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综合测评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
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4,60)
1.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与晋侯朝拜周简王,会同刘康公、成肃公准备共同伐秦的时候,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他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由此推断当时的情况是(  )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君主直接控制地方
C.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D.宗法制受到了挑战
答案D
解析题干中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说明当时成肃公在挑战宗法制,而刘康公则力图维护宗法制,据此可以得出D项正确;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左传》记载的春秋时期,当时君主专制还没有建立,更谈不上强化,A项错误;春秋时期,周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力日渐削弱,各诸侯国势力扩张,建立霸权,B项错误;当时分封制正在走向瓦解,但并未彻底瓦解,C项错误。
2.(2021·黑吉联考)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旨在(  )
A.奖赏开国功臣
B.拱卫王室统治
C.防止外族入侵
D.团结同姓诸侯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离为守臣扞()可知,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形成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分散开来的诸侯就是守卫疆土的臣子、朝廷的捍卫者,故西周实行分封制旨在拱卫王室,巩固统治,故选B;材料中并未涉及奖赏功臣的信息,且分封功臣并非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排除A;根据所学,防止外族入侵也是为了拱卫王室,排除C;根据所学,分封制下虽以同姓居多历史的选择,但也有异姓的诸侯,且团结同姓诸侯不是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排除D项。
3.学者杨宁一认为,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政治(  )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实现了家国一体
D.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可知,周王朝时期诸侯国带有很强的独立性,这表明西周政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神权与王权之间的关系,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没有体现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和家国一体,BC两项错误。
4.岭南之地并入秦版图后,秦始皇设置了岭南三郡。但与内地诸郡不同的是,岭南三郡采用设不设的特殊形式,乃置南海尉以典之,所谓东南一尉也。这一措施(  )
A.不利于巩固秦王朝的统一
B.是先秦分封制的延续
C.说明岭南地区政局不稳
D.导致秦王朝二世而亡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岭南之地并入秦版图后,秦始皇设置了岭南三郡。岭南三郡采用设不设的特殊形式,而郡守负责的是一郡的行政、郡尉负责的是一郡的军事,在岭南三郡置南海尉以典之,说明岭南的政局不稳,需要强化军事统治,故选C;设置南海尉适应秦初并岭南之地的现实,有利于巩固秦王朝的统一,排除A;岭南之地并入秦版图之后,设置岭南三郡,并未实施分封,排除B;秦二世而亡的原因是秦实施的暴政,而非在岭南设置南海尉,排除D项。
5.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改称为凤阁、鸾台,并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旨在(  )
A.加强专制皇权
B.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C.提高行政效率
D.扩大官员选拔范围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可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A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削弱相权,与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B;增加宰相人数,主要是为了削弱相权,而宰相人数的增加并不一定能够起到提高行政效率的作用,排除C;材料与官员选拔范围的扩大无关,排除D项。
6.(2021·河南中原名校质检)北宋立国后在州置权知军州事,简称知州,府则置知府事,简称知府,其皆由中央直接派出文官充任,并另设监当一职,掌茶、盐、铁等官办工场及税务。这些官职的设置(  )
A.适应了中央集权发展需要
B.加剧了冗官带来的政治危机
C.保证了王朝统治的长期稳固
D.体现了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答案A
解析据材料皆由中央直接派出文官充任可知,北宋以文官任地方官,并另设监当掌管财政经济事务,这些官职的设置适应了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故选A;材料说的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冗官无关,排除B;C项夸大了这一措施的历史作用,排除;材料只是提到文官担任地方官,无法体现基本国策是崇文抑武,排除D项。
7.清末新政时期开始建立现代社会运作架构,民国初年的北洋政府时期基本沿用清末新政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和审判制度,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这时民法、刑法等基本法律文本仍大体承袭了清末新政的成果。上述材料表明(  )
A.清末新政有利于促进法律的规范化、近代化
B.清末新政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一样,都是只关注政治方面
D.清末新政如果认真实施,一定会推进中国的理性化与专业化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基本沿用清末新政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和审判制度”“基本法律文本仍大体承袭了清末新政的成果可知,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进程,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清末新政对法律的影响,没有体现出政治民主化进程和预备立宪,BC两项排除;清末新政是清政府被迫进行的改革,D项排除。
8.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预示着从朝代国家共和国家的转变,从封建政治制度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  )
A.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B.实现了社会转型的目标
C.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向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发展。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A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实现社会的转型,没有完成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D两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C项错误。
9.(2020·安徽合肥检测)民国初期的政党、社团有300多个,如统一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建设讨论会、中国社会党等。这些党派大体为原有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这一现象的出现(  )
A.得益于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B.标志政党政治的正式确立
C.导致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D.说明民主革命的基础广泛
答案A
解析据所学可知,革命派要求推翻清政府、立宪派主张君主立宪、旧官僚维护清政府统治,
材料民国初期……这些党派大体为原有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推翻,故选A;这些政党并非执政党,不能说明政党政治确立,排除B;材料未涉及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排除C;材料立宪派、旧官僚不是民主革命的基础,排除D项。
10.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后来,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中共中央作出上述改动的主要依据是(  )
A.全民族抗战逐渐形成
B.中华民国政府组织涣散
C.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D.为顺应广大人民的呼声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瓦窑堡会议召开于1935,此时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团结抗战,中共中央作出了这些改动,C项正确;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是1937年七七事变,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和普通民众的反应,BD两项错误。
11.完善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锐意推进各种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及时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  )
A.决定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
B.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直接进行国家治理的积极性
C.把国家、社会治理提高到新水平、推进到新境界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各项事业一帆风顺
答案C
解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提高国家、社会治理能力,C项说法正确。
12.(2020·四川南充期末)在南方谈话时说: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下放自主权给企业,建立经济特区,这些解放生产力的举措……得到广大众的积极支持和响应。但这些都是局部的,某一个领域或方面的。……只有实行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才是全局性的。这表明当时中国    (  )
A.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为核心内容
B.发展生产力必须改革经济体制
C.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两种经济体制的冲突逐渐缓和
答案B
解析根据只有实行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才是全局性的可知,认为只有实现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才能全面发展生产力,这表明当时中
国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改革经济体制,故选B项。
13.格罗特的《希腊史》中记载:我们只要读读阿提卡演说家所遗留下来的在陪审法庭上发表的演说,就可以知道其中有许多都是鼓舌如簧的欺骗,离开本题的诳语,以及诉之于同情、愤恨和偏见的各种各样的说词。作者的观点是(  )
A.演说在审判中具有决定作用
B.演说是陪审制度的组成部分
C.雅典陪审制度存在缺陷
D.直接民主过于泛滥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雅典的陪审法庭上演说家用自己的演说影响法官的判决,法庭判决带有很大的主观因素,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演说家用自己的演说影响法官的判决,而非决定判决,A项错误;演说并不是陪审制度的组成部分,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雅典直接民主的
弊端,D项排除。
14.近代欧美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个核心是代议制民主,法国和美国都是共和制度,但法国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而美国国家权力中心在总统;英国和德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英国的议会是权力中心,德国的皇帝是权力中心。据此可知,近代欧美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  )
A.以防止专制统治和限制王权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