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新实验小学关工委工作经验事迹材料
 
我校关工委根据2004年关工委的工作思路及《黑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细则》的精神,结合学校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育人”这一宗旨,发挥“五老”的作用,以“读书活动”为抓手,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从小处着眼,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培养举止文明、品德优良、心理健康、富有创新的一代新人。
一、“读书”活动——满园春关不住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实质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要让学生成为思想富有、道德高尚的人,就必须让“读书”成为一种自觉。根据上级关工委统一安排与部署,多年来我校关工委积极组织全校学生开展读“红书”活动,同学们在读书中成熟了思想、完善了人格、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1、加强领导,全面规划读书活动。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仅仅靠班主任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只有加强领导,形成工作网络,才能互相协作,形成合力,使“读书”活动深入开展,具有实效。开学初,在校长《工作计划》中明确指出“要把《弘扬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为德育工作教材使用。”建立由校长亲自挂帅的读书领导小组、读书活动理事会,全面规划、组织、指导、实施“读书”活动,并做到“七有”,即有计划、有部署、有教材、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有表彰,增强了读书活动的整体实效。
经验材料
2、让学生成为主体,实施自我教育。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读书”活动的主体,在关工委号召下,学校充分利用晨读、班会、思品课、红领巾广播站组织学生学习读本。并成立了立新小学“宣讲团”,把学习体会及未来设计纷纷用演讲形式在每个班级进行宣讲。通过宣讲团的宣讲,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3、举行各种竞赛,激发读书兴趣。
为了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读书成果,深化读书活动,在校关工委策划下,根据不同主题举行了
征文、演讲、绘画、歌咏、诗歌诵读等竞赛活动。通过班级初赛、学年复赛、学校决赛,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市里的竞赛,参加学生达到90%,在竞赛中树立了一批批“读书小标兵”,极大激励、调动了全校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弘扬了学生个性特长,丰富了校园文化,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4、开展“主题”活动,落实读书内容。
“读书”活动为学校德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关工委指导下,把“读书”活动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坚持在活动中落实读书内容,先后在学生中开展了“人人争当升旗手,我为国旗添光彩”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少年与法,做时代新人”法制教育活动、“我骄傲,我是中国娃”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体验大本营,天天我能行”红领巾实践周活动,“五小”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了生动活泼的“三好”、“四有”、“五自”教育,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春风吹进了校园每一个角落,似春雨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更带来了立新关工工作满园春。学校被评为省德育先进集体、市红旗大队,市读书组织奖,并有多人获国家、省市征文指导奖,近百名学生在省市级征文、演讲比赛中获奖,同时也涌现出多名国家级“十佳少先队员”候选人及市“十佳”队员杨天娇同学,市“五小”好少年孟德高,
市三好学生吴翠翠等10人,曲思含等近百名学生被评为校“七花”好少年;还有拾金不昧的好少年唐琳、仲玺。
二、家校共建——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校、家庭、社会是组成学生全部生活的空间,我校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三结合育人大环境,增设了教育合力。多年来,由于我校家庭教育工作规范、扎实、生动、活泼,被评为市先进集体。
1、家长学校,更新家长育人理念。
家庭对孩子行为培养、品德形成、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年初,通过对2300多名家长问卷调查,发现家教问题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许多家长发出“孩子难教,家长难当” 的感叹。为了增长家长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由校关工委牵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1)实行“三课”制度,普及家教知识。一是全校性基础课,以发放学习材料形式进行了“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等内容的学习;二是针对学年特点的课程,低年级进行“如何帮助孩
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年级进行“学生有了逆反心理怎么办”、高年级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知识的辅导;三咨询课。通过对学生与家长问卷的调查后,确定咨询的内容和受询者,通过“阳光小屋”进行咨询,并鼓励家长订阅《家教导报》。
(2)建立家访制度,沟通各方面联系。学校规定每学期家访覆盖面要达到半数以上,“特殊学生”可增加家访次数。通过家访及时向学生近期在校表现反映给家长,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并做好家访记录。建立“家校联系卡”,防止向家长告状,很好地沟通各方面关系,密切学生、教师、家长间的联系。
(3)举办教育教学开放日,开好家长会,主动赢得家长的支持。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教育教学开放日;邀请一部分家长走进课堂,这样让家长走进学校,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在学校、家长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其次开好家长会,每一次的家长会都要集体备课,会前由校领导提出要求、检查教案。通过家长会总结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希望,征求家长意见和建议,让家长感到把孩子放在学校放心。
(4)开展“亲子”,活动创建学习型家庭。为了更好的开展家庭教育,创建学习型家庭是提高家庭教育最好的模式,学习型家庭利于亲子间的沟通,关工委通过亲子活动推动学习型家庭
的建立“亲子贺卡”、家庭办报、艺术节当评委、才艺晚会同台献艺等活动有利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建立。
(5)抓家教典型,促进交流。为了提高广大家长科学育子水平,研究家教中的热点和难点,将家长点滴、零散的教子经验系统化、理论化,减少家教随意性和盲目性,为教育子女提供借鉴,编辑了《育子经验集》、《家长警示录》。
由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家长学校工作,认识到位,狠抓落实,活动多样,成效明显,使家长明白了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六年三班李磊父母忙于打工赚钱,无暇管孩子,致使该同学出入网吧,出现逃学现象。在《家长与子女的监护与教育问题》家教知识辅导中,使其父母明白了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问题,再忙也不能不管孩子。通过学习《教育就是养成良习惯》家教知识,使许多家长明白了分数不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要先做人再成长。如果孩子只是成绩好而品德不好,即使成长也是歪材,养成良好习惯、具有高尚的品德更为重要。
2、社区活动,拓宽育人渠道。
建立社区活动基地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载体。我校与企事业单位组成警、工、农、街共建共育的网络,完善了社会实践网、家庭教育网、校外帮教网。几年来,我校充分调动和挖掘校外教育资源和潜力,先后与海浪部队——国防教育基地、大湾奶牛场——学农基地、污水处理厂——学工基地、消防支队——安全教育基地、监管支队——学法基地、沿江办事处——为民服务基地,今年我校先后组织学生到校外基地参观、访查、学习。
(1)军校共建。9月中旬三、四年级开展军营一日训活动,通过徒步拉练;参观师史馆、营地;观看军体拳、队列队形表演、内务整理;请战士对学生进行军训;讲解国防知识等锻炼了学生的体魄,磨练了意志,增强了国防意识,从小树立为国争光的责任感。
(2)警校共建。5月份,请校外法律辅导员东安区法院民事厅厅长王阳同志做“远离网吧,预防犯罪”的专题讲座。;9月份,带领六年级学生参观监管支队。请少年犯作报告,谈自己如何走上犯罪道路及悔过之言,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并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为了加大法律教育力度,对学生进行了法律常识问卷,召开守法、知法队会,组织学生观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及安全知识影片,受教育面达到100%,使师生、家长增强了法制观念。
(3)街校共建。我校与沿江办事处建立共建服务基地,充分利用雏鹰假日小队深入海浪区
进行社区服务。建立红领巾一条街,成立40多支雏鹰小队,近500人参加“还给社区一片清洁”活动,他们深入社区清扫卫生、清除乱贴乱画。今年6月,同学们自编节目来到小区演出,深受小区居民的喜爱,也使少先队员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厂校共建。我校与大湾奶牛场、三道观养熊场建立学农基地。每年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今年5月、9月组织学生深入基地进行活动,使学生了解了我国现代农业状况,也使学生为振兴祖国农业而奋发学习的热情。
社区教育为学生了解社会、深入社会、服务社会,提高学生社会公德,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个性品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三、“爱心助学”——春风送暖入屠苏
1、城乡手拉手,体验家乡情。
为了培养同学们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品质,今年10月我校大团小学结成手拉手城乡友好学校,学生们开展“卖废品省零花钱”活动后,把积攒起来的零花钱全部捐给农村贫困孩子,为他们建书库,添设备,进行希望工程助学,义卖捐款达3000余元,使10名学生免于失学,捐
款、捐物,既解决农村失学的急需,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心。
2、东西部手拉手,体验民族情。
2003年10月,我校与西藏地区的谢通汀县第一完全实验小学建立友谊学校,聘请卓玛为我们名誉辅导员,多拉和卓嘎分别与五年四班李超,五年二班杨天骄结成对子,两地少年结下互相学习深厚友谊,在杨天骄同学努力下,今年6月,杨天骄父母将卓嘎接到牡丹江资助卓嘎上学,我校也顶力支持,免除一切在我校就读费用,并赠送学习用品及春秋两季校服,如今卓嘎以在我校六年二班就读,在老师同学们关心下,不善言语卓嘎变得开朗起来,汉藏两个少年“手拉手”友谊延伸到两个家庭、两个学校,推动了两地文化交流,传播了民族深情,让民族团结意识和社会大家庭意识扎根在汉藏少年心中。
3、为“病残儿童”献爱心,体验伙伴情。
一个人生命如果与“残疾”、“病痛”结缘时,注定一生要与困苦相伴。今年的5月19日“助残日”,开展了“向残疾人献爱心”活动,为特殊教育学校捐款2300余元,为爱心管理中心捐款3400余元,为红十字会捐款1000余元,学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减免近10余人的杂费住宿
费2000余元。让伤残与贫困人士体会到家的温暖,增强他们战胜病魔与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六年四班的王玉婷同学,父亲长年病重卧床不起,她的母亲为了照顾父亲,只能临时工作,家庭生活十分贫困。屋漏偏逢连夜雨,去年家里又遭火灾,使其家庭困境更是火上浇油。王玉婷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学校也把她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今年年初,她又患上急性阑尾炎,需手术。同学们自发组织开展了“同在蓝天下爱心倾情奉献”活动,为其捐款解决手术费用。虽然王玉婷的家境十分困难,但在她的脸上始终呈现灿烂的笑容,她感受到了同学、老师的关爱,感受到了立新家的温暖。