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竹石》教案
《竹石》是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练习中的一首古诗,练习要求读读背背。学生对这首诗兴趣很浓,读得有滋有味。
师: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生:知道,诗的后面写着呢,他叫郑燮(yn)
师:(板书:燮)这个字他读对了吗?
生:这个字我们没学过。
师:对,这个字你们是没学过:但你们有办法把它读准确。
生:可以查字典。
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师:这是个好办法。我们祖国的文字多得难以计数,如果光靠老师教,你们一辈于都学不完。
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可以查字典。
学生纷纷拿出字典,查到这个燮字读xi。他们大声读着郑燮,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不一会儿,学生都已流利地背出了这首诗。《竹石》这首诗人人会背了,可同学们并不尽兴。关于郑燮这个人,他们仍有许多疑问。
生:他是个怎样的人?
师:读了这首诗,你们能猜出郑燮是个怎样的人吗?
生:他是个诗人。
生:从诗中我发现郑燮很喜欢竹子。
生:他一定是个像竹子一样不怕风吹雨打的人。
师:诗人常常以物言志。你能从诗中的竹联想到诗人本身,胜人一筹。
师:郑燮就是郑板桥,他的诗写得好,画比诗更好。猜猜看,郑燮最擅长、最喜欢画的是什
?
生:竹,肯定是竹。
师:你们真聪明,一猜就着。
生:有一部电视剧中有他的故事,可我忘了。我想知道更多有关他的故事。
师:老师也想知道关于郑燮更多的故事,用什么办法去搜集郑燮的资料呢?
生:去看有关他的书。
生:可以上网搜索。
生:我爷爷知道许多古代人的故事,我可以问问爷爷。
师:原来办法这么多,老师也去搜集一下。下星期三我们一起来交流,好吗?
一星期后的课堂上,他们畅所欲言,讲了胸有成竹的典故,讲了难得糊涂,讲了郑板桥不畏权贵的故事,朗诵了郑燮的诗,带来了郑燮的画(当然这是印刷品)。我被孩子表现出来的高
涨的学习热情所感动,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学习能力。石头书
二、解读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所学的永远只是沧海一粟。由此看来,如何让学生有兴趣、有信心、有能力独自获取更多的知识,是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分析以上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对学习的信心越来越强。这是因为教师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扩大学习空间,整合利用有利因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巧用教学资源,使学生想学
新课程告诉我们:教材不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而且其作用呈相对下降的趋势。语文学习的材料,不仅仅是课本学习,也可以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可以来自于课内外其他方面学习资源的摄取。课堂中当学生对郑燮这个人感兴趣时,教师及时抓住这一问题巧妙展开,丰富了教学资源,使学生想学:虽然郑燮是个怎样的人不是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但它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它是有效的教育资源。教师必须积极对待,及时抓取。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还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如麻雀飞进教室,学生起而观之;如准备写字时学生因窗外的雪花而雀跃;如学习《石头书》一课时学生对矿石产生了兴趣这些事件乍一看是不利因素,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与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无关的,但是它也是教学资源。因为它是学生想了解的,只要教师好好利用,它就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
()关注学习情绪,使学生乐学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在你的课堂上,学生是愉悦还是愁眉苦脸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教师要把个人的生活经验、体验感受以及对学生的爱融人课堂,不断鼓励学生,使学生永远处于乐学的积极状态中。
教师要做学生乐于学习的培植者。像案例中让学生读读诗,说郑燮是个怎样的人,再根据诗说说郑燮爱画什么。教师一步步、小心翼翼地培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地激励他们,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教师做学生乐于学习的培植者,就必须尊重学生,时时激励学生,让学生永保轻松愉悦的学
习情绪。有位美术教师的做法很令人称道。当他发现一位学生画的是方苹果时,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学生说:我在家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子上.一不小心,苹果就滚到地上烂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的就不会掉下来了。教师听了,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培育出方形苹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