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少年说读书笔记
中国青年说  多次旅欧,深知途中之寂寞难耐,故行前随手捞起一书塞进囊中。本想打发时间,无意中却应了开卷有益那句古话,先是觉得难以释手,继而觉得难以释怀了。
  书载近代启蒙思想家、学者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一文。细读深思,肃然起敬。
  启超先生先从痛批日本人称谓中国为老大帝国开篇,继而指明,日人无非是仰从欧西之人鼻息对中国虐称而已。继此,启超先生大声疾呼: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先生曰: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
  先生又曰: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
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
  先生继而将老年与少年之性格之不同,做了大略九种对比。而后总结说:老年与少年性格之不同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紧接着,启超先生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悉数中国几千年之历史沉疴,溯本寻源,痛批封建朝代之保守、因循。斥责当朝昏庸竟无视欧洲和外界之进步富强,只知积其数十年之八股、白摺、当差、捱俸、手本、唱诺、磕头、请安,千辛万苦,万苦千辛,乃始得此红顶花翎之服,中堂大人之名号,乃出其全副精神,竭其毕生力量,以保持之.先生痛心疾首嗟乎痛哉!以此为国,是安得不老且死,且吾恐其未及岁而殇也。
  做了此番透彻分析后,先生总结: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使举国之少年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先生对少年充满自信,充满期待,实际上是对少年之中国的自信和期待也。
  读到这里,我想起了两年前看过的电影《少年》,我不知道当年湖南第一师范的少年精英们是否受过启超先生的教诲,但先生的少年中国说,看来是深入人心的。从青少年时代革命思想的形成和成长我想到,最初一定是受到了包括启超先生在内的革命党人的影响而日趋成熟的,他必先是个新思想、新潮流的追随者,而后才是一个革命者、马克思主义者。
  统观今日之世界,已与启超先生当年呼号改革和老人家从事浴血革命迥然不同。但是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事业要前进,新与旧,美与丑,善良与邪恶,进步与落后,改革与保守,创新与守旧等等总会存在,总要相生相,相随相伴,相反相成。就这个意义上讲,这不也是时时存在的老年与少年之别,表现为老年与少年之争吗拿我们一个单位来说,总有先来者,也有后到者;有奠基者,也有开拓者;有老年、中年者,也有当代青年。慢慢地,老年终会退出舞台,中年和青年会则会陆续登上舞台,这是规律,不期而然。诚然中年和青年也会慢慢变老,让位给更新的一代。
  吾以为,无论台上者何也,既居庙堂之高,则应忧其民;既处江湖之远,则应忧其君,读后感《读《少年中国说》有感》。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西语有云:有三岁之翁,亦有百岁之童.我愿全院所有的人都具百岁之童心,既奋发之心,向上之心,而望所有的人都却其翁心,既保守之心,老迈之心。若人人都怀有童心,恳求向上,相互促进,相携相帮,相亲相善,我们的事业岂有不荣不发之理
  启超先生在文章结尾时言之凿凿,情真意切,我以为同志少年人人都应铭记奋发,励志神往。由是,谨以先生之说以为结语: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如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僪僪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无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