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体上看,现代西方哲学是从四个方面展开历史决定论与反历史决定论的论战,并否定历史决定论的,这就是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与历史规律的可重复性的关系,历史认识的相对性、主观性与历史本身的客观性的关系,历史活动的选择性与历史发展的决定性的关系,历史事件的不可预测性与历史趋势的可预见性的关系。
首先,以历史事件的单一性否定历史规律的存在,这是现代西方历史哲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按照文德尔班等人的观点,只有反复出现的东西才能形成规律。文德尔班认为,在自然研究中,思维是从确认特殊关系进而掌握一般关系;在历史中,思维则始终是对特殊事物进行亲切的摹写。问题是要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三个概念加以区分。历史事件是历史现象是,在这的背后存在着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就会重复起作用的历史规律。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历史规律的重复性不等于历史事件的重复性。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产生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是其中的偶然性使历史事件各具特,不可重复,规律重复的只是同类历史事件中的共同的、本质的、必然的东西,它不是也不可能是重复其中的偶然因素。因此,历史规律的重复性正是在一个个不可重复的历史事件中体现出来的。文德尔
班等人把历史规律的重复性等同于历史事件的重复性,说明他们并不理解可重复的历史规律与不可重复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
其次,以历史认识的相对性来否定历史规律的存在,这是现代西方历史哲学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按照克罗齐的观点,只有现实生活的需要和兴趣才能促使人们去研究过去,人们又总是根据当代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去研究、认识和评价历史的,因此,当代性是一切历史的内在特征。克罗齐看来,在打上了当代性烙印的有限的、特定的历史中去寻普遍的历史规律,永远不会成功,而且历史本来就是无任何规律可循的。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克罗齐至少犯了两个错误:(1)割裂了现实与历史的关系。历史虽属过去,但它并没有消失,化为,而是以一种浓缩或萎缩的形成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现实社会是历史的延续、缩影或展开,因而提供了认识历史的钥匙。(2)割裂了有限和无限的关系,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规律就可以在无限的事物中发挥作用,重复出现。在这个意义上说,规律的确是无限的形式。但规律的这种无限性却不需要它现实地在无限多的事件中得到证明,在一定的有限事件中证明了规律的存在,也就是在无限的同类事件中证明了规律的存在
及其重复有效性。要求从无限的同类事件去验证历史规律实际上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要求。
历史的选择  其三,以历史选择性否定历史规律性的存在,这是现代西方历史哲学第三个基本特征。按照胡克等人的观点,人的历史活动具有选择性,不同的民族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了不同的社会制度,从而使历史发展具有多元性,因而不存在所谓的历史规律;全部历史就是人们不断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表现的并不是客观规律而是人的自由,是他自己本质的一个独特的和不可还原的表现。选择是人类创造历史活动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当一个民族的历史处在一个转折点时,社会发展往往显示出多种可能性;在这多种可能性中,哪一种可能性能够成为现实,则取决于这个民族的自觉选择。但是,由此把历史选择性同历史规律性对立起来,以前者的存在否定后者的存在却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历史选择的对象只能存在于既定的可能性空间中,而一定的可能性空间的形成却是由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力的状况从根本上决定着可能性空间的状况。
 
最后,以历史事件的不可预测性来否定历史规律的存在,这是现代西方历史哲学的第四个基本特征。按照波普尔的观点,历史决定论的核心就是根据所谓的历史规律来预测人类历史未
来进程。但问题在于,历史并不存在规律,历史运动没有所谓的客观规律所循。这是因为,人类社会的进化是一个单独的历史进程,对这一进程的描述只是一个单称的历史命题而不是普遍的历史规律;从连续的历史事件中可以发现社会变迁的趋势,但趋势不是规律,人们可以根据规律作科学预测;但不能根据趋势来作科学预测,换言之,历史是不可预测的;预测是人的认识活动,而人又是历史的主体,如果历史可预测的话,那么,这种预测本身就参与并将影响历史进程。在历史中,某一个预测甚至可以引起它所预测的历史事件的产生,如果没有这个预测,这个历史事件也许根本不会发生;反过来,对某个行将到来的历史事件的预测,又可以防止这个事件的发生。因此,客观的历史规律不存在,科学的历史预测不可能,历史决定论不成立。
  波普尔在这里至少犯了一个认识论的错误,即混淆了预报与预见。预报是对某一事物在确定时空范围必然或可能出现的判断,而预见则是以规律为依据的关于发展趋势的判断,或者说,是一种只涉及发展趋势的规律性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