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优秀8篇
四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篇一
    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黑板上的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时,让学生出例题的共同点,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几乎不用怎么引导,学生就出了共同点,而且,给共同点命名,只有总价是老师加以引导,单价和数量都是学生自己命名;速度和时间是一名学生直接说出,因为在平时的讲课中我有涉及到,学生记忆深刻,我在表扬学生生活经验积累丰富的同时,让学生出速度、时间和路程,还让
学生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单价、速度等概念。
好玩的数学趣味教学设计方案 篇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例6、“做一做”及教材第69页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2、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准备:
    三角形卡片、量角器、直尺。
    导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平角?平角是多少度?
    2、计算角的度数。
    3、回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出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二、新知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质疑验证结论这样的思维过程,真正整体感知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真正验证了“实践出真知” 的道理,这样的教学,将三角形内角和置于平面图形内角和的大背景中,拓展了三角形内角和的数学知识背景,渗透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效地避免了新知识的“横空出现”。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1、读学卡的学习目标、任务目标,做到心里有数。
    2、揭题:课件演示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3、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4、验证:
    (1)初证:用一副三角板说明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质疑:三角板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不具有普遍性,不能代表所有三角形。
    (3)再证:请按学卡提示,拿出学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 是180°(师巡视)
    (4)汇报结论(清楚明白的给小组加优秀10分)
二年级数学教案    5、结论:修改板书,把“?”去掉,写“是”。
    6、追问:把两块三角板拼在一起,拼成的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说明三角形无论大小它的内角和都是180°(课件演示)
    7、看微课感知“伟大的发现”(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自己所做的和帕斯卡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过程是一样的,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三、知识运用(课件出示练习题,生解答)
    1、填空
    (1)一个三角形,它的两个内角度数之和是110 ,第三个内角是( )。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50,则另一个锐角是( )。
    (3)等边三角形的3个内角都是( )。
    (4)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50,那么它的顶角是( )。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60,这个三角形也是( )三角形。
    2、判断
    (1)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两个直角。 ( )
    (2)锐角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和大于90。 ( )
    (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 )
    (4)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和都大于第三个内角。 ( )
    (5)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 ( )
    四、拓展探究
    根据所学的知识,你能想办法求出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吗?
    1、小组讨论。
    2、汇报结果。
    3、课件提示帮助理解。
    五、自我评价根据学卡要求给自己评出“优”“良好”“合格”。
    六、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今天我讲了《三角形内角和》这部分内容,学生其实通过不同途径已经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不是说这节课的重难点就已经突破了,只要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就算是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了呢?我想应该好好思考教材背后要传递的东西。
    任何规律的发现都要经过一个猜测、验证的过程,不经历这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对于这一内容的认识就不深刻,聪明的孩子还会怀疑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吗?。因此这个结论必须由实践操作得出结论。所以最终我把本课定为一个实践探究课。
    如何开篇点题,是我这次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由已知顺利转向对未知的探求,怎样直接转向研究三个角的“和”的问题呢?因此我只设计了三个简单的问题然学生快速进入主题。
    如何验证内角和是180°,是我一直比较纠结的环节。由于小学生的知识背景有限,无法利用证明给予严格的验证。只能通过动手操作、空间想象来让孩子体会,这些都有“实验”的特点,那么就都会有误差,其实都无法严格的证明。但是这节课我们除了要尊重知识的严谨还
应该尊重孩子的认知。如果通过剪拼、折叠、想象后,还有的孩子认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值得怀疑的话,这无非也是件好事,说明孩子体会到了这些方法的不严谨,同时对知识有一种尊重,对自己的操作结果充满自信,否则拼个差不多也可以简单的认同了内角和是180°。
    本节课的练习的设置也是努力做到有梯度、有趣味、有拓展。从开始的抢答内角和体会三角形内角和跟大小无关、跟形状无关,到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这些都是巩固。之后的,求拼接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后,得到的图形的#39;内角和是多少度,求被剪开的三角形,形成的新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些都是对三角形内角和的一次拓展。让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提出挑战。
    给学生一个平台,她会给你一片精彩。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内角和是否是180°,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就是把3个角剪下来拼一拼,个别人可能会想到折的方法。而这节课上有个小姑娘研究的是直角三角形,她的折法很巧妙,将两个锐角折过来,刚好拼成一个直角,这个直角和原来三角形已有的直角就重叠在了一起,两个直角就180°。虽然我知道这样的方法,但是通过试讲,孩子们没有这样的表现,我就没有奢求什么。但是今天的课堂太丰富多元了。这样的方法都出现了让我觉得特别值得肯定。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还是因为我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当有了空间,孩子才会施展他们的才华。这是我的一大收获。
    前边验证时间过多,到练习时间就有些少,特别是求四边形和六边形内角和时,给的时间过短,学生没有充分思维。
    总而言之,这次的公开课,给了我一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在教案设计时,该怎么样把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怎么样说好每一句话,预设好每一个环节,在教研中听取各位教师的点评,让我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在此,我衷心感谢数学团队教师对我中肯的评价,感谢他们对我的直言不讳,无私奉献自己的想法,让我在教学中,能够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与学生共同去探讨,去发现,去学习。
趣味数学教案 篇三
    《早餐的学问》(3课时)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早餐的分类,知道科学营养早餐有利于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
    2.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3.学会配置一些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做一名“小营养师”。
    二、活动准备
    1.调查一下自己家或学校附近哪里有早餐车
    2.跟家长买一次早餐
    3.教师收集一些早餐材料。
    三、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选题与确立主题
    (一)制定活动方案
    一、创设问题情境,确定研究课题。
    1、师生交流。
    同学们好。早上吃饭了吗?(交流)前两天,我在网上看到一张统计图,是小关我们小学生早餐情况的,想看吗?
    2、分析柱形统计图(早餐内容)。
    课件出示统计图。
    师生观察,师可以相机指导学生看图。
    师: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
    预设:(生1)都是我们平常早上会吃的东西。
    (生2)早上吃鸡蛋的人最多。
    (生3)吃鸡蛋饼和包子的人也挺多的。
    (生4)早上大家几乎都喝牛奶或者豆浆,喝粥的人比较少。
    (生5)好像大家早上吃的东西都差不多哦,除了喝豆浆吃鸡蛋饼就是喝牛奶吃鸡蛋加面
包,像麦片粥啊、面条啊、蛋炒饭、糕点什么的,都很少人吃。
    (生6)我还发现一个问题,早上几乎没有人吃炒菜。
    关于这个发现,师应相机鼓励,并适当引出“炒菜一般来说会是什么?”也就是说,早上一般没有人会吃蔬菜和肉。
    ……
    师小结:大家的观察能力真强。我们平时的早餐内容是怎么样的?(交流)有这张图里没有出现的吗?(交流:没有或很少)这说明,我们的早餐内容,丰盛吗?(不)对,很单一。(课件强调:单一)
    3、信息分享。
    师:这儿还有一则官方消息:(课件出示)中山医科大学营养系曾对两所小学10岁左右的学生做了早餐的一个对比试验。第一组每天吃的早餐和大家差不多。第二组吃的早餐则是中国营养家协会推荐的营养早餐。一周之后对两组进行测试,结果如下。大家会看到,在数学运算、创造力和耐力的对比,第二组明显好于第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