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杨柳邂逅
——浅谈诗词中杨柳的意象
摘要:杨柳,是中国古诗词中的重要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代表着离愁别绪,它是春天的标志,它寄托着羁旅之思,它平添女性的娇美,它凝聚着浓浓的爱意。解读杨柳意象,然我们对杨柳有更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杨柳  意象  诗词
                                  引子
近段时间,我们高一的语文课正在学习必修一第一单元的新诗,必修二第二单元的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古典诗。在学习这些诗歌的时候,我发现新诗单元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里有“杨柳”的意象——“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而古典诗单元《诗经·采薇》里也有“柳”的意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在两首诗里,“杨柳”都代表着离别。但是,作为古今诗人都非常喜欢的杨柳这一意象,仅仅表离别吗?它还有哪些丰富的内涵呢?我希望通过对杨柳的意象的解读,让人们对诗词中这一重要意象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杨柳意象入诗的起源
春到柳先翠,杨柳,是春天的使者。自古以来,人们植柳、咏柳,无数文人骚客和柳树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杨柳最早在诗歌中出现,应属《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隽永,味之无尽。以此为起点,后世文学中出现了大量借用杨柳意象来抒情达意的作品。 杨柳意象的丰富内涵
(一)灞桥杨柳话离别
    “灞桥柳/灞桥柳/拂不去烟尘/系不住愁/我人在阳春/心在那深秋”这是《灞桥柳》的歌词。“灞桥”位于西安城东12白字成语公里,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羽扇纶巾风袅袅灞水,并修了桥,故称“灞桥”。到唐朝时,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好友东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桥后才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寄托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意。可惜,灞桥“柳絮飘舞,宛若飞雪”的胜景,只能靠游人去想
象了。但是,借杨柳来抒写离情别绪的诗词佳句,却不胜枚举。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唯《送元二使安西》)“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那岸边的杨柳依旧,佳人却已不在,只剩下天上的残月相伴,这是何等凄凉的意境啊。
(二)左公杨柳显春意
左公柳,顾名思义,就是晚清重臣左宗棠栽种的柳树。十七世纪下半叶,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身为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挂帅西征,一举剿灭了入侵新疆的阿古柏,并坚持斗争抗拒了沙俄的侵略。由于连年战乱,满目疮痍,左公便动员湖湘子弟沿甘新古道,广种榆柳,造福后人。每到春天,人们看到的便是树成行,柳成荫,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清朝大将杨昌浚新疆筹办军务时,在河西走廊和新疆沿途看到杨柳成荫,遂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大将筹边尚未还,潇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责无旁贷什么意思
    一百多年过去,也许,左公柳已所剩无几,但是,把春风引进玉门关的左公柳,已活在人们的心中。以柳示春,杨柳,就是春天的标志。
(三)寒食杨柳寄乡愁
    据《荆楚岁时记》载:“寒食日,皆折柳插门。”这里说的就是,我国古代寒食节那天家家门前插柳枝的风俗。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至今,还有不少人在清明节扫墓时把柳条插在坟头上以示纪念。
    宋代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一词写到:“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归去的途中,词人随手折了一枝杨柳 ,但走至住所才恍然醒悟——浪流之人羁驻之旅,哪会有自己的家门呢?离骚易烊千玺词人不禁感叹,“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一种天涯游子欲归无处,欲住无家的悲哀,猛然袭向心头。一枝无处可插的杨柳,满腹悲怨溢于词中,幽默中见无奈。词人用笔举重若轻,不见着力,是那么自然,用笔之巧,用意之妙,叫人拍案叫绝。
(4)金雪杨柳添娇美
李清照《永遇乐》中云:“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以柳妆扮,更添女儿几分娇美。的确,从质地和形象来说,柳的婀娜生动,委曲柔弱,确实和女性的温柔体贴,女性的娇羞含蓄,女性的妩媚优柔非常的契合。以柳喻人,在这类咏柳诗中,令人拍案叫绝的当推李商隐的《赠柳》:“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全诗八句,纯用白描的手法,全诗不着一个“柳”字,而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的宛若一个多情的倩影。咏柳实则咏人,诗人对柳的爱怜也就是对人的依恋和思念.
   柳叶初生,似睡眼刚展,故称“柳眼”。柳叶瘦长微翘,与美女的眉毛特征非常的吻合,故称“柳眉”。柳枝纤细苗条,与美女的身体特征相吻合,故称“柳腰”。在唐代我失骄杨君失柳,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里的“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何须不泪垂”是以柳比喻女子,对女子容颜娇美形容的绝句;而宋代诗人张先的“细柳诸好处,人人道柳身”也不失为这类诗词中的佳作。
古人以柳喻人,今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他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这样写道:“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这里的“柳”指的是李淑一的爱人柳直荀烈士;“骄杨”指的是诗人的夫人杨开慧烈士。一语双关,甚是巧妙。
  以柳喻人,或取其形,或取其貌,或取其性,诗人们各取所需,各领风骚,创造出了一系列的千古绝唱。
(5)宛城杨柳诉衷情
    宛城杨柳,因杜牧和贺铸而闻名。杜牧《宛溪柳有感》:“宛溪垂柳最长枝,曾被春风尽日吹。不堪攀折犹堪看,陌上少年来自迟。”杜郎俊赏,豆蔻词工,对宛城的垂柳情有独钟。而这宛城杨柳中却有一个浪漫凄婉的爱情故事。杜牧在宣城,爱上了沈传师家的一个歌女张好好,沉迷于对张好好的浪漫单相思中。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抢先一步,将张好好纳为小妾,使杜牧空有羡渔之情。也许是宛溪河边那繁茂迷离、长枝摇曳的垂柳,令杜牧触景生情,不禁文思泉涌,就挥笔写下了这首《宛溪柳有感》,从而使宣城的杨柳有了与众不同的情感内涵。
杜牧走了,但他的精魂留在了宣城,似日月的光辉,年年映照着风情万种的宛溪垂柳,也吸引着诗人贺知章的玄孙、北宋著名词人贺铸。贺铸以一首《六幺令》的新词,为宛溪柳书写了不同凡响的千古绝唱:“梦云消散,帘卷画堂晓。残薰尽烛隐映,绮席金壶倒。尘送行鞭袅袅。醉指长安道。波平天渺。兰舟欲上,回首离愁满芳草。已恨归期不早。枉负狂
年少。无奈风月多情,此去应相笑。心记新声缥缈。翻是相思调。明年春杪。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感谢杜牧,也感谢贺铸,他们用自己的诗情让宛溪垂柳超越了季节的轮回,绵延绿意,闪耀星空。
结语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杨柳是凄婉的,是离别前的最后一次执手,是分开时的最后一次牵衣。“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杨柳是多情的,是报春的使者,是勃勃的生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杨柳是美好的,是爱情的见证,是约会的低语。今宵,借一点月,饮一杯浅酒,在诗词中,与杨柳邂逅。
参考文献
1、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2011年版。
2、彭定求:《全唐诗》中华书局 2003年版。
3、傅璇琮:催办函《全宋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