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巧借课间活动顺势导入课程
课堂教学环境不是一个单纯的、完全可以为人所控制的封闭系统。它时时会受到各种干扰。学生的课间活动往往会干扰课堂的导入,并进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如果能因势利导,在导入中对学生刚才的活动做出某种呼应,将干扰转化为难得的教学契机,能使学生迅速地由课间活动状态顺利转为课堂学习活动状态。这种导入自然而不留痕迹,犹如鸭子划水,可巧妙的将课间活动的兴奋状态引导为课堂学习的兴奋。
课例:笔者到七年级某班上美术课《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笔者走进教室时,发现整个教室里闹得开了花,为了尽快地将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又不破坏学生们的心情,老师因势利导,微笑着请一位讲得兴致盎然的同学起来回答:“看来,你今天的心情非常好,是不是在和同学们分享你的快乐啊?你们是用什么方式和他分享的?”不等该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异口同声的回答倒:“语言交流的方式。”老师接着说:“我们人和人之间通过语言和行为表情来交流,能听见、能看到,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幅美术作品(出示蒙克的《呐喊》),我们该怎样和她交流呢?”就这样很自然的导入新课的讲解,不仅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了铺垫,而且有效的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笔者正是借用了这样的契机,呼应联络情境,为导入提供良好的课堂资源。
二、将生活引进课堂,成为教学的起点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教育家杜威就曾说过:“教育即生活”。生活处处有美术,美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美术
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并让美术丰富学生生活,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用学生都熟悉的生活场景中的美术题材作为美术课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更能凸显和强化“美术美化生活”的理念。
课例:笔者在上七年级的“走进美术”一课时,先让学生举例谈谈美术是什么,学生开始多谈一些著名的美术作品,对生活中的美术意识不强。于是,笔者随意拿了一本同学的书,指着封面问同学们:“这是不是美术?”又拿起笔袋问大家:“这是不是美术?”学生茅塞顿开,各种生活化的答案一下子涌现了出来:服饰、房屋设计、室内装修等。并由此得出自己的“什么是美术”的答案。笔者顺势提出本节课的主题:走进美术。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活跃,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学生在课堂上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也理解了美术和生活的鲜活关系。
生活处处是课堂三、活用时事使导入富有时代气息
学生对时事和热门话题都有灵敏的嗅觉和高度的兴趣。能巧妙恰当地用当下的时事和热门话题中的美术题材作为教学的导入,最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并积极参加讨论和探究。
课例:2008奥运会牵动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聚集着全世界人们的视觉焦点,正是当时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笔者在传统的版画课中,利用这一最新时事来导入新课:笔者通过展示狂热的球迷和观众们脸上的各种图案,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体育事
业的支持和热爱,另一方面也自然地提出一个问题,即本节课的主题:如何制作版画。
总的来说,导入有法,但无定法。“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让教学导入更艺术的技术和策略,目的也是为了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思考,从情感上打动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和价值观。教师在追求教学导入的艺术性时,一定要把握好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二者之间的关系,要让艺术性服务于教学目标。如果脱离了教学目标谈艺术地导入,只会是课堂华而不实,导入也失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