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汇报的职场小故事
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职场小故事,供大家参考。
励志故事:失意和落魄是人生的劲敌
唐寅,明代大画家,“吴门四家”之一。说起唐寅,也就是唐伯虎,可以说有两个人,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唐伯虎和历史上的唐伯虎,民间传说中的唐伯虎,浪漫得很;而历史上的唐伯虎,则是艰难得很。
先从民间传说中说起。
最著名的传说要算是“唐伯虎三笑点秋香”了,又有戏,又有电影。故事说的是风流才子唐伯虎看上了无锡华员外夫人的丫鬟秋香,一见钟情,但华家的深宅大院又使他没法接近秋香,于是就心甘情愿地将自己卖身为奴去华府当了一名伴读书童,由此引出了一段风流韵事。
实际上,这故事纯系子虚乌有。据考证,华员外,即华太师华察,比唐寅小27岁,当他中进士
时,唐寅已经去世三年多了,唐寅怎么可能卖身为奴去华府(自然是中进士以后的华府)做伴读书童呢?至于秋香,则是成化年间南京的一个,比唐寅大十多岁,与唐寅毫无关系,也根本不是什么华太师夫人的丫鬟。那么为什么编造这样一段以唐寅为主角的风流故事呢?这主要是因为唐寅后期生活上放荡不羁,是一位既风流倜傥,又命运悲苦的画家,人民既同情他,又调侃他,由此才把他纳入了故事的“人选”。
又如《唐伯虎给更夫作画》。故事说的是,有一天,唐伯虎出去访友,半夜才回来。他家住在一个巷子里,巷口有个栅栏门,一到天黑就上锁。唐伯虎在巷子门口喊:张老伯,请开门。
看门的更夫一看是唐伯虎,开了门。唐伯虎半夜归来叫门,也不是一次了,经常麻烦张老伯,因此,有一天,唐伯虎对张老伯说:我准备送您一样东西,您看了一定高兴。
张老伯说:什么东西呢?
唐伯虎说:到时候您就知道了。
职场小故事
话一说完,他就回家去了。
过了十多天,唐伯虎用布包着一件东西来到了张老伯的住处,说:我送给您的东西拿来了。
一边说着打开布包,拿出一幅画,接着把画打开,对张老伯说:这幅画送给您,您一定得收下。
张老伯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见画面上画了三棵竹子,每棵十二节,竹子顶上有一个小鸟,竹子根头有一蓬狮子草,草上有一个蝈蝈。张老伯连连称赞:画得好,画得好!
唐伯虎说:这画能帮你看更。
张老伯说:真的?
唐伯虎说:我还能哄您,您回去在起更时把画挂起来,您看着,小鸟往下跳一节,蝈蝈往上爬一节,您就打一更,小鸟往下跳两节,蝈蝈爬两节,您就打二更。这样,一直打到五更,您就把画收起来,小鸟和蝈蝈就能回到原位上。第二天起更时再接着用。
并且唐伯虎一再嘱咐:一定要收起来,否则就会出事的。
张老伯一听高兴极了,回去一试,果真如此灵验。
过了一段时间,衙门里管事的人发现张更夫打更打的太准了,觉得奇怪,就把张更夫来询问。张更夫是个老实人,一五一十地把这事说了出来。这管事人把这件事报告给了知县老爷。知县老爷下令要张更夫把画拿来给他看看。第二天,张更夫把画拿给知县老爷,知县拿出五十两银子,对张更夫说:我赏给你五十两银子,你把画给我留下吧!
张更夫没办法,只好拿了银子走人。
这县太爷把画挂在屋子里,第二天起床再一看,不好了,画面上只剩下三棵竹子,蝈蝈被小鸟吃掉,小鸟飞走了。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五更时没有把画收起来。这故事当然也属于子虚乌有。
唐寅(1470—1523),字子畏,另字伯虎,晚号六如居士,吴县(今苏州)人。出身于商人家庭,父亲是酒店老板。唐寅自幼才华过人,29岁时赴南京乡试获第一(解元),次年赴北京会试,主考官程敏政对他很欣赏,但命运却与他开了个大玩笑,与他结伴赶考的同乡徐经行贿买题事发,程敏政、唐寅都受到牵连,下了狱。结果程敏政被罢官,徐经被废为庶人,唐寅被罚为浙江小吏。
虽然后来他的不白之冤得到澄清,但还是革去了功名,永不得参试。这是一个转折点,悲苦的命运开始笼罩着他,他不堪忍受如此凌辱,常常借酒浇愁;返回苏州,家人反目,妻子赌气回了娘家;他开始玩世不恭,并夜宿青楼,精神十分痛苦。为了排解内心痛苦,于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春天,开始了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江七省,历时十个月。这次壮游对他的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此开始了他读书卖画的人生历程。
然而,落魄的生活又是何等艰难。唐寅一生先后有三个夫人,第一个夫人在唐寅25岁时去世;第二个夫人因唐寅会试案与唐寅离婚;第三个夫人知书达理,是位贤内助,对唐寅的后半生多有帮助。唐寅的大半生饱受着世态炎凉的滋味,这在他的《秋风纨扇图》中有着深刻的体现。此图中的仕女,手执纨扇,独立平坡,徘徊观望,脸布愁云。有自题诗曰:
秋来纨扇合收藏,
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
大都谁不逐炎凉。
这首诗写得诗情画意,寓意深邃,反映出唐寅饱经人世沧桑,郁郁不得
志的感慨。
唐寅画名虽高,到了晚年,生活更加艰难。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四十九岁的他是这样形容自己的:
青山白发老痴顽,
笔砚生涯苦食艰;
湖上水田人不要,
谁来买我画中山。
名重一时的大画家落到如此悲惨的境地,令人同情,令人愤然。他,在如此境况下,只活到了54岁,就与世长辞了。
他的诗、书、画,均有卓越成就,尤其绘画,他于山水、人物、花鸟,均堪称第一流。他广学众师,博采众长,工写兼顾,兼容并包,独创一派;他那行笔秀润缜密而又有韵度的画风,独树一帜。
励志故事:速度是这样降下来的
在英国东部有一个叫斯塔斯顿的小镇,镇上的居民每天都是在悲伤和恐惧中度过的。原来,几年前当地政府修建的一条公路从小镇的旁边经过,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给人们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每年有数十人因车祸死亡或致残,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里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率呈上升趋势。
无奈的居民只好在公路两旁增设了许多警示标志,有“限速5英里”、“连续弯道”、“危险地段请慢行”、“村庄注意安全”等。可是,尽管这里的警示标志比其他路段多一倍以上,但是过往的车辆仍然没有减速的意思,交通事故依然威胁着居民们的人身安全。
居民们就向当时英国最著名的心理专家史蒂文先生求助,史蒂文带着助手在这里认真地考察了两天后,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吃惊的方案:取消这里所有的警示标志,就连道路中间的隔
离带也一并取消。人们有些困惑:史蒂文的做法也太不认真了,简直是在拿生命开玩笑。最后,没办法的人们还是决定试一试史蒂文的建议。就取消了所有的警示标志。然而奇迹就这样产生了,所有经过村镇的汽车都把速度降了下来,这里发生的交通事故也明显减少了。
有好奇的人打电话问史蒂文怎么会这样,史蒂文说:“特别情况要特别对待,公路上的警示标志是常识性的东西,驾驶员见得多了,多设几个效果不大。如果全部取消了就会让驾驶员心中产生疑问:怎么会有这样的道路?这样在行驶中他们就会提高警惕了。还有道路中间的隔离带会让驾驶员像在一个轨道上行驶,能明显看到自己的行车范围,如果取消了,他们也会产生疑问,就会谨慎驾驶,生怕和对面的车相撞,这样汽车的行驶速度就降下来了,也就减少了事故。”
是的,特殊情况下我们就要特别对待。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在对待事物上史蒂文有“认真”和“不认真”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史蒂文这种克服思维惯性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面对困扰你的难题,当你用常规的方法得不到解决时,可以开阔视野,用一些克服思维惯性的做法或许可以到解决的途径。
人生感悟:许多所谓的解决问题,实质上就是解决别人的心理问题。别人的心理运动轨迹符
合了我们的愿望,他们的行为才会满足我们的需要。
作为相同的人类,别人的心理规律也必然与我们相同,犹如我们照的一面镜子。我们用惯性思维采取了某种办法后,对方所能对应出的也一定是惯性的做法,不会激起任何心理上的潋滟;我们率先打破自己的思维惯性,采取迥异于惯常的做法,受到触动的对方的心理世界,也一定会获得克服思维惯性的能量。
率先克服自己的思维惯性,是让别人打破行为惯性的前提。
励志案例:七匹狼是如何一举成名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个小服装厂在中国福建省晋江县金井镇成立,工厂的负责人是周少雄,他带领着一帮兄弟开始创业,苦打苦拼,工厂渐渐走上正轨。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周少雄发现,自己工厂生产的服装,和国外那些带商标的服装,其价位差了很大一块,周少雄敏锐地意识到,国外同类服装之所以能卖到高价,是因为它们已经产生了名牌效应,而自己所生产的服装,却连牌子都没有,于是他就想,我为什么不能为自己的产品创造一个品牌呢?他和其他合伙人一商量,大家一致同意他的想法,经过研究,他们为自己的服装起了一
个牌子:七匹狼。很快地,他们就办好了商标注册等一系列手续,并成功地将七匹狼服装推向了市场。1990年,七匹狼进入上海的华联、一百等大型商场,开始与那些外国名牌争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