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发,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历史的选择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单选)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前进)中的问题。
二、祖国大陆的初步统一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巩固
(单选)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继续向西南、华南进军,相继发动了湘粤、广西和西南等战役,解放了除西藏、台湾和少数岛屿以外的全部中国领土。
(单选)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单选)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新解放区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运动。
(单选)为巩固新生政权,新中国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
(单选)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贯彻了(“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赢得了人民的拥护。
(单选)按照《共同纲领》规定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原则,对私营工商业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了全面调整。
(单选)(妇女解放)是整个社会解放的标志。
三、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单选)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
(多选)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界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处理好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孤立和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而(不要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的不利局面。
(多选)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的严重发展,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单选)1952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初步开展
(多选)针对美国等国封锁、遏制新中国等的情况,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单选)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照会中国政府,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单选)1949年12月,访问苏联,(1950年)2月,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单选)中国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第二节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单选)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过渡性
(多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单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
段的开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单选)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
盾,论述了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及其主要途径。
(多选)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着五种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多选)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即(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单选)(个体经济)是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它既可以被引导着走向社会主义,也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
(单选)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应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简答)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
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即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新中国在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对它进行适当的限制,并把其中的大部分引上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
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简答)中共中央在1952年底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即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论述)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二、资本主义力量较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外交上和军事上的严密封锁和遏制,只有社会主义的苏联能够援助中国。
总之,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最重要事件就是选择了社会主义,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通过这一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第二节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多选)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到1956年,基本完成了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提前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
确立。
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多选)1953年12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决议总结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提出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第一是互助组),这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土地及牲畜、大农具私有的基础上土地入股、统一经营,有较多的公共财产,实行土地分红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原则。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将土地及其它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这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简答)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指导方针是正确的,由此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点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其基本原则和方针是:
第一,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先走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第二,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第三,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
巩固一批。
第四,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第五,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
(多选)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是由(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工业生产合作社),步骤是从供销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生产改造。
(单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实行(赎买政策),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企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多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连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它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的区别。
(单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公私合营,又分为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多选)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公方代表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
(简答)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意味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其特点是,第一,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简答)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第一,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继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以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中国已经胜利地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全面的确立。
第二,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之,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单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