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特点
  山水诗特点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在一首山水诗中~并非山和水都得同时出现~有的只写山景~有的却以水景为主。但不论水光或山~必定都是未曾经过诗人知性介入或情绪干扰的山水~也就是山水必须保持耳目所及之本来面目。当然~诗中的山水并不局限于荒山野外~其他经过人工点缀的著名风景区~以及城市近郊、宫苑或庄园的山水亦可入诗。 代表人物:谢灵运
、孟浩然、谢、王维、刘长卿、韦应物、刘禹锡、柳宗元、裴迪、常建、储光羲、李白、杜牧、陶渊明、王之涣.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在一首山水诗中~并非山和水都得同时出现~有的只写山景~有的却以水景为主。但不论水光或山~必定都是未曾经过诗人知性介入或情绪干扰的山水~也就是山水必须保持耳目所及之本来面目。由谢灵运开创~脱胎于玄言诗。当然~诗中的山水并不局限于荒山野外~其他经过人工点缀的著名风景区~以及城市近郊、宫苑或庄园的山水亦可入诗。代表人物:谢灵运、孟浩然、谢、王维、刘长卿、韦应物、刘禹锡、柳宗元、裴迪、常建、储光羲、李白、杜牧、陶渊明、王之涣.
  山水诗渊源于先秦两汉~产生于魏晋时期~并在南朝至晚唐随着中国诗歌发展与文学环境变迁而不断演变。
  1 / 26
  山水诗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山水诗开创者谢灵运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审美对象。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
  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致蔚然成风。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孔子‛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法自然而为化‛(阮籍)之类的主张。‚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其实还有一种因果关系~
  2 / 26
  就是‚乐水者智~乐山者寿‛~这样说似乎可以充分显示山水怡情养性的功能。另外~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便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之具~作纸上的观瞻。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曹操《观沧海》好的山水诗总是包涵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不单是模山范水而已。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对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激励。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除生动再现山林特有的幽静氛围~还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有启迪智慧、拓展襟怀的作用。其它方面的例子还很多:‚江流天地外~山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是执简驭繁、化难为易的范例。远水不可视之以目~却能表达得如此气势壮阔。为雨幕所笼罩的山朦朦胧胧~无法分辨~诗人用‚有无中‛三字予以示现~精当无比~显示出猴岛的观察、体验和表达的功力。‛
  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用画笔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
  3 / 26
  涵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把登高的‚怡悦‛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其中有诗人自己登山的身影~有想象中北山隐者张五的怡悦之情~还有阔远的视野以及闪烁于其间的种种景物。它的突出特点就是表现在一个‚远‛字上~用远景烘托远意。‚远意‛没有明说~只是影影绰绰地表现在‚心随雁飞灭‛的描摹上。勾画远景的笔墨也不多~却很有层次~显示出和谐的韵律与虚静阔远的美~像‚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清新淡远~与隐者(包括诗人自身)恬淡高远的情趣相表里~几乎达到天然凑泊的完美境界。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孤客伤逝湍~徒然苦奔峭。
  石浅水潺~日落山照耀。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
描写山水的诗  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眠不学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4 / 26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所谓‚知者‛~就是智慧之人;‚仁者‛则是仁义之人。为什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朱熹的解释是:‚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论语章句集注》)原来~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因而产生乐水乐山之情。‚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这是李白游山的观
感~也是他和山契合交融达到了化境~高蹈出尘~借以保持自身人格的独立完善的体现。他在被召入京期间~宾朋云集~红极一时;而当受排挤离京以后~则倍受冷落~于
  5 / 26
  世态的炎凉深有体味~因此也更加认识到山水的可亲可敬。
  古文学的任何一个分支的发展都可以在先秦到渊源~先秦时代的诗歌(如《诗经》和《楚辞》)中~有些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句~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归~雨雪霏霏‛可以说是思乡的源泉~也可以说是山水的起源~但处于内容的从属地位~并未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来歌咏。直到汉末建安时期~才出现了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完整的山水诗~这就是曹操所写的四言诗《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但这类诗当时不多见。到了陶渊明进一步发扬光大~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醇‛的语言~清新自然的风格~悠然见南山的情调显示了魏晋风【蟹】流的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