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26期周刊义,如“白军”、“”、“白区”等。
“黑”象征死亡、苦难和悲痛,在汉语联想中通常具有贬义。如“黑心”、“黑手”表奸恶,不正当获得金钱叫“”,不合法的人口叫“黑户”,往脸上“抹黑”表示丑化、破坏美好形象等。
汉语彩词的文化内涵语义展现了几千年来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彩词映射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人们的心理上留下了各种不同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目的语词汇文化内涵的导入和对比
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存在着社会文化因素的干扰,往往把本民族的文化内容套用到汉语中,这时本国文化会对其学习产生了“负迁移”。为了防止这种负面影响,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对比文化背景知识的差异,除了讲清其概念意思外,还要讲清它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防止理解和运用上的“负迁移”。例如在讲彩词“白”时,在英语中大多数都包括好的意思,如whitecollar(白领)、whitelie(善意的谎言);而汉语中却如前面所述赋予了白如此多的贬义,“白痴”、“表凶”等。在讲动物词汇时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狗”这种动物,在英语中“狗”备受宠爱,用作隐喻时一般含有褒义彩,如atop
dog(位居要津)、aluckydog(幸运儿),
而在中国文化中“狗”或多或少都带有贬义彩,如“狗仗人势”、“丧家犬”等。
2.针对不同文化圈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属于不同的文化圈,像在历史上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的越南、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属于“汉文化圈”,其本民族深层的精神内涵与中国有很大的相似性。而欧美、非洲、澳洲等国家属于非“汉文化圈”,其本民族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反差很大。由于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不同,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适应性的差异很大,日本、韩国、越南等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虚岁”、“阴历”这样的习俗,越南也过旧历年,日语中使用了大量的汉字和偏旁。所以对“汉文化圈”内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接受词汇中的文化
内涵就比较容易,对他们可以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讲解,进行较
高起点的教学。
对非“汉文化圈”的学生来说,经常会出现只能理解字面上的意思,却不能真正理解话语的含义的情况。例如,汉语中“望子成龙”中的“龙”在西方国家是邪恶的动物,“我向往蓝的海洋”中蓝在西方国家代表忧郁和沮丧,与中国人的理解也是大相径庭。所以对非“汉文化圈”的学生,在初中级阶段更要详细讲解
不同词汇所蕴含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其进行较长时间的学习和感知。
结语
隐喻的普遍性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性,隐喻是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一座桥梁,利用隐喻进行词汇文化内涵教学是一种有效地掌握“地道”词汇的方法。教师可指导学生把隐喻当成一种有效的工具去认识和理解词汇与词义的关系,达到灵活自如地运用词汇的目的,从而为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5.
[2]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3.
[4]沈锡伦.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5]郭锦桴.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现代诗歌赏析[6]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7]王守元,刘振前.隐喻与文化教学[J].外语教学,2003,(1).[8]张慧晶.试论汉语词语的文化附加义[J].汉语学习,2003,(6).
摘要:唐诗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一直吸引着众多
翻译学者。但因唐诗用词的高度凝练和其丰富的意韵,在翻译唐诗时如何做到达意、传神、存境也一直是翻译家感到为难的问题之一,翻译理论家更是对汉诗外译提出了不同的翻译理论。本文以辜正坤先生提出的诗歌赏析五象美论之一的意象美为出发点,来品赏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许渊冲先生英译的唐白居易《长恨歌》的两种译文
关键词:长恨歌诗歌意象美赏析前言
《长恨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名篇,作于宪宗元和六年(806)冬天。本诗描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除开头一句假托汉代,其它地名、人名都是实写。诗以喜剧开头而转成悲剧,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却最终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这首叙事诗的最成功处就是抒情,即便是复杂的情节也只寥寥几笔,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细致地刻画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真挚、浓烈的爱情和贵妃死后唐明皇对她的思念之情。其中有不少名句感人至深,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诗中戏剧化和神话化的描写和浓郁的浪漫主义彩,也是它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
原因。诗人借历史人物和民间传说,创作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本文选取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许渊冲先生所译的唐白居易《长恨歌》的两种英译本,以诗歌赏析五象美论之一的意象美为出发点来赏析这两种译文的精彩之笔。
一、诗歌五象美论
我国诗歌翻译理论也可谓是百花齐放。如:严复的“信、达、雅”,朱光潜的“最佳相似度”,许渊冲的“三美、三化、三之”,以及辜正坤提出的“诗歌五象美论”等。本文仅选取辜正坤先生的“诗歌五象美论”之一的“意象美”来对比欣赏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许渊冲先生所译的长恨歌。
辜正坤先生在《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诗歌鉴赏五象美论”。他称汉诗之所以绝妙一个关键原因在于汉语本身无可替代的视象、音象、意象、事象、味象存在形式(辜正坤《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P7)
。所谓视象,指诗歌的具体内容借助审美主体的呈象能力而显示为想象世界中看得见的具体物象及诗歌的外部形式如诗行排列,特殊的字、词写作形式等。所谓音象,指诗歌中的韵律、节奏等在审美主体中唤起的特定的音美快感模式。所谓意象,指诗歌的单词、
从诗歌意象美鉴赏角度赏析《长恨歌》两种译文
(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
471003)
张霜
○文学语言学研究
117
周刊2007年第26期
诗行或整首诗所传达的含义结构。意象又分大意象,小意象。大意象指整首诗的含义结构,小意象指诗的单个的词、句唤起的意义结构。所谓事象指诗歌作品中的用典用事及诗行中表述的种种关系、情节等因素。所谓味象指诗歌在审美主体身上唤起的一种整体风格、氛围或境界的感觉。这五象互相渗透又独立成体。本文仅从诗歌意象美鉴赏角度尝试欣赏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许渊冲先生所译的唐白居易《长恨歌》的两种英译文。
二、白居易原作《长恨歌》赏析
原诗总长120句,分为三部分。诗歌的主题是“长恨”。从“汉皇重思倾国”起为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为杨氏所动,好、求,并最终得到了杨氏。并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沉缅酒,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内因。
“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归阴后,酿成玄
宗寂寞悲伤和对杨贵妃刻骨的相思之情。诗以悲恻感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
“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托物寄思重申前誓,表达愿作“比翼鸟”、
“连理枝”的心愿,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结局又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真正千古名篇,常读常新。
三、
《长恨歌》两种译文的意象美
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及许渊冲先生都是我国翻译界的泰斗,在我国汉诗英译以及向国内读者介绍国外文学佳作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下面从诗歌意象美鉴赏角度来看一下两种译文对《长恨歌》里一些诗句的翻译。
1.从小意象美鉴赏角度赏析《长恨歌》两种译文
小意象指诗的单个的词、句唤起的意义结构。我们首先看一下两种译文对《长恨歌》这一诗名的翻译。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的译文是“SongofEternalSorrow”,许渊冲先生则译为“TheEverlastingRegret”,译文的差别体现在对“恨”字的理解,也即杨戴所用的“sorrow”(意为痛苦)和许先生所选的“regret”(意为遗憾)。《辞海》对“恨”解释为“怨”、“懊悔或遗憾”和“憎恶”三种意思。根据原诗的内容,“恨”这里应理解为“遗憾”。因此许先生所译的“regret”更合原文之意。
我们看一下对第一句“汉皇重思倾国”中“汉皇”的英译。“汉皇”这里代指唐明皇,原诗不说唐皇,而写作“汉皇”,是为尊者讳。实际上,原文从头至尾都没有点明唐明皇和杨贵妃,只是靠与玄宗和杨玉环实际相符的描写,如“华清池”、“骊宫”、
“马嵬坡”、
“西宫南内”、“长生殿”等来暗示男女主人公。但仅仅这些,对于不熟悉中国文化的读者来说,恐怕未必能起到应有的暗示效果。更何况,“金屋”、“太液”、“未央”、“昭阳殿”等实际都与汉皇有关。诗人说“汉皇”不说唐皇,是为尊者讳。译文也应当不点破唐皇,这样做既符合原文的实际,也符合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更符合诗贵含蓄的传统。杨氏夫妇译文是“TheHanemperor”,许先生译为“Themonarch”。如果遵从原文隐讳含蓄的表达,那么杨氏夫妇的译文显然过于直译,而许先生的又隐讳有
余。这里对“汉皇”的译法倒不如选取另一翻译家Bynner所译的“AChina’semperor”。
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的翻译,杨氏夫妇译文是“Glancingbackandsmiling,sherevealedahundredcharms.Allthepowerdedladiesofthesixpalaces,Atoncedullandcolorless”;许先生的为“Turningherhead,shesmiledsosweetandfullofgrace,thatsheoutshoneinsixpalacesthefairestface”。原诗此句是在刻画杨贵妃的美,究竟怎么美呢,却并无进一步着墨,只是说杨贵妃的回眸一笑,使得其他后宫佳丽顿时黯然失了。原诗的“百媚生”的“百”并不确指数学意义上的一百,而是汉语中常用的虚写。如:“千娇百媚”,“九死一生”,
“成千上万”等等。在杨、戴二位先生的译文中却也译成了虚指的“ahundredcharms”。“粉黛”这里用了修辞手法借代,
代指后宫其他所有嫔妃,原诗并无描写其他所有嫔妃之意,目的只是用其他嫔妃的黯然失来衬托杨贵妃之美。杨、戴二位先生的译文为“Allthepowerdedladies”。许先生没有直译此词而选择了意译,只说杨贵妃的脸为“thefairestface”。这样看来许先生避开“粉黛”一词,
而直接突出叙说“Sheoutshoneinsixpalacesthefairestface”似乎更为符合原诗之内涵。
“云鬓花颜金步摇”一句。“云鬓”形容女子头发浓密卷曲如云;“花颜”形容容貌艳丽如花;“金步摇”是首饰名,金银丝制成花形,上缀珠玉,插在发髻上,行走时随步伐摇动,故称“步摇”。杨氏夫妇译文是“herhairlikeacloud,herfacelikeaflower,agoldhair-pinadorninghertresses.”许先生的为译文“Flowerlikefaceandcloudlikehair,golden-headdressed”。前者仍为直译,分别用两小句译出“云鬓”,“花颜”,似稍显累赘,不如后者所选的两个形容词“Flowerlike”,“cloudlike”简洁传神。对“金步摇”这一首饰名两种译文都从字面译作了金制头饰,恐难以向外国读者传达出杨贵妃的娇媚如花,和她走路时的摇曳多姿。这也是我国特有文化对外传输时的难题。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一句指的是歌舞和伴奏的音乐交织在一起,皇帝每天都看得如痴如醉,沉溺酒,不思政务。这句诗里“凝”字用得十分传神巧妙,指歌舞与伴奏的音乐似乎“凝”在一起了。可以看出,“凝”字是全句的诗眼,所以翻译的时候,也应该全力去表现它。杨氏夫妇译“gentlemelodiesandgracefuldancesmingledwiththestringsandflutes,theemperornevertiredofthese”,用“mingle”来译“凝”用得很是传神。许译“seeingslowdanceandhearingfluted
orstringedsong,theemperorwasnevertiredthewholedaylong.”却并没有把“凝”译出。
以上从原诗部分诗句两种译文的对比来赏析译作是否保留了原诗的小意象美。接下来我们再一起欣赏一下原作和译文的大意象美。
2.从大意象美鉴赏角度赏析《长恨歌》两种译文
大意象指整首诗的含义结构。白居易曾自述“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可见在诗人自己看来《长恨歌》也算得上是爱情叙事诗。实际上,这首诗在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和背景的同时,作者也赋予了它一定的现实意义。正如前文原作赏析所写,作者写此诗的本意为讽喻,却最终写成了爱情叙事诗。诗人采用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融在一起,形成了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正是通过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为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极富艺术感染力。从整体来看,两种译文虽在小意象上有细微差别,然在大意象即整首诗的含义结构的传译方面却都成功地译出了原诗的爱情悲剧感人美。
小结
中诗英译时,由于中国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尤其诗歌用词的高度凝练及其丰富的意韵,对诗歌的
翻译可以说是难中之难。因此,才有了“诗无达估”及诗歌可译不可译之争。诗歌翻译要达到茅盾先生所提出的水准,即“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像读原作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尚需不断地开拓进取,才能达到尽可能使译诗与原诗具有同样的魅力和生命力。
注:本文小意象赏析之译文仅是译原译文的第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吴均陶.汉英对照文白对照唐诗三百首.长沙:湖南出版社,1997年.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3]马茂元.唐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4]www.4english.cn/translation/content1.html.
[5]穆诗雄.诗歌翻译中的文化阐释.南昌外语论坛,2004.1.[6]许渊冲.文学与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7]辜正坤.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文学语言学研究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