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对生命真谛的思考
作者:周健 耿英年
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年第04
        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人文教育已成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人文教育较多关注的应是人的文化世界和精神境界。在语文教学中更应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提高文化修养和品位,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真正地懂得生命的真谛。
        一、对生命真谛思考的意义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一切行为是由需要所引起的,它由三个层次组成: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是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语文教学应侧重中间层和最高层,尤其突出的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高尚的情操,激发科学真理的探求,而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正是对生命真谛不断深入思考的匡正过程。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培养其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
情趣。另外语文教学还是人文教学,它强调精神境界的追求,这种追求可以使人不为世俗的看法、利益、权势所左右,像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就是一种理想人格的崇尚和向往。这种追求不仅使人掌握何以为生的生存方式,而且追寻生以为何的价值定位。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加强学生对生命真谛的充分思考,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美丽与宝贵,探索生命的质量与品位,使生命变得更加美好、更有力量、更有意义。
        二、对生命真谛思考的途径
        1.课本——生命的思考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课改之后的课本是以全面提高语文素质和教学效率为主要目标,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知识性和实践性统一,科学性和民族性统一为基本原则,体现了高中阶段素质教育的要求。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本每册书中都侧重了对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的培养,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激发对生命真谛的思考,学会做人的真义。比如《沁园春·长沙》使学生领会同志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无所畏惧的革命气概,培养学生倍加珍惜今天的一切,树立以
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孔雀东南飞》让学生充分认识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每篇课文都能反映一定的思想内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应该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加深对生命真谛的思考,从而更深一层地体会生命的真义。同时教师也有责任引导学生对生命真谛加以思考,并与课文的教学要求相结合,使学生懂得如何关心别人、尊重他人、弘扬人文精神,提高文化修养和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2.美文——提高审美情趣、丰富精神资源
        美文,是人审美的艺术源泉。美文包含了深刻的生理学、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美文的阅读实质上是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使其懂得对生命真谛的探寻。
        可以怀想历史——如《诗经》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为追求理想愿付出全部的精力;屈原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愿保持高洁志向,不与众人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表明了要为振兴中国而摇旗呐喊的启蒙思想。
        可以感受现当代——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告诫中国少年们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年如红日初升、潜龙腾渊、鹰隼试翼,他们的努力必将带来祖国明日的辉煌;林清玄的《黄玫瑰的心》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告诉青年们做人要活得抬头挺胸,需要更多的智慧,应当把干枯的头脑泡在冷静的智慧水里。
        可以展望国际——印度泰戈尔的《飞鸟集》以深刻的哲理语言接近生活,处处闪烁着理智的光辉;俄国海木克里德《我们的大脑》批判了一腐败无能的官僚主义者,暗示出人做事需要自己的独立意识与创新意识;美文以其篇幅短小、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特点容易与学生的思想接近,和时代的步伐相吻合。人文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批判意识的人才,为有效地避免盲从、崇媚和精神的缺席,语文教师有责任将大量优秀的美文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用心来思考美文的价值,进而提高审美情趣、丰富精神资源,加深对生命真谛的思考,将他们培养成为新时代需要的具有高贵精神素质的人。
        3.名著——洞察生命真谛,打造精神底蕴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在这些作品中,大多描摹着一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展现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表现复杂的人性,记载着人类往昔的历史和睿智。语文教师要恰
如其分地指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辩证地吸收名著中被称之为永恒的东西,要让他们读出时代的新意来,读出个性来,能独立地洞察生命的真谛,不断地在阅读中打造精神的底蕴,拓展自己的内心世界,增加文化积淀。
        读《红楼梦》能悟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背后体现着一个家庭和一个朝代的兴亡盛衰的滋味,我们要学会珍惜今天这幸福的生活。读《哈姆雷特》懂得了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现代社会中尤其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更需要这种正义感。读《老人与海》、《生命的留言》、《寻心灵的故乡》、等等,都能使学生犹如沉浸在乡间悠扬的音乐中,进入心灵的宁静、和谐状态,远离尘世的浮躁喧嚣,使内心世界变得洁净、敞亮,随着精神境界的提升,智慧得到了增进,性灵得到了陶冶,形成的文化底蕴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成为学生自己的生命体验。在研究名著深刻的韵味时,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逐步地加深对生命真谛的思考,进而提升生命的质量,锤炼生命的厚度,发掘生命的深度。
        三、对生命真谛思考的具体目标
        要完成语文人文教育必须明确语文人文教育的两个目标,即终极目标和具体目标。终极目标是关注人的文化世界和精神境界,所期待的价值导向是建立理想人格的目标与典范,坚
持终极目标是语文教育体系的最高层。具体目标是引导学生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提高文化修养和品位,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真正地懂得生命的真谛,是可以实现的近期目标。语文人文教育目标永远是终极与具体的统一,永恒与流动的统一。终极目标制约具体目标,具体目标是终极目标的具体化,服务于终极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可实现性。
        具体目标包括知、情、意、善、行五个方面。知,是指学生的认知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具有恒常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课本、美文、名著等引导学生去认知世界,学会继承与创新;教导他们学会正确的思考与明确的表达;引导他们用热情拥抱生活,用理性思考生活;教育他们认识团队精神的可贵,理解竞争意识的重要;帮助学生建立四海一家的观念,能关心每一个地球人;引导学生思考小我大我的关系,学会调节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情,是指爱国、爱人、爱美、爱真的情感,具有稳定性、紧张性、丰富性。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崇高的理想和博大的胸怀对于人生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而崇高的理想,胸怀祖国、民族甚至全人类;帮助学生认识自信与谦逊的真正含义;明白坚持真理与正义同样重要;协助学生认识良心与爱心的无穷力量,培养他们正确的良心、纯洁的爱心;教育学生懂得生的美丽和死亡的意义,要知道活得充实,死得尊
严。意,是指学习、工作、自我修养的自控能力。具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勇气是一种魅力,信心是一种动力;帮助学生分辨变与不变的道理,借着环境的变迁而成长,在各种境遇中磨砺自己的生命;引导学生勇敢地面对逆境,冷静地面对顺境,学会在经历中丰富生命;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心灵,不盲从,不媚俗,不拘泥于陋习陈言,不屈从于世俗成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生命能力和独具个性的心灵品位。善,是指自我完善,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个性。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和人格魅力,指引他们大胆地思考、创新,挖掘他们创造性思维品质,以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多元这一客观现实,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感受加以肯定,领引他们徜徉在文学艺术的殿堂里领略人生的崇高境界,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感得到和谐发展和自我完善,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行,即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行为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品德习惯是行为经过反复实践而形成的一种动力定型,是自动化行为。我们要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范围。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教师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并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使教育形成合力。
        总之,知、情、意、善、行是长期不懈的心理历程。人们对事物是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产生感情的,知之愈深,爱之愈切,进而形成坚强的意志,转化为持久有效的行动。真正地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对生命真谛的思考,就会提高语文教学的品位,达到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责任编辑任洪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