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一、观沧海/曹操
马致远的诗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一、《观沧海》曹操
【原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
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主题思想】
《观沧海》描摹了大海气吞山河、笼涵宇宙的雄伟景象,抒发诗人雄浑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统一祖国的愿望。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中,描述诗人想象中的景象,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个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动摇荡,山岛高耸高耸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赏析选择题:
3、次北固山下/王湾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这首诗经由过程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星的气派。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解析】D“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
2、下列对《观沧海》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朴实。“临”字管辖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睁开,具体写爬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发达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解析】A.有误,应是“观”字管辖全篇;B.有误,不是“由远及近”应是“由近及远”;D.有误,全诗借景抒怀,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宏放情怀而不是表达汗青兴衰之感、伤时感事之情。
3、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B  )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林密草丰的特点。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借助想象表现了波涛汹涌的壮阔动态。
C.“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显示大海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怀。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和诗歌的内容没有联系。
【解析】B此处是实写。
4、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
A.诗歌首句点明了诗人观沧海的时间和地点。
B.诗歌以“观”字总领全篇,诗人登上碣石,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C.“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总写大海全景。
D.“日月之行”四句体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气度。
【解析】A未点明时间。
5、下列了解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C  )
A.“东临碣石”两句点明了观沧海的地点,以“观”字总领全篇。
B.“水何澹澹”六句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山岛和海水的真实景象。
C.“日月之行”四句具体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真实景象。
D.全诗借爬山望海所见,表达了诗人宏放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
【解析】C错在“实在景象”,这是诗人的想象。
6、下列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B  )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从动静结合的角度描写大海及周边景物的壮观景象。B.“秋风萧瑟”点明了诗人登山观海的时间,也暗示了他对未来前程的担忧。C.“日月”和“星汉”两句运用想象和夸张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和远大理想。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诗歌套语,但从中也能读出诗人所抒发的豪情壮志。【解析】B错在“也暗示了他对未来前程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