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庄子有一篇文章叫:《达生》,里面篇讲了一个木匠的故事:
说在鲁国,有一个名叫梓庆的木匠,他“削木为镶”。“镶”,是悬挂钟鼓的架子两侧的柱子,上面会雕饰着猛兽。
木匠把“镶”做成了“见者惊为鬼神”,看见的人都惊讶无比,真是“鬼斧神工”啊,那上面的猛兽栩栩如生……
梓庆从此名声大噪,很快就传到国君那儿去了,鲁侯感到很疑惑,就召见梓庆,要问一问他其中的奥秘。
梓庆很谦虚。他说:我一个木匠,我哪有什么诀窍!
我在准备做这个镶的时候,我都不敢损耗自己丝毫的力气,而要用心去斋戒
我每次做木活之前斋戒,斋戒的目的不为别的,就是是为了“静心”,让自己的内心真正安静下来。
斋戒的过程一般是这样:
斋戒到第三天的时候,我就可以忘记“庆赏爵禄”了,也就是说,斋戒到三天,我可以忘利。
斋戒到第五天的时候,我就可以忘记“非誉巧拙”了,也就是说,我已经不在乎别人对我是毁是誉、是是非非,大家说我做得好也罢,做得不好也罢,我都已经不在乎了,也就是说忘记名声了。
斋戒到第七天的时候,我可以忘却我这个人的“四肢形体”,也就是说,到第七天,达到忘我之境。这个时候,我可以忘记我是在为朝廷做事了,这时我已经完全没有为朝廷做事的紧张了。
这个时候,我就进山了。进山寻我需要的木材,观察树木的质地,看到形态合适的,仿佛一个成型的镶就在眼前。然后我就把这个最合适的木材砍回来,顺手一加工,就会成为现在的这个样子了。梓庆最后说,我做的事情无非叫做“以天合天”,这就是我的奥秘。
梓庆木匠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一个好心态,就能达到最佳的状态,做到“以天合天”,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这就是“道”。
《达生》是庄子对通达人生的思考和探索。庄子构建了“与道为一”的理想人生境界,指引人们通过对“道”的追求,达到人生的顺达和通畅。
庄子认为,人生通达要遵循“无为”的自然之道,守住真朴这个生命的根,超越物役物累,保持精神的独立和自由,内外兼养,适而不过。
智者曾告诫我们:寻成功并不是只依靠信念和勤奋就能得到的。正如古人所说:“舍得舍得”,只有舍
才能得。舍去那些纷繁复杂的外表留住最真实的那部分,这就是返璞归真。
都说人生需要加法,但在很多情况下,更需要的是减法。将复杂的生活简单化,是生活的真谛;让沉重的人生随着悠闲的节奏跳舞,是人生的本源;让复杂的思想返璞归真,是思想者最高的境界。梓庆木匠“与道为一”的人生境界,以及他朴素的成功之道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从庄子的返璞归真,到现代的回归大自然,这是一个有简到繁,再有繁到简,从无形到有形,再从有形到无形的智慧进步“过程”,它看似个循环,却已在循环中实现了升华和提高。
因此,大道无形,大道至简,是人类智慧实现的螺旋式的上升,也是人类思想再一次挣脱束缚在身上枷锁的必然!
我记得我读大学的时候,有一位讲外国文学的老师说过一句话: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偶然的产物。稍有点生理常识的人都知道,人是偶然的产物。同时,人也是自然的产物,我们生于自然,养于自然,最后再回归到自然。所以,古人哀叹:千般豪华,归于一捧黄土!
自然是淳朴而真实的,就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里写到的:“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返璞归真的一个核心的思想就是,简便容易,去掉繁琐。中国古代有一部神秘的著作叫《易经》,它透
露的重要思想就是“简易”,“易”就是简易。
古今中外,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是把复杂的、艰难的、劳动强度大的,变为简单的、容易的、不费力的。这就是科学研究的大道。
理想人生
同样,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也是这样,把很多繁琐复杂的政府行为,变得简单容易起来,例如:一站式的政府服务窗口。
另外,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趋向于返璞归真了。我们当小孩的时候,因为物质生活不丰富,喜欢穿化纤一类光鲜亮丽的东西。吃东西能够吃带有香精的东西,感觉是在吃山珍海味。
现在不一样了,什么喜欢穿棉布、棉线一类的东西,吃东西吃农村地理长的东西,鸡、鸭、鱼、肉吃没有饲料喂养的家畜,吃没有转基因的东西。
总之,当今社会正在趋向于返璞归真,这是社会进步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