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美情美思•相关链接
中爹敁沭教学参考
I E-m a il:zhongxunkan2152@163
点亮生命2光央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的启示
---------------------------------------------------------------□赵晓艺
A生是一场单程旅行,旅途的每一个第一次总是令人印象深刻。由央视网出品,央视网视频中心与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联合策划制作的12 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成为2020年第一季度备受关注的“网红”纪录片…影片记录了在平凡生活中对中国人而言意义重大的十二个“人生第一次”,从生命的启程到终结,从生活的琐碎到宏大,由每一个故事讲述人娓娓道来。这是对生命最平凡却又最深刻的启示,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更是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深入思考与探讨。《人生第一次》带给我的不仅是对生命的深思与感悟,更是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命教育的启发与指引。
◎回归生命:贴近心灵,聆听生命
《人生第一次》的选材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件,都 是每个阶段最平凡的众生相,弥漫着世间的烟火气息,
却又最朴实动人。最好的素材蕴藏在看起来最平凡的生活之中,生命教育首先应当回归生命本身。这 就要求教师选取的素材、实施的活动立足于生活,来 源于生命经历,才能更加深人人心。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发现隐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灵动,挖掘学生深层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也许学生的思维并未打开,也许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拥有的无穷力量,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让每一个孩子熠熠闪光的生命都能被看见。教 学七年级上册“亲情之爱”时,我组织了“我爱我家”主 题实践活动,通过“我拍我家”“温暖瞬间”“亲情对对碰”“爱在行动”“说出心里话”等环节,让学生记录与家人在一起的日子,从日常生活中感受亲情,体会温暖。一位学生分享道:“生命是什么,我觉得新生命就像是一条小船在大海中航行,寻属于自己的港湾停靠,每一只小船到的位置都是最好的,而每一个码头也同样期盼,并且深深爱着他们的小船。我们为什么会成为一家人,因为我的鼻子像你、眼睛像你、嘴巴像你……最重要的是,我爱你。”听到学生对生命的珍爱、对父母的感激,我虽未目睹赫然而立的巍巍生命形态,却在每一个角落里捕捉到了星星点点的生命光亮。
◎唤醒生命:启发智慧,触摸本真
在《长大》一篇中,山村孩子简短的诗句令我动容,那是教育者通过诗歌给予孩子们美的表达,让万物灵动,让生命鲜活,这是生命的沟通与交融。课堂是师生进行生命交互与共享的最佳场所。真正焕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在与学生紧密的互动中,引导学生关注未曾探及的社会生活领域,启发学生学习,让
学生挣脱束缚的牢笼、逃离僵化的思维、发现新的世界。
课堂是师生生命元素的有效连接,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将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融人教学,将它传递给学生。师生通过交流,交换生命信息。这其中包含着学生未曾思索过的问题、未曾看到过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视界与心向。其实,仔细想来,为师者在课堂上、在教学中,也是一次又一次对自我进行重新解读,是对社会的再认识,是自我价值观的修整与重塑。师生通过课堂,将生命元素连接起来,传递着彼此的生命能量,课堂才能真正地活起来。在七年级上册“中学时代”单元教学中,我们开发了“中学,你好”主题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校园环境之绘”“校园文化之探”“中学意义之访”“少年梦想之立”四个环节,探寻自己的中学时代。此外,我创作了歌曲《给少年的歌》,启发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对中学的初印象。孩子有的写诗,有的弹奏歌曲,有的进行演讲,在 美好的憧憬与期待中开启中学新篇章。
◎关爱生命:用心关怀,用爱呵护
结婚、买房、上班……我们这一生可能会经历的重要时刻,有困顿,有迷茫;有无私的付出,有不悔的选择。但是,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仿佛是生命的洗礼,帮我们涤去那些焦灼与不安。教育是用心灵浇筑的。就像影片中所说的那样:人世无常,而爱永恒。教育是陪伴和影响,是一个生命点燃另一个生命,绝 不是冰冷的指导和命令。教育者对待学生从来都不是居高临下的传教,而是俯下身来面对面的交流。教 师的教育行为必须都是真诚的,从心里发出来的,才
2020年第12期2«.»中&孝
i^情境在线
E-m a il:***********************I n I
能打动学生心灵的深处。对学生要“真”,对教学亦要“真”。在教学中,身边的事例就是最好的教育素材。
我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时政播报活动,引导学生分享对时事、对世界的看法。在这期间,我也尝试进行每日话题分享,让学生分享一天中经历过或者看到过的温暖的事,感受身边的善意,体会生命的休戚与共。我不知道这样的教育,其影响何时能体现出来,直到上学期我们“大搬家”,整个年级搬迁到另一栋楼上。一年朝夕相处的环境,离别总是恋恋不舍。平日教室里留下的痕迹,教室门前我们亲自种下的花草,升人初中以来第一次需要告别。搬家那天,孩子们出奇地安静,收好了自己的东西,不忘再给花浇一遍水。班 长跑来说:“老师,我们觉得不能就这样离开了,我们要给下一级的弟弟妹妹们留下一些东西,分享我们的生活学习经验,还要告诉他们好好照顾花草。”最终,学生选择用写信的方式,一人写下一封小便笺,用信封仔细地包好,托我转交给下一届班级。这便是一种爱的传递,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学生将感受到的真与善悉心收好,传递给更多的生命。
◎涵润生命:根植一世,润泽一生
影片选取了病痛、衰老甚至死亡的故事素材,这 是每个人生命中都必须要面对的,我们无法回避。从 生命降临至终结,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中都包容着许多人的生命。叶澜教授曾说,教育即是“教天地人事,育 生命自觉”。用大自然和人类文明的财富,丰富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教育学生认识外部世界,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等重要的基础性任务。生命成长需要的是涵养与润泽,而不是机械化的传授和给予。教育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因此,我们不能仅局限于教材知识,而要思考怎样培育学生素养,让他们能带着正确的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面对未来。我们要站在教育的角度思考教学。教学“生命的拷问”,我整合课程内容,变换形式,开展了“生命的思考”主题活动,通过“生命可以永恒吗”辩论赛、“守 护生命”家长讲堂、“珍爱生命”演讲比赛等活动,启迪生命,涵润心田,引导学生珍视生命,勇敢地面对生命的挑战,理智地面对生命的消逝,培养学生生命的道德厚望,拓宽生命教育的宽度。
生命是世间最动人的存在,幼小生命的悄然萌生,蓬勃生命的顽强绽放,都令人欣喜,也使人喟叹。教育是直面生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回归生命、唤 醒生命、关怀生命、涵润生命,每一个人都在教育的生命场中传递生命能量,共享生命成长。
(本文编辑:李娜)
(250000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例谈公民素养培育的l
五个维度l ------■口 吴明刚《—
施公民教育,提高学生公民素养,是道德与法
治学科的重要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施策不当,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社会上了一堂生动的公民教育课,也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公民素养培育提供了宝贵素材。试以疫情防控为例,谈谈实施公民素养培育的五个维度。
一、知:整体建构,建立体系
【情境呈现】2003年席卷全国的S A R S疫情让人记忆犹新,时隔17年后,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肆虐全国,其扩散之快、破坏性之大、影响之深,远超出人们预期。科学界已达成共识,认定疫情的罪魁祸首是新型冠状病毒,其来源是野生动物。
【问题探究】如何从道德与法治角度认识和分析这场疫情?教师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疫情素材?如 何建构道德与法治学科理论框架?
生命的思考【教学示例】为了弄清疫情的根源,总结教训,教 师提出问题:“如果说汶川地震属于天灾,新冠肺炎疫情则属于人祸。导致这场‘人祸’的原因有哪些?谁 该为此负责?”学生回答:“有人乱吃野生动物”“人们非法捕杀和交易野生动物”“相关部门保护野生动物不力”“执法、守法不严”“一些人防疫不积极,隐瞒接触
史、违规聚集、拒绝隔离”。教师阐释:“正是人类无视自然规律,对生命缺乏起码的尊重和敬畏,招致自 然规律的惩罚。”教师接着问:“如何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分析和定性上述行为?’’学生回答:“不懂法、不守 法”“不遵守社会公德”“不尊重和珍爱生命”“不遵守社会规则”“不忠实履行义务”“不负责任、缺乏担当”。教师总结:“这场疫情不仅给个人的生命健康带来了
损害,也给他人、社会和国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说到底是公民意识淡薄的表现。每一位合格的社会公民都应该自觉承担起对自己、他人、社会、国家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自身行为,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做到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
【理论剖析】教师设计探寻疫情根源问题,旨在分
62
2020年第12期2«•知中&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