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笔记
第3课时 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2例3及“做一做”,教科书P54~55“练习十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解决问题。
2.培养多角度观察问题,会用两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究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学会用连乘解决问题,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会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形成解题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当你们休息时,喜不喜欢陪家人到超市逛逛?
课件出示教科书P52例3情境图。
【教学提示】
学生们感兴趣的逛超市活动出要解决的问题
师:瞧,这是超市的一角,从画面中,你可以得到什么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情预设】每箱有12个保温壶,卖了5箱。一共卖了多少个保温壶?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信息得很准确。
师: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因为每箱有12个保温壶,卖了5箱。就是求5个12是多少,即12×5=60(个)。
【设计意图】此情境图呈现了购物时常遇到的实际问题。由于呈现给学生明确的数学信息,所以学生能很快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而且学生都知道用乘法计算来解决问题,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2例3。
教学笔记
师:我再在图的旁边加一些文字,你们会解答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
2.阅读与理解。
师:请大家结合情境图和文字说一说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元,每箱有12个保温壶,要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师:同学们的眼力很棒,在审题时我们就要学会捕捉图文中的数学信息。
师: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设计意图】将购物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又将新知放入模拟的生活情境中,使得新问题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成为学生更加关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能更好地引入新课。
3.分析与解答。
(1)独立尝试。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师:请完成的同学在四人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展示交流。
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同学们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今天的问题,谁愿意将自己的思路展示给大家,让大家分享你的成果?
【学情预设】先根据每箱12个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元,求出每箱的价格,即45×12=540(元)。再根据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求出一共的价格,列式为540×5=2700(元)。(教师适时板书)
师:很好的解题思路!你们能听出他解题的关键是哪一步吗?
【学情预设】先求出每箱的价格是关键一步。
【教学提示】
强调抓“中间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师:这个问题在数学上叫“中间问题”。“中间问题”解决了,下一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所以解决两步问题时,要抓住“中间问题”。
师:还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学情预设】出的“中间问题”是5箱一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因为每箱12个,即可先算5箱一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列式为12×5=60(个)。再根据每个保温壶卖45元,就可以求出一共卖多少元,列式为45×60=2700(元)。(教师适时板书)
师: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通过“中间问题”,又顺利得出第二种解法,并且汇报得完整、精彩,值得大家学习。
师:通过观察这两种方法,你们会列综合算式吗?说说你的思路过程。
【学情预设】方法一:45×12×5=2700(元),先求出每箱的价格,再求出5箱一共的价格;方法二:12×5×45=2700(元),先求出5箱一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求出所有保温壶一共的价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先解决“中间问题”,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然后解决两步乘法的问题,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比较异同。
师:同学们真是好样的,思路非常清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今天的问题。仔细观察这些解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最后的解决结果相同,都连续用了两次乘法来计算。
不同点:每一种解决方法的第一步所解决的问题不同,也就是“中间问题”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策略的梳理归纳,帮助学生认识到它们的异同,感悟此题的数学本质就是求几个几的和是多少和抓住“中间问题”解答,进而对乘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积累了解
教学笔记
决问题的策略和经验。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评价,激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4)回顾与反思。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说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解题过程中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呢?
【学情预设】解决问题要经过三步:第一步要通过看图、看文字弄清楚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第二步要分析哪些条件与问题有关,出与问题有关的条件,从而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分步列式计算或列综合算式计算。第三步要检验结果是不是正确,并写出答语。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遵循教科书中“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和“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展开教学,使学生在理解题意后,学会抓“中间问题”进行解答,之后在自主探究中通过不同思路来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渗透了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巩固运用,深化理解
1.基本练习。
完成教科书P52“做一做”和P54“练习十二”第1、2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2.综合训练。
完成教科书P54“练习十二”第3、4题。
第3题的计算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第4题是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
3.拓展延伸。
完成教科书P55“练习十二”第5题。
【学情预设】这道题对于一部分学生估计会有一定的难度。“他真棒!他已经游了3个来回”,条件比较隐蔽,要让学生明确“来回”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和用多种思路解题的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新的思考、新的感悟,从而产生新的问题、新的收获。
四、课堂小结
二年级数学教案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注意观察,发现、提出身边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1)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深刻领会不同解法的算理,理解不同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数量关系。这样教学使学生逐步养成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学习积极性也更加高涨。
作业设计

五 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信息窗1
1.口算
180÷9=      360÷6=      240÷8=        300÷5=
210÷7=      300÷3=      420÷6=        120÷6=
2.填一填
450是9的(    )倍,从630里面连续减去(    )个9,正好减完。
3.想一想
                                                             
再调6辆车,够了吗?
4.做一做
做一根跳绳需要2米绳子,用180米绳子做成的跳绳,平均分给三年级的三个班,平均每班分多少根?
参考答案:
1.口算
180÷9=20    360÷6=60      240÷8=30        300÷5=60
210÷7=30    300÷3=100      420÷6=70        120÷6=20
2.填一填
450是9的(  50 )倍,从630里面连续减去( 70 )个9,正好减完。
3想一想
  6+1=7(辆)
30×7=210(人)
210>200
答:再调6辆车,够了。
4做一做
方法一:180÷2=90(根)
          90÷3=30(根)
答:平均每班分30根。
方法二:180÷3=6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