵之桥。当师生关系成为教育环节中的关键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就变得逐渐相辅相成。教师不再是决定者,而是引导者;学生不再是执行者,而是实践者。如果师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并有效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沟通之桥就是高效的,并且可以直通心灵。当师生的沟通成为一种教育能力的时候,我认识到,教师不再仅仅是将书本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再将这些认识传授予学生的简简单单的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而是需要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心灵与心灵交流的灵魂建设者。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再是机械的,而是人性化的,需要真心和真情付出的交流过程。
师生之间的沟通不是一门技术,而是一门真正的艺术。要想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沟通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书背面的封面上,我看到这样一句话。是一位优秀教师的感悟:“学生先是喜欢老师这个人,然后才会喜欢老师讲的课和教育。”这正是“亲其师,方可信其道”的表现。或许,我现在能做的,不是与学生做到高效的交流,但是,我却可以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而这,也正是我开启自己与学生有效交流和沟通的金钥匙。在这扇门的背后,我期待更加美妙篇章的叙写。让爱架起沟通的桥梁,让爱成就你我师生共同的美好。
读班主任沟通艺术心得体会 篇3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不仅是一位出的管理者,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沟通者。上次的博文我谈到了怎样像魏老师一样管理学生,这次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班主任的沟通艺术。讲话的艺术
我们会发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班主任经常经历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处于对学生的关心,因此,对学生的学习严格要求,而有些学生确不能欣然,愉悦的接受,甚至严重着,觉得这是老师在有意作难或是不怀好意,这样就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是行为上的冒犯。可见,班主任的沟通艺术直接关系到师生关系,因此,班主任必须善于运用沟通艺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那么,班主任究竟如何与学生沟通呢,班主任与学生沟通要有那些原则呢?
一.以爱感人。
我在一位老师的博客上看到他写的一个案例,是他对后进生的教育。他谈到对待后进生要多花些功夫,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首先要给他们一份特殊的爱:学会关爱,赞美和宽容。班主任要多关爱后进生,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烦恼,爱永远是教育真正的内涵,,如
果没有爱,任何说服都无法开启一扇紧封的心扉,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打动不了一颗冰冷的心。他努力去关爱每一位同学,如果有人生病了,他定会亲自送到医院;有的同学家境困难,他就发动学生“献爱心”,有学生过生日,他都会送一张贺卡给他。有一次,是晚上凌晨两点,宿舍管理员打来电话,说是有个同学病的厉害,得送去医院,他二话没说,穿外衣就往外走,当时正值暮春时节,春寒料峭,天又下着雨,这位老师披上雨具赶到宿舍,直接把那位同学送到了医院。这位同学的父母远在北京经商,家中无人照管,非常调皮,班上大大小小的事都有他的份,学习成绩日落千丈,班主任他谈过好几次,确不见奏效,这次就是白天吃了冰棍闹肚子引起的,老师又恨又怜。但这位老师还是守了一晚,到早上嘱咐了护士才去上课的。到了中午,他带上饭菜去看那位学生,当老师把热乎乎的汤碗递给他时,他看到那位学生的眼睛有些模糊。出院后,那位同学到老师,说他会痛改前非,好好学习,没想到一次小小的关爱胜过了千言万语的说教。这才是班主任应有的沟通艺术啊!
二.以情动人。
魏书生老师刚刚出来工作时,发誓要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教育事业。为了上好第一节课,他精心准备,可谓万事俱备。第二天课堂上,魏书生老师是热情洋溢,激情燃烧,把平生之精
华,一股脑的倾泄在课堂上。结果呢?学生们不买账。不但不买账,反而睡到一大片。后来魏老师反思:是准备不充分吗?不是。是情感不感人吗?不是。是自己长得不帅吗?不是。后来,魏书生老师反复思考,得到一个结论:感染学生,情感要对路。以此为出发点,魏书生老师成了现在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