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五回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三国演义》是一部著名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战争和英雄事迹,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第五回是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一回,本文将摘选重要片段,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感悟。
三国演义 读书笔记
第一篇:“过五关斩六将,去除后患”,讲的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得以重返刘备帐下。
在“过五关斩六将”中,其实我们看到了关羽的勇气和信义。关羽本来可以轻松地杀了樊哙和郭淮,最终放走了他们,说明他是个非常有信义的人。这也是古代忠义文化的体现。与此同时,在此处也呈现出了“以直报怨”的形式。樊哙与关羽此前有仇,关羽并没有因此杀害他,而是对其行赤壁之恩的回报,也许这也是历史上许多英雄遵循的道德准则。
第二篇:“三英战吕布,关云长单刀赴会”,是一场激动人心的战斗,展现了三位英雄的勇武果敢。
在这里,我们在深入的感受到关羽这个人物的性格和气质。作为“万人敌”的关羽,在前三关就轻松度过,接下来遇到刑天和李肃,也没有因此掉以轻心。他不只是个身手矫健的将领,更是
一个有计谋的策略家。关羽的“背水一战”首先显示出他的计谋,砍断小沛潼关的水源想法非常妙。关于斩董卓三英的故事只有一当场,但是此时幸好三国演义描写了很多的细节,这对我们更容易理解和认同后期三英合作的来由。
第三篇:“大宛之战,武艺天下第一”,讲的是赵云单匹马击杀了敌军大将,首功无人能比。
在这里,自然而然会提到武艺天下第一的赵云。赵云的勇气和战斗精神是人们所钦佩的,他所表现出来的武功早在前几回里已经显露无疑,此处提到的这场战争,更是从他打败敌将,斩杀蛮王的胜利中,彰显出了赵云强大的实力。 赵云是三国演义中十分重要的人物,除了他的武艺外,我们还应看到他的忠诚。他不像相当多的忠臣义士会热血沸腾地朝炎黄正道而行,而是深入认识自己的所属和处世立场,更加懂得自己应该保持怎样的信念。
第四篇:“小霸王孟获降魏,大军一番鱼肉之策”,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情节。
在这个情节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弱点。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些天才人物本性越倾向於依赖看似快速的方案,这样一来不是不可能会因此沦为他人鱼肉。这也与小说外的
社会现实很是相似。在这里,魏国种下的降吕蒙、降关羽、降张飞、降黄忠等情节,凸显了天才的举世无双并非是无罪的,一些天才多次易主,也是因为他们受制于人性上的弱点。
《三国演义》对于中国文化的历史积淀、人物塑造和战争描写都具有很高的价值。读完第五回,我们发现此书不只是一本童话式的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启示我们如何生活, 如何看待人性的作品。有了3-5的故事作背景,许多英雄人物于心灵里一一浮现。相比许多精英人不喜欢《三国演义》中“套路”的情节,我们可以从每件事件中感觉到历史中这个时代的味道。同时,我们也可以借此反思我们自己这些年,是否有过抢功、厌恶降龙十八掌之类的一些倾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