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美食小作文
    清明节的美食小作文5篇
    又是一年清明节到来,清明节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有各种习俗,这一天大家都在进行各种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清明节的美食小作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清明节的美食小作文
1
    寒食雨传百五日;花信风来廿四春。”
    又是一年清明节到来,清明节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有各种习俗,这一天大家都在进行各种活动。
    我来到外公家,外婆正在制作清明果,看着就叫人眼馋。我和妈妈去洗完手后,也就参与进去了。 又是一年清明时作文
    前部分由于我笨手笨脚的,也不会做,就在旁边记着做法:先准备各种味道的清明果馅;再把艾叶用热水焯,压出苦汁,后又放入凉水冲洗,反复两遍;然后加一点调料,将艾叶在锅里煮烂。
    然后我便可以动手制作了,将艾叶连汁一起和糯米粉反复搅拌、揉匀。之后再将其搓成条,分成很多小块,将馅填入,最后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捏成各种形状了:外公外婆都将其捏成饺子形状
    我不断尝试,总算有一些饺子的形状了,到后来,一个比一个好。外公外婆也都夸我聪明,我都不好意思了。
    之后我又绘声绘地讲述了我在网络上查询的关于清明果由来的传说: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一位农民帮他化装成农民模样。没有抓到陈太平的清兵在村里添兵设岗,检查每一个出村人,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食物。
    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走出门便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
来时只见身上都染上了绿颜。
    他顿时计上心头,采了些艾草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青溜溜的米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
    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也就形成了现在吃清明果的习俗。
    没多长时间,清明果便蒸好了,我挑了最喜欢的芝麻味,也许是自己做的吧,特别好吃,特别香,心里也特别高兴。
    清明节的美食小作文2
    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
    如今,闽南多数地方还保留这样的风俗习惯。厦门薄饼和寒食节有关厦门薄饼又称春卷,全国各地的春卷做法都大同小异,但仅有闽南地区的传统春卷不经过油炸的。民俗专家郭坤聪告诉记者,这和古时候的寒食节有关系。寒食,顾名思义,就是不生火做饭,吃冷食。中
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但韩国、日本等国,至今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
    因此厦门人在清明节吃寒食(薄饼)。到了唐朝,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寒食禁火习俗逐渐消失。而厦门的这一道传统小吃至今还保留了这一古老的习俗,这也是全国少见的。薄饼做法极其考究在厦门,多数人都吃过薄饼,知道薄饼皮薄而柔韧,吃起来软绵醇香。记者特意请教了民俗专家范寿春,据他介绍,薄饼的做法极其考究,也很繁琐,它必须在立春前后,各种新鲜时令蔬菜上市后才可以做成。最早的薄饼是用麦面烙制的薄饼做皮,选笋、豌豆、豆芽、粉丝、豆干、鱼、虾仁、肉丁、海蛎、红萝卜等为主料,各种荤素菜料酌量搭配煎炒焖熟后,调入适量味精即成。盛放菜料的锅里要经常保持一定的汤汁和热度,吃时才有风味。范寿春说,老厦门人卷薄饼时,一般喜欢在薄饼皮里放点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丝,或抹一点辣酱等,卷后趁热吃更有滋味。
    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预示着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还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饼,会使人们更勤(芹)劳,生命更长久(韭),家业更兴旺。相关典故关于薄饼还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民间传说,宋代同安的理学名宦蔡复一在外省署理总督时勤于政务,常废寝忘
食,他有一个非常贤惠而又能干的妻子,看着丈夫平时读书辛苦茶饭不思没有胃口,饭菜总是热了再热,很是着急,于是她用麦子磨成粉制成皮,再把各样蔬菜各夹一些包在一起卷起来,让丈夫可以右手执笔,左手取食,十分方便,这也就是薄饼的原形了。
    清明节的美食小作文3
    春天悄悄地来了,春分刚过,清明也紧跟着脚步来了。
    清明节,让我最振奋的就是吃清明团子啦!它被装在盒子里,一个一个紧挨着,看起来诱人极了。
    我迫不及待的取出一个想尝尝看。但是我先打量着这团子,它碧绿碧绿的,浑身滑滑的,嫩嫩的,似乎在说:“我身上滑滑的,看你肿么拿!”我紧紧地捏着它,好像生怕会掉下去弄脏似的。
    咬上一口,清明团子清香可口,里面的豆沙馅香甜柔滑,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又情不自禁地咬上了一口。
    这样好吃又好看的清明团子,究竟是怎样做的呢?我上网查了查,原来是这样做的——先把艾草洗干净,沥干。然后烧一锅水,把艾草放进去煮,捞出,捣烂。再把艾草糊糊倒进糯米粉里,揉成团,一边揉还得一边加水。“真麻烦!”我想。接下来的事可就简单了。把大面团分成一个个小面团,再以自己的口味加入馅料,搓成团,最后蒸一蒸,好,香味扑鼻的清明团子就做好了!
    我吃着香糯爽口的清明团子,那感觉别提多美了!
    清明节的美食小作文4
    在清明节的前一个晚上,奶奶在厨房里切切炒炒,为明天的清明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天一大早,奶奶就起床了,我想看看奶奶是怎么包青团的。青团,看起来是青,但上面还有绿的东西。只见奶奶坐在凳子上揉着面团,面粉变成了绿,这种绿的东西是奶奶从山上采摘而来的青叶。把它切碎,并融入面团中,可以使吃青团的口感觉得有弹性。奶奶搓的很吃力头上还滴下豆大的汗珠。搓了一会儿,奶奶就把面粉放在桌子上,桌子上放着馅,馅是由咸菜、肉碎、豆腐干和笋组成的,还飘散着一股诱人的味道。
    奶奶对我说:“冰晶,你来了就帮我个忙吧,帮我柔青团。”奶奶在我面前放了一大块青团,让我在上面拿下一块青团,揉圆,放在她旁边。奶奶的任务就是往里面撞馅。开始揉了,奶奶先从青团中取出一小块,让我照着这个的大小来搓,我点了点头。当我继续往下做的时候发现面粉像一个黏人的小娃娃总是粘着我的手,奶奶告诉我,用手蘸一下干粉就行了,我试了果然如此。我就这样搓着,做出大小不同的青团,奶奶往青团里装馅的时候很麻利。之间她往一个中心插入手指,用另外四只手指反复地碰着青团的四周。小小的空虚立刻就变成了大洞。奶奶就向里面舀馅,馅满了之后,奶奶就用手把口给往里推,然后捏起来,一个胖乎乎的青团就算诞生了。随着我和奶奶默契的配合,面团就被我们包完了。开始烧青团了,随着从锅里飘来的香味,我流着口水,在锅边走来走去等待着吃青团,妈妈笑着说:“你真是个小馋猫!”半小时过后,青团就烧好了。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青团,我高兴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