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装卸环己酮罐区安全试题
姓名:    分数:
一、判断题 (每个 1 )
1. 输送可燃气体和易燃液体的管道以及各种闸门、灌装设备和槽车(包括装卸台、桶、鹤管和漏斗等)应有可靠的接地。 (正确 )
2.事故调查分析的目的是掌握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拟定改进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 (正确 )
3.有机物料着火时,禁止用水直接灭火。(    x
4. 从业人员只要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上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即可上岗作业( x
5. 个体防护器具是防止职业危害直接侵害人体的最后一道防线。(正确 )
6. 运输易爆、易燃物品的机动车,其排气管应装阻火器,并悬挂“危险品”标志
(正确)
7. 易燃液体灌装结束时,可以立即进行取样等操作。  (×)
8. 液体产生静电荷的多少,除与液体本身的介电常数和电阻率有关外,还与输送管道的管材和管道的布置有关。 ( √ )
9. 火场上扑救原则是先人后物、先重点后一般、先控制后消灭。(√)

10. 使用过的油棉纱、油手套等沾油纤维物品以及可燃包装,应放在安全地点,且定期处理。 ( )
11. 灭火器材设置点附近不能堆放物品,以免影响灭火器的取用。( )
12. 干粉灭火剂主要适用于扑救  易燃液体  、可燃气体  和电气火灾,有的还适
用于扑救木材、轻金属和碱金属火灾。    (    √)
二、单项选择(每个    2 分)
1.  火灾初起阶段是扑救火灾    (    B    )的阶段。
A. 最不利    B. 最有利    C. 较不利
2.  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    (    C    )
A.  上部    B. 中部    C. 根部
3.  身上着火后,下列哪种灭火方法是错误的    (    C    )
4. A. 就地打滚    B. 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C. 迎风快跑
5.  用灭火器进行灭火的最佳位置是(    B   
A. 下风位置    B. 上风或侧风位置    C.离起火点 10 米以上的位置
6. 防止静电的主要措施是(    )。
A. 接地    B.通风    C. 防燥    D. 防潮
7.  控制生产性毒物的根本措施正确的是(   
A. 生产过程的密闭化和自动化    B. 生产过程的隔离    C. 生产过程的人性化
8.  在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方面,下面(    )做法不正确
A.  有良好的通风排毒设施    B. 加强员工佩带防毒口罩
C. 对生产场所有少量毒物泄漏的场所,只要通风良好,作业可不要求穿戴防护用品
9. 火灾发生时,各岗位应(  )
A.  立即逃生    B. 立即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C.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或

现场处置方案进行灭火

10. 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学时
A. 72生命的列车    B. 32    C. 48
11. 在同一房间或同一区域内, 不同物品之间分开一定的距离, 非禁忌物料之间用通道保持空间的储存方式。是( b )危险品储存方式
A. 混合储存    B.  隔离储存    C. 隔开储存
12.1987    1130 日,一辆东风  140 型槽车在一个油库装    0 号柴油。在装
油的过程中司机爬到槽罐车顶部想观察一下柴油在储油罐内装到什么位置,    就在
这时发生了爆炸。 爆炸的气浪将司机掀到地上,    脸部和手部烧伤, 身上的衣服也
着了火。幸亏抢救及时没有酿成大祸。    专家调查后出了原因: 一是这辆车在此
前装过汽油,汽油卸完后接着装柴油, 汽油的残留物形成蒸气挥发与空气混合成
可燃气体,聚集在槽车的顶部;二是这位司机身着羽绒服,内穿毛衣,下身的裤
子是化纤料制成的,里面穿的是尼龙裤。就是说,在这位司机身上,不同质地的
衣料使静电积聚已达到了一定的数量,    爬上槽罐的顶部看油位时, 静电放电发生
在他身上,点燃了汽油与空气的混合体,    爆炸由此而引发。 那么本此 事故引起燃
爆的原因是()
A.  明火    B. 电火花    C. 静电
13. 从事危险品运输、装卸的工人,应每(    )进行一次安全教育,每(    )进
行一次训练和考试。
A. 季、年    B.年、季    C.季、两年
14. 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而慢性中毒主要为什么系统的损害?( )

A .呼吸系统    B.造血系统    C.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