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方案和各科新课程标准陆续出台,随之而来的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培养目标的转变,实现由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到课程育人的转变。新课程的育人体系要求教师必须将学生当作完整的个体,关注学生成长所需的必备素质和核心能力。因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必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便实现《道德与法治》的独特育人价值。
生活处处是课堂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落实  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初中道法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让核心素养教学中落地生根,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学习快乐,彰显学科教学的特与魅力,实现课程的育人价值,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一、教师更新理念,提升专业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关键在教师。身教重于言传,要落实“核心素养”,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自觉提高自身学科专业素养,不断汲取新知识,紧跟时代的节拍。落实和发展学生核心素
养,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教学理论及专业素养,尤其是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处处做好表率。因此教师须积极参加各类培训、阅读相关文章、观摩其他老师课堂及不断反思自己教学实践等,认真学习核心素养相关理论,尤其是认真学习并理解本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外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不再局限于给予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不再是单一的进行意识形态的简单灌输,而是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理性爱国的精神,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让课堂教学从“教会知识”向“发展素养”的转变。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具有中国灵魂、国际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以学科核心素养统领优化教学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教学设计要以学为中心,把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融入到社会生活和学生活动的情景之中,设计学习任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多视角观察、多途径探究,进行综合分析。在任务情景和自主合作探究中逐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1.教学设计要明确教学(素养)目标和重难点
2022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要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因此在确定学习目标时,要以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为导向,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考虑学情,确保学习目标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同时又不遥不可及。通过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确立,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明确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如:如八年级下册《自由平等地追求》,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可以定为:增强平等意识和珍视自由的意识,树立自由平等的理念,培养“法治观念”核心素养,做一个有法治观念的人。具体确定过程如下:
2.巧设导入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情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决定了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影响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通过精彩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续的教学就会更加顺利且有序,课堂效率
也能够得到明显提高,学科核心素养也便于培育。老师可以通过播放和教学内容相关视频或图片等创设任务情景,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导入的有效性,老师也要对导入问题(情景任务)进行精心设计,问题既要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又要符合教学目标要求。比如在讲解《自由平等地追求》一课时,老师让学生观看《世界人权宣言》片段,并提出问题:《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是什么?教师引导得出结论: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在此过程中针对学习目标的评价任务置于情境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3.在合作探究中共享学习成果,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改要转变学生学习路径,以学生为中心在合作与探究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要落实,仅仅是对教学策略的改进还是不够的,学习方式也要转变,让学生在“乐中学、疑中问、合中创”。在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时要有意识地选择那些既符合学生学习内容,又利于提升他们核心素养的真实情景,帮助学生去体验人生中可能遇到各种问题,在解决问题培养能力,完善自己的人格。所以在课堂学习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讨,在小组合作探究后,各小组学生将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老师和同学对各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完善,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如:在讲解《自由平等地追求》一课,知识拓展部分:设置问题,作为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践行平等呢?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分组讨论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平等。使课堂知识得以拓展学以致用,从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4.创设生活化问题情景,在亲身体验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教材是老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工具,老师要灵活使用教材,以教材内容为主,和生活相联系。在教学中,要通过教学内容结构上的优化和重组,将教学内容适当地转化为生活中的实践课程,并用主题活动的形式安排在教学环节中,或根据实际,创造性地组织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如:在讲解《自由平等地追求》一课时,第一部分活动一:自由的清单(根据第二单元所需知识,小组合作完成我们中学生在学校有哪些自由权利并与同学分享);活动二:自由的困惑(行使这些自由权利时遇到了哪些困惑?);活动三:自由的行使(我们应该如何珍视自由权利?)。三个活动的设计结合学生学校生活实际,使学习贴近生活实际,便于学生理解并践行学科核心素养-法治观念: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埋头苦干”,还要“抬头望路”,既要有“想得
到的美丽”,也要有“走的到的景点”。要设计好教学环节,优化课堂结构、创设生活化问题情景等,在教学中将学科核心素养置于核心位置。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之下,培养富有人性、富有创造力、富有生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利.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注重实践活动教学 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探索[J].上海教育,2023(07):62-63.
[2]唐大燕.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2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